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最新播报

视频丨从筑巢、育儿到迁徙 见证“白羽黑翎”东方白鹳湿地栖居美景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0日15:52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候鸟迁徙》,今天我们把目光转向黑龙江,去邂逅另一种“明星候鸟”——东方白鹳。

邂逅“白羽黑翎”东方白鹳 见证湿地栖居美景

说到东方白鹳,它的“颜值辨识度”可太高了。作为鹳形目鹳科的大型涉禽,它全身裹着雪白的羽毛,展开翅膀时,黑色飞羽泛着紫色或绿色金属光泽,配上标志性的黑色长嘴和红色腿脚,一眼就能和红嘴的欧洲白鹳区分开。

近年来,东方白鹳的野生种群数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据2024年全国冬季调查数据显示,东方白鹳野生种群数量已达11953只,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约3000只相比,数量翻了将近4倍。东方白鹳的繁殖地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繁殖期在每年4月至6月之间。

400余只东方白鹳集结富锦沿江湿地

在黑龙江富锦沿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400余只东方白鹳已经在此集结补给,准备开启跨越2000余公里的南迁之旅。这一数量创下该保护区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画面中我们看到的就是东方白鹳,身着黑白分明的羽翼,踏着赤红长腿在浅滩上集群觅食。它们或低头捕食水生生物,或振翅盘旋,与水天相接的湿地风光构成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

富锦市沿江湿地保护站副站长 杨庆峰:进入候鸟迁徙季以来,我们在沿江湿地保护区一共监测到了400多只东方白鹳,是有监测记录以来,数量最多的一年,在监测方面,我们是通过5个定点观察位加上无人机监测,覆盖湿地全区域,全方位记录东方白鹳的数量及种群繁殖情况。

富锦沿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6797.48公顷,生态资源富集。目前,保护区内已记录野生鸟类19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作为三江平原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富锦沿江湿地凭借完整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水生资源,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吸引数十万只候鸟在此停歇。

人工招引巢 撑起东方白鹳“繁衍家园”

在同样位于三江平原的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人员选择适宜东方白鹳筑巢的生态环境,为东方白鹳搭建人工三脚架,吸引它们在这里繁殖,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成效显著。

黑龙江省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宣教科科长 朱宝光:根据卫星追踪的数据管理系统的平台显示,这只佩戴追踪器编号为HHNR104的东方白鹳,于10月23日从洪河保护区开始南迁了,现在从这个追踪器的数据可以看出,它途经哈尔滨、长春、沈阳,到达渤海湾,现在已经南迁到天津的滨海新区。

朱宝光告诉记者,这只东方白鹳是2022年在洪河保护区的人工招引巢内繁育的。因为东方白鹳对营巢地要求相对苛刻,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保护区内繁殖的东方白鹳仅有2对。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教授 许青:它的筑巢一定要建到一个形状适合的一棵树的树冠上,它筑巢所消耗的能量,花费的时间就要非常丰富,它的种群数量,在历史上一直上升都是比较缓慢的。

为破解东方白鹳“繁殖难、扩群难”的生存困境,推动其种群复苏,1993年开始,洪河保护区启动了东方白鹳人工筑巢招引工作,吸引东方白鹳在招引巢上繁殖。

黑龙江省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宣教科科长 朱宝光:我们已经为东方白鹳升级了第四代人工招引巢,累计搭建443个,招引成功了954对东方白鹳在洪河(保护区)成功参加繁殖。

飞羽小课堂:东方白鹳的育儿日记

在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收集了今年以来一些关于东方白鹳的视频素材,完整记录下了东方白鹳在人工招引巢里孵蛋、育儿,幼鸟成长的生动画面,我们一起来看。

嘿,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东方白鹳!今天带你们看看我们家的“育儿日记”,绝对独家!

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但首先,得有个家!看见这豪华“空中别墅”没?修补巢穴的一枝一杈,都是我和我媳妇儿亲自叼来的!我们筑巢,讲究的就是一个“夫妻同心”。不过嘛,这年头好地段太抢手,总有些邻居想来“零元购”,那能答应吗?必须得拿出看家本领,捍卫主权!

家园保卫战胜利后,自然是……咳咳,生命的大和谐,为爱情的结晶做准备!

重头戏来了——孵蛋!这可是个技术活儿,考验的是绝对的细心。看我媳妇儿,那叫一个尽职尽责!她可不是傻趴着,还会用她灵巧的大长嘴,像高级育婴师一样,时不时给蛋宝宝们翻个面。

为啥?这就跟你们烤蛋糕一样,为了受热均匀,让每个宝宝都能健康发育!

而我呢,就是她的头号保镖兼后勤部长!她孵蛋,我就在边上守着,顺便帮她梳理梳理羽毛,说点贴心话。孵蛋累了,我们俩也会一起站起来伸个懒腰,舒展一下我们这无处安放的大长腿。心情好的时候,还会来段二重奏!

对了,科普一下,我们东方白鹳的声带退化啦,所以我们的歌声就是这清脆的“哒哒哒”喙击声,是不是很酷?

哇哦!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下,小家伙们终于破壳而出啦!刚来到这个世界,它们还非常脆弱,最安心的地方就是妈妈的翅膀底下。看,像不像钻进了顶级恒温羽绒睡袋?只露出个小脑袋,好奇又胆怯地打量着这个新世界。

开饭啦!“行走的食堂”正式营业!我和孩儿它妈轮流上岗捕鱼,把最新鲜的小鱼带回来。看到没?我们得把食物先存在嗉囊里,飞回巢再低下头,温柔地“反刍”出来。这帮小家伙,吃饭全靠抢!

在无微不至的投喂和精心呵护下,小家伙们一天一个样,褪去绒毛,换上了和我们一样的黑白礼服,翅膀也硬朗了!

接下来,就是鸟生最重要的必修课——飞行!看,它们已经开始在巢边扑腾了,学着我们的样子扇动翅膀,这是在为第一次翱翔积蓄力量呢!

从一砖一瓦筑爱巢,到日夜不休孵蛋宝,再到四处奔波喂幼鸟,最后目送它们展翅高飞……这就是我们东方白鹳一家的故事,充满了责任、爱与陪伴。是不是被我们圈粉了?所以啊,亲爱的两脚兽朋友们,请继续爱护我们和这片美丽的家园吧!下次再来,记得抬头看看天空,说不定我们一家正在为你表演空中芭蕾呢!拜拜!

东方白鹳陆续抵达 即将迎来迁徙高峰期

在洪河长大的东方白鹳幼鸟会在三江平原生活成长,每年10月中下旬再一路南下。接下来,跟随东方白鹳的迁飞路线,我们一起去它们的重要越冬地——江西鄱阳湖看看。

日前,南矶湿地保护区工作人员在这片湿地监测到118只东方白鹳,它们的集中出现,预示着候鸟大部队即将到来。

随着冬候鸟的到来,湿地变得热闹起来,天空中,雁群发出阵阵清脆的鸣叫。湖面上,一群群水鸟或低头在水中觅食,或在岸边梳理羽毛,动静之间,尽显生机与活力。在众多候鸟当中,东方白鹳无疑是引人注目的“明星”之一。它们的到来,让这片湿地的“候鸟家族”愈发壮大。

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山管理站站长 李建新:每年第一批越冬候鸟以雁类为主,随着气温的下降,如白琵鹭、东方白鹳等候鸟会陆续抵达。东方白鹳的到来,意味着冬候鸟迁徙进入了关键时期,南矶湿地将迎来越冬候鸟迁徙高峰期。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线路上的重要节点,每年都吸引了白鹤、东方白鹳等众多濒危候鸟来此越冬。2024年,有5000多只东方白鹳飞抵南矶湿地栖息越冬,数量达到历年之最。为了保护好这些尊贵的“客人”,当地政府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巡查力度、积极开展宣传,让冬候鸟安全越冬。

南昌市新建区南矶乡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 胡江:加大巡护监测力度和频次、扩大监测范围,确保实时掌握候鸟的栖息、觅食动态。同时,我们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干扰候鸟等行为,为越冬候鸟营造安全、稳定的栖息环境。

每年约有数千万只候鸟在黑龙江集结南迁

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每年,约有数千万只候鸟在黑龙江集结南迁,如此庞大的迁徙体量,让这里成为鸟类南迁的“生态驿站”。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教授 许青:黑龙江省这一带,由于大量的鸟类在我们当地繁殖,而且也有很多地区成为鸟类迁徙的非常重要的迁徙中途停歇地,这样就造成我们黑龙江省整个秋季鸟类迁徙时间非常长,从8月末开始一直能持续到12月上旬。

专家介绍,在漫长的迁徙季中,鸟类并非盲目飞行,而是循着两条核心路线有序南下。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教授 许青:它的迁徙主要有两条路线,一个路线就是在我们黑龙江省的东部,秋季起点是俄罗斯远东地区途经三江平原,由三江平原经兴凯湖再继续向南方迁飞。除此以外,黑龙江省靠近西部地区主要在俄罗斯远东再加上大小兴安岭,沿着嫩江平原,然后再经过松嫩平原上的一系列的大型湿地继续南迁,再经过吉林省的松原、白城一带,继续向南迁飞,主要就是这两条迁徙路线。

稳定的迁徙通道与多年来持续的生态保护,让黑龙江成为珍稀鸟类的“乐园”,多数鸟类种群数量也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教授 许青:黑龙江省国家一级(鸟类)保护物种是26种,有分布国家二级(鸟类)保护物种有70多种,大多数鸟类它的种群数量都是呈现着稳中不断地上升这个局面。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