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
清代八位皇帝“起居办公室”
在经历约十年的修缮后
开启了与观众见面前的复原陈列工作
哪些展品会首先入场?
复陈工作进展如何?
答案都在这里
2025年8月1日,清晨的阳光洒进养心殿。这座闭门修缮十年的宫殿,迎来了复陈开工的第一天。
在养心殿西暖阁,乾隆皇帝的书房“三希堂”中,故宫博物院文保修复部的工作人员,正对着十年前撤陈时的照片,一寸寸对比、刷浆、贴裱。


“书画裱糊,是第一步。”
“从西往东、从北往南,一间屋一间屋推进。”
111件贴落、70块匾额,约1400件展品,正在陆续归位。

对于为何要修十年这个问题,故宫博物院工程管理处研究馆员张典说,因为无法把养心殿整个给拆开去看,只能一点点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故宫保持着“动态设计”的理念——边修边研究、边发现边调整。以“最小干预”的原则,“能不动则不动”。

原状陈设,是故宫展览体系里最具特色的形式。观众得以在真实的宫殿环境中,感受历史的气息。
这个最吸引观众的点,却也是故宫人工作中感到揪心、棘手的地方。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许凯说:“养心殿不是一个现代化的展厅,很多文物就不能展出。”对文物来说,阳光也可能是“敌人”。

一场关于文物“活起来”与“活下去”的平衡术,在故宫各部门之间展开。负责策展的部门为了最佳展览效果,可能希望文物多多益善;文物管理部门为了文物安全,可能会将展出文物的数量删删减减。
这不是简单的“讨价还价”,而是共同寻找那个既能展现历史原真、又能守护文物“生命”的最优解。

守护文物的故事,不只发生在故宫的高墙之内。在故宫博物院,你还能看到许多来自社会各界的无偿捐赠:捐出《平复帖》的收藏家张伯驹,上交了十九件元代银器的河南农民何刚……
这些名字都被记录在景仁宫的“景仁榜”上——那是一份跨越时光的名单,也是一段由无数普通人共写的文化记忆,是“我们的故宫”。

《我们的故宫》第四集,新华社记者张扬带你走进养心殿复陈现场,听一听故宫文物和“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宫》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来源:新华社
点赞!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