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最新播报

视频丨各类新品竞相首发 机器人如何化身老年人“贴心帮手”?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0日18:34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昨天(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智享未来——保姆机器人大会”成都智慧康养机器人展演,在四川成都启动,各类新品竞相首发。

这些机器人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具体有什么样的功能?近日,总台记者走进成都多家养老机构,实地探访智慧康养机器人的应用情况,这些“新面孔”能否贴合老年人需求?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看看。

走进成都的一家养老机构,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分工明确,在饮食、起居等日常场景中发挥作用:厨房里,炒菜机器人能够精准控制火候与调味,炒出美味可口的菜肴。

成都高新区金芙蓉长者之家工作人员 汤虹:我们的智能炒菜机器人,它可以根据老人的饮食禁忌,包括南北方口味进行定制化操作,包括菜品软硬度都是可控的。

对于行动不便、长期卧床的老人,便携式助浴机器人大显身手,它采用“清水出、污水回”的闭环系统,实现无水化清洁,在保障身体干爽的同时,也方便了老人的生活。

成都温江区经信局大数据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 王丽:这个喷头设计,它是模拟头发纹理,这个是用来洗头的。这个是用来洗澡的,它用的是一款亲肤海绵,非常柔软。

在成都高新区的一家养老机构康复区,记者看到,几位老人正借助机器人进行锻炼:下肢无力的老人靠康复机器人支撑,慢慢完成腿部动作;手部灵活度下降的老人则用手功能训练仪,跟着屏幕提示做抓握、伸展练习。

这些设备不仅能辅助老人完成标准化训练,还能根据身体反馈调整力度。

除此之外,健康监测和管理也少不了这些智慧帮手的身影:脑影像CT机器人可自主移动到老人床边,30秒就能完成脑部检查;送药机器人则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多重身份核验等方式,确保老人用药安全、及时。

送药机器人:请您看着我的眼睛,核实一下您的身份,看到您了,何丽琼奶奶,现在把药给您放到桌子上。

如今的智慧康养机器人在提供日常服务外,还能给老人提供情绪价值:例如,有的机器人能以专业眼光点评书法作品,并能主动将作品分享给其他老人,帮助老人在爱好中找到成就感和归属感。

机器人:昨天爷爷写“福”字的横画时有两笔稍微有点抖,今天写“寿”字的长横从头到尾都特别平稳。看得出来您今天状态特别好。我会把它拿给图书区的李奶奶欣赏,爷爷再见。

从生活照料、康复训练到情感陪伴,智慧康养机器人正以多维度、有温度的服务,重新定义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它们不仅是科技进步的缩影,更承载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美好愿景。

记者观察:构建完整产业链 让机器人更智能

智慧康养机器人在饮食照料、健康监测、情感陪伴等场景中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便利与温暖,而它们的背后离不开研发与生产的支撑。一起走进机器人产业研发生产的多个环节,感受机器人发展的当下与未来。

总台记者 刘玥辰:我手上戴着的就是手功能训练机器人,它可以通过不同模式来实现张开和握拳,模拟抓东西的感觉。像我现在正在使用的这个机器,它就可以通过一些益智性的游戏,来让患者的上肢得到康复训练。

这些机器人是四川成都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的热门产品,将具身智能融入康养设备,来对使用者的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进行综合性训练,此类机器人的受众多为老年人,在一些养老社区、居家场景中已经开始运用。

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总经理 孙淼:老年人对康复器械的安全性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针对老年人一些特定需求场景,做了很多柔性的康复设备。它要易穿戴、易使用,成本必须控制。

眼下,随着市场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加,机器人的陪护功能不断拓展,适用场景也越来越多,整个行业正快速发展,但一些初创型企业仍面临行业门槛高、复合型人才需求大、科研成果转化存在“最后一公里”等挑战,中试平台为这些初创型企业和科研团队提供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孵化的全过程服务。

成都高新区蜂鸟中试平台合伙人 柏辉:几年前,可能每年服务的项目有两三个,现在比之前的服务量翻倍了。帮助早期企业研发成果形成量产产品,把产品应用到各个应用场景当中。

据了解,这家中试平台所在的成都市高新区,目前已聚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重点企业600余家,构建起从上游零部件、中游本体整机到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 陈渌萍:保姆机器人本来就是一个多领域、多技术融合的产品。比如说它的上游是芯片传感器,中游是机器人本体,下游是一些健康养老服务。它一定会带动整个产业,带动整个生态的发展。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