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最新播报

视频丨两周卖出5万斤 高校研究所的柑橘养成日记→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3日23:28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最近,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栽种的柑橘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成了抢手货,众多网友纷纷求购,短短两周时间,不仅5万斤柑橘卖断货,这个团队也受到了全网的关注。

前段时间,各种求购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橘子的帖子悄然出现在各个社交平台,“求链接”“在哪儿买”“等补货”是这些求购帖下面最常见的跟帖。网友们的购买热情吓得柑桔研究所赶紧挂出视频,高呼“卖完了”!

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研究员 曹立:感谢大家对我们的信任和关注,我们的“阳光2号”已经卖完了,这个品种才刚刚试种,今年有几万斤果,希望大家不要急着今年就要吃到这个品种,因为已经卖完了。

热销柑橘为试种新品种

数量有限供不应求

“阳光2号”柑橘,是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研究员曹立团队研发的第五代杂交柑橘品种,目前还在试验种植阶段,种植面积十几亩。

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研究员 曹立:所有我们做了实验的这些果子,果园业主都会有一个要求,你在我这里做实验,所有的管理方案都是你的,那么果子你要帮我们销售出去。但是今年一下子有了5万斤,我就干脆做电商。

线上销售

助推柑橘新品种打开销路

就这样,曹立团队的研究生李顺心和几个同学每人注册了一个账号,通过电商渠道线上带货,没想到短短两周时间就把所有柑橘销售一空。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乐坏了果园的业主,也让参与销售的研究生们收获满满。

重庆某果业公司董事长 陈蓉:其实我们没想到这么火,我们预计明年它的产量大概接近20万斤,应该也是不愁销路的。在今年的推广下,不仅是上海、江浙市场接受了,全国很多市场,重庆、福建等市场都能够接受这个早熟品种。

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研究生 李顺心:这件事情我觉得很光荣,因为我们农学生不仅是在课堂里面学习知识,更要去到一线、到市场中去调研,去打通销售环节,把成果最后一公里打通出去。这对我们其实很有帮助,对我自己的成长也很有帮助。

“真诚”销售 回应网友关切

两周时间,销售五万斤柑橘,对一个几乎没有电商经验的学生团队而言,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研究生 阮雲强:我们跟带货主播最大的区别就是主打真诚。这确实是我们全程跟踪过的一个品种,是我们导师培育出来,我们也全程跟踪它的栽培方案,很真诚地告诉大家。

带货过程中,学生们认真解答网友们提出的各个问题,在快递的助力下,几天时间里,全国各地成功下单的网友就收到了今年新鲜采摘的阳光二号柑橘。很快,关于阳光二号的各种反馈帖也出现在了社交平台上。有的网友觉得阳光二号果型可爱,口味清甜,物有所值;有的网友则觉得阳光二号平平无奇,配上一斤十几元的价格,大失所望。对于这种情况,曹立和他的学生们也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复。

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研究生 李顺心:我感觉是千人千味,肯定有好评,也有差评。差评的话,有人反映口感不够甜,我们会做出相应合理的赔偿,因为前段时间雨水过多,下雨的话糖度会降低,我们也会弥补,我们也会监测像物流运输造成的坏果这些问题。

面向市场

培育柑橘新品种

买家们的反馈,也为曹立团队指明了接下来的研究方向。

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研究员 曹立:我让大家把市场上所有差评的消息,再拿给我们了解一下,老百姓的期望就是我们下一步研发的目标,我觉得非常重要。

科研服务农业生产 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一名育种专家,曹立长期从事杂交柑橘育种研究,柑橘新品种要好看、好种、好吃、好卖,这是曹立给自己定的育种要求。眼下,他们团队研发推广种植的金秋砂糖橘即将成熟,他和学生们最近都在忙着给农户们做技术指导。

在重庆万州区溪口乡的这个千亩柑橘种植基地里,种植大户陈芳华拉着曹立,给他讲今年金秋砂糖橘种植遇到的新问题。眼看着砂糖橘就要转色成熟了,这段时间果园里却出现了大面积落果的情况。

经过柑桔研究所研究人员的会诊,很快,柑橘落果的原因就找到了。曹立告诉记者,与“阳光2号”只有十几亩的种植面积不同,金秋砂糖橘在全国的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这段时间,很多地方种植的金秋砂糖橘进入了产量形成关键期,不少种植户都联系他,希望他能够到基地里去把把关。

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研究员 曹立:在这个果实快要成熟,还没成熟的时候是最脆弱的时候,有非常多的业主看到有一点风吹草动就经常说,曹老师你过来帮我看一下。哪怕没有问题,都要喊我看一下。

对于曹立来说,只要时间允许,他就会尽可能赶往各个柑橘产区,既是为了解决种植户们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也是为了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培育新品种。

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研究员 曹立:因为育种是一个实践的研究,所以我们绝大多数时间都带着学生在地里做品种研发。品种一出来之后,我们就必须下地。不到地里去种,你就不知道它适合在哪个地里种,你不知道哪个省、哪个县有什么表现,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成熟,也不知道它种得有多好,能卖什么价格,这些都需要我走出去。

【责任编辑: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