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总书记珍视的简牍吸引年轻人临摹古代家书 ——回访云梦县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4日08:17 来源: 湖北日报

10月22日,云梦县博物馆参观游客络绎不绝,游客在馆内参观中华第一长文觚。 (本版图片均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通讯员 程爱华 摄)

10月22日,云梦县博物馆内,游客在观赏秦简。

10月22日,云梦县博物馆参观游客络绎不绝。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陶忠辉 方桐 王欣 唐雪舟

通讯员 聂杰杰

简之长者,可以书史;牍之短者,可以书启。50年前,千余枚沉睡数千年的云梦秦汉简牍的出土,震惊了世界。

202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梦县博物馆考察,再一次望向中华民族历史深处,并殷切嘱托:“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

中华民族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云梦秦简的秦律十八种生动佐证,早在2200多年前,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就已成体系,更深刻印证泱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一年来,云梦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锚定“中华简牍文化名县”目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文化科技融合,千年瑰宝活起来

10月30日,秋日暖阳,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随着人流步入云梦县博物馆,一幅大型漆壁画,瞬间将人们带入千年古泽云梦的辉煌历史画卷中。

展厅内,一枚枚竹简细细长长,每枚长度约25厘米、宽度不到1厘米、厚度1至2毫米。文字长短粗细参差错落,有家国事,也有烟火情。博物馆游客仔细地凝视,从传世瑰宝中感受伟大历史与文明。

“未来的你们好,我是2000多年前大秦帝国的喜。”四川游客宋希轻点屏幕,秦国小吏“喜”的虚拟形象便跃然而出。通过AR技术,他和妻子向“喜”请教秦国律法,临摹木牍家书,感受汉字演变。“今天我们专门来看秦汉简牍,原本想着肯定十分艰深晦涩,没想到这么通俗易懂!”宋希欣喜地说。

“总书记强调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云梦县博物馆副馆长栾丽称,去年开始,博物馆锚定国家一级博物馆目标,启动了展陈提升工程,不仅首次展出睡虎地77号汉墓出土的2000余枚汉简,把所有“宝贝”都端给游客;同时,借助科技的力量,让千年的文物活起来,通俗起来。

云梦县博物馆结合墓葬图与考古影像,以“越人日记”简牍为核心,融合VR、AR、全息投影、动画、多媒体技术,再现西汉基层小吏14年的真实生活,以栩栩如生的形象拉近古今距离。《简牍探秘》等7款顶尖XR内容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文物“开口说话”。游客可通过VR设备沉浸式体验秦简修复全过程,参与简牍书写、田亩计算、法律判案等互动项目,游客们平均停留时长从几十分钟延长至2.5小时。今年,与腾讯公司联合推出的“王者荣耀·云梦泽”项目,将秦简文字、楚秦纹饰等元素融入数字产品,带动年轻游客提升至58%。

总书记考察后,云梦县博物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人士的打卡点,客流量激增。“我们都是简牍守护人、传播者。”千千万万的云梦普通百姓也加入到文化传承中来。为了服务剧增的访客,全县各单位抽调培养近百名志愿讲解员。

“简牍文化守护人”褚智泉是一名书法爱好者,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秦简文化、秦简书法。“去年总书记的来访,对我们简牍文化爱好者来说是莫大的激励。”在那之后,他历时5个月,将1155枚秦简近4万字逐一比对,整理出睡虎地秦简放大图版与释文资料,并将研究成果提供给中国书法家协会,帮助出版发行《新中国新发现书法大系:云梦秦简》系列书籍,将生僻晦涩的古文字还原成鲜活生动的历史,鉴古照今。

去年底,一批批国外游客纷至沓来,博物馆新增多语种智能语音导览系统。栾丽称,每个月都有好几批国外游客到访,外国游客对秦汉简牍里的律法、东汉陶楼的建筑工艺等都很感兴趣。不久前,几位韩国游客在秦简前端详了很久,对中国古人重视生态、科学种田的做法大加称赞;当看到汉代蒜头壶上保存完好的麻绳时,惊叹地说,这根绳子历经了2000年,还能保存这么好,太神奇了。

2024年11月到今年10月,云梦县博物馆共接待游客85.6万人次,同比增长146%。

做活“博物馆+”,今年游客增长136%

“现在,是2025年10月,我站在一个巨大的盒子里。”

当沉睡千年的竹简文字被再度唤醒,一个名叫“喜”的安陆小吏,从历史深处走来。

10月1日,全国首部睡虎地秦简题材历史话剧《云梦轶事》在湖北剧院首演。这是一段关于秦楚文明、关于小人物命运的故事,该剧由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创排,是长江文化艺术季的重点演出,七场演出,获得广泛好评。

文化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

今年来,支点建设“七大战略”要求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赋予支点建设以丰富的人文内涵、文化底蕴、文旅支撑。孝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云梦县委书记高文峰称,云梦县牢记嘱托,依托简牍优势,做活“博物馆+”文章,有效激活文化资源动能,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云梦县奋力推进中华简牍文化名县建设。县委县政府将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作为县里的战略工程,制定“1+2+N”文物活化利用与文旅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出台“馆城相长”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已累计投入数千万元,推进楚王城国家文物保护示范区与睡虎地国家考古遗址保护区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简牍文化展示基地与中华文脉保护传承基地。

为了把云梦简牍名片擦得更亮,云梦县博物馆加强与省博物馆及武汉大学等团队的合作,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简牍保护、研究、传播与展示。成功抢救保护郑家湖墓地出土文物2000余件(套);目前,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9件。600平方米的云梦县文物修复展示中心将于11月建成开放,届时,这里将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文物医院”。研究出版《湖北省博物馆藏简牍丛书》之《睡虎地秦简普及本》、《云梦县博物馆基本陈列》(上、下卷)等著作。

在活化利用中传承保护,在保护传承中活化利用。该县以“博物馆+”打造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新产品。县博物馆与北京工美集团、湖北工程学院共建“简牍文化创意研发基地”,开办特色文化街区,今年“十一”假期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客流量居全省博物馆第三。开发秦简法律探源、战国七雄、诸子百家等12门研学课程、16个“博物馆+”现场研学点,累计接待学生超30万人次。开发镇尺、茶具、香器、冰箱贴等25类140余款产品,“‘简’述历史·云梦睡虎地秦简文创套装”被评为湖北省十佳推介文创产品;仅“秦律尺牍镇纸”“黑夫家书茶具”、蚁鼻钱等产品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除《云梦轶事》外,云梦楚剧团打造情景喜剧《秦律之“喜”从天降》,以轻松幽默、深入浅出的方式演绎传承简牍文化;微短剧《重回云梦泽》全网上线。

借助云梦简牍这张金色名片,“馆城相长”文旅融合路径不断拓展,今年截至10月底,全县累计接待游客达687万人次,同比增长13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109.67%。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