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为投料机装上“大脑”,避免鱼儿吃不饱或吃撑了 鱼类智能投喂系统走向产业应用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1日07:27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韩晓玲、通讯员晏华华、杜乂旻)11月10日,鱼类智能化精准投喂系统技术成果转化签约暨新产品全球发布会在湖北洪山实验室举行。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与深圳盛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技术成果转化协议,以2000万元的转化金额达成技术独占许可合作,许可期为20年。

该学院王春芳教授团队历经十年技术攻关,集成了鱼类生物学、物联网、智能计算及自动化控制等多学科技术,研发出鱼类智能化精准投喂系统。此次签约,标志着该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将为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的科技动力。

“这一技术成果,好比为投料机装上‘大脑’,避免鱼儿吃不饱或吃撑了。”王春芳说,该系统实现投喂过程无人化操作,通过APP及微信小程序即可远程操控。系统基于多维度数据实现智能精准定量,避免经验投喂,并建立养殖管理信息化平台,实时同步养殖数据。同时从源头减少饲料浪费与养殖废物排放,助力水污染治理。

鱼儿喂什么?喂多少?怎么喂?王春芳介绍,该技术有三大核心创新突破。在摄食感知层面,研发摄食行为传感器,捕捉鱼群摄食运动的时空行为特征,基于设计的信号处理算法,精准解析摄食需求强度;在投喂决策层面,构建生物能量营养需求模型,结合实时摄食需求及环境参数,实现鱼类营养饲料需求的精准判别,形成投喂决策信号;在执行控制层面,研发智能控制器驱动投喂装备,根据鱼群摄食过程规律,植入投喂节奏控制策略,将投喂决策信号转化为设备控制执行信号,实现按需智能投喂,避免投喂不足或过度投喂。

据了解,作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2024年我国渔业产值已达3.4万亿元。然而,依赖人工经验或简单机械的传统投喂方式精准度低,导致饲料浪费率高,不仅拉低了养殖效益,大量残饵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在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构建以摄食行为实时感知、动态智能决策为核心的精准投喂系统,已成为全球水产养殖的前沿趋势。

王春芳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摄食传感器、饲料需求营养模型与智能投喂装备的深度融合,改变依赖人工经验的定时定量投喂模式,达成“按需投喂”,因此可显著降低养殖成本——饲料损耗率、人工成本及水处理成本均有效下降。

该技术研发与推广依托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湖北农业科技“515”行动、国家和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撑,成果获得了多项荣誉,并推动湖北省地方标准《鱼类摄食行为感知及智能投喂控制技术规范》立项。这一技术已在省内外多家基地和企业进行示范应用。武汉市五七东方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经理宋建在会上欣喜地说,技术落地后养殖效率大幅提升,生态效益初步显现。

深圳盛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明君表示,这一成果精准击中了行业痛点。该公司将依托20年独占许可权,加速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与推广,打造水产智能投喂装备标杆产品。

国内外专家学者在线上点评,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投喂依赖经验的瓶颈,实现从“人工判断”到“数据决策”的转变,有助于推动水产养殖投喂管理迈向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

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大鹏教授认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高校科技创新作用的有效发挥,需与企业紧密对接、协同发展,依托“需求对接—协同攻关—利益共享”的全链条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