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通讯员 杨胜利 秦娇娇
“老板,您店里的差评,我们可以帮忙处理,效果立竿见影!”被差评困扰的外卖商家接到这样的电话时,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然而,这背后却藏着一条非法获取数据、操控网络评价的黑色产业链。
近日,由红安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颜某等人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经法院宣判,6名被告人被判处一年至三年不等有期徒刑,均适用缓刑,并处罚金,追缴违法所得。
外卖平台的评分和评价,直接影响店铺流量和订单,几条差评足以让商家焦虑不已。颜某等人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
2021年8月至2024年5月,颜某、张某、魏某共同成立多家网络公司作掩护,暗地里当起了“数据贩子”。他们购入多款所谓的“差评监测软件”,从外卖平台服务器中非法获取包含差评在内的详细订单数据。
订单信息、消费者昵称、虚拟联系方式……大量本应受保护的数据被他们窃取,总量高达6.5万余条。随后,他们招募柯某等人充当“外卖水军”,组建“客服”团队,有针对性地联系外卖商家。
一旦商家付费,该团伙便利用非法获取的数据和软件权限,删除平台系统中的差评,并按条数或套餐收费。短短数年,这伙人非法获利逾百万元。
面对这一手法新颖、证据分散的新型网络犯罪,红安县检察院在公安机关立案后第一时间提前介入,引导取证。
办案检察官介绍,此类案件定罪核心在于电子证据,但电子证据易篡改、易灭失,固定和审查证据是首要难题。
审查起诉阶段,通过梳理资金流水,并与软件后台数据、商家证言等相互印证,依法认定犯罪事实,形成完整严密的证据链。在扎实的证据面前,颜某等6人均认罪认罚,并主动退缴违法所得。
该院结合案件的办理,还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了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对案件中使用非法服务“删帖控评”的外卖商家进行调查处理等。相关职能部门随即开展专项整治,对查实的违规商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其将经营重心回归到提升产品与服务本身。同时,与外卖平台加强协作,共同提升数据安全防护等级,加强异常数据监管,致力于营造更公平、透明、健康的网络消费环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