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落地,13条硬核举措,主打一个“破壁垒、降门槛”,让民间投资有更多的准入机会。
《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对需报国家审批(核准)的具有一定收益的铁路、核电、水电、跨省跨区直流输电通道、油气管道、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和储运设施、供水等领域项目,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并结合项目实际、民营企业参与意愿、有关政策要求等确定具体项目持股比例。对具备条件的项目,民间资本持股比例可在10%以上。

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参与低空经济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在商业航天频率许可、发射审批过程中,一视同仁对待民间投资项目,优化卫星通信业务准入政策。加快公布向民营企业开放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清单并动态更新,积极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
清理不合理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准入限制,严禁在环保、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方面的准入条件之外违规设置障碍。支持民间资本更多投向工业设计、共性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质量认证、数字化转型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记者探访
从核电“供应商”到核电“投资方”
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是这次出台举措的三个主要方面。具体来看,扩大准入上,《措施》在第一条就明确,像铁路、核电、水电、输电通道、油气管网、供水等由国有资本主导的领域,有投资意愿的民企都可以来试试,并且持股比例可在10%以上。
我们以核电领域为例,这几年,民间资本参与逐渐增多。比如去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的五个核电项目,民企持股比例首次从2%提升至10%。这次参与投资核电的民企中,不少都是核电项目的“老朋友”,有的是核电机组的供应商,有的是用能大户。投资核电,他们看中的是什么,又给他们带来哪些改变?记者也去探访了两家民营企业。

作为国内重要的核电材料供应商,浙江省湖州市的久立集团,经过多年研发,已累计开发新产品、新技术200余项。把自己的产品用到自己投资的核电站上,是这家企业长期以来的梦想。
久立集团将总共出资13.5亿,参股陆丰核电站一期项目。尽管这笔钱相当于一整年的利税总额,但企业董事会还是一致同意了出资。

久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李郑周:因为作为核电产业链强相关企业,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不仅仅是投资有回报,而且为核电、核能事业发展来创造价值。

山东魏桥集团,旗下两大产业对能源需求量较大,他们曾与国有电力企业探讨过核电替代的可能性,但受限于当时的相关政策、技术等限制无法有效地推进实施。眼下,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张敬雷:随着核电技术的不断迭代革新及运营管理能力的提升,核电项目的高效、稳定、清洁等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核电项目后期盈利能力较强,长期回报稳定。所以,我们对核电领域的长足发展具有坚定信心。
明确参与领域量化持股比例
有何意义?
过去一段时间,在核电、铁路、油气管道等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领域,民间资本参与度往往较低。而此次政策一大亮点在于它超越了以往文件中鼓励、支持、引导等原则性表述,明确了可参与的重点领域,并量化了具备条件的项目持股比例。向民间投资打开一批“想进却难进”的重大关键领域,有怎样的意义?来听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的解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 魏琪嘉: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对于拓宽民间资本流通渠道,寻找更多投资机会,更好提升资金效率将发挥重要作用。意见中提到的重点领域很多也是具有一定收益的项目,民间资本有参与意愿,政策针对性很强,也充分体现了对民间投资促进工作的重视。特别是强调结合项目实际以及民营企业参与意愿,以及有关政策要求。这也充分体现了政策的精准性、稳健性,对积极稳妥促进民间资本的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引导民间资本
参与低空经济等领域建设
明确重大项目持股要求的同时,《措施》还对低空经济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业扩大市场准入、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开放等作了规定。开放领域从“重资产”基础设施延伸到“高精尖”科研和创新领域,从实体经济延伸到服务业,体现了国家在投资方面怎样的思路?戳视频听专家解读。
支持民营企业建设重大中试平台
扩空间、保公平的同时,此次政策还着眼长远,加力破解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瓶颈。《措施》提出,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行业带动力的重大中试平台。11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对此进行了介绍。
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强化投资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链,在先进制造业集群等进行一体化布局,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行业带动力的重大中试平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 李春芳:支持面向民营企业开放中试服务。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很好的中试资源,我们强化政策导向,鼓励这些单位面向民营企业提供市场化中试服务,更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与民营企业联合建设中试平台,通过共享试验设备、应用场景、人才队伍,构建开放共享的中试生态体系。
将打造国家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
强化保障方面,发布会上也介绍了具体举措:将统筹用好各类资金渠道和金融服务,进一步增强促进民间投资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 关鹏: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予以积极支持。政府采购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持续落实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政策。积极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畅通投融资循环。
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打造国家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与全国融资信用服务等平台互联互通,进一步推动投融资高效对接,更加精准向民营企业投放信贷资源。
一组数据
看民营经济“量”“质”双升
从准入壁垒到融资渠道,从市场竞争到权益保障,这“13项新招”可以说是对民间投资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清障”和“赋能”。
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技术创新的重要引领者。
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76%。民营经济贡献了我国50%以上的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进出口额;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和A股上市公司数量;创造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吸纳80%以上的城镇就业;集中了超过92%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那么这一次举措的出台,对未来民间投资以及民营经济发展又意味着什么?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 魏琪嘉:投资渠道、投资门槛等曾经是民间投资提升潜力的制约因素。政策一以贯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破除制度性障碍和壁垒、构建促进民间投资的长效机制方面,在持续的积极稳健的探索,并用具体的举措发力,一方面有利于提振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导民间资本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框架下进行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资金效率和投资效果,形成更多的投资实物量。从政策的潜在效果和出发点看,也有助于促进有关经营主体进一步拓宽市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在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驱动的背景下,找准自身的定位,实现了资金、项目、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