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鄂州新闻

美丽花样怎剪出——“内生模式”美丽乡村建设鄂州实验启示录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5日09:17 来源: 鄂州新闻网

涂家垴镇万秀村,鄂州美丽乡村的建设样本。谁剪出了这个美丽花样,又是怎样剪的?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内生模式”美丽乡村建设》一书给出了答案,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叶云和他的团队便是执刀雕花者。近日,记者专访了这个团队。

与高校携手,鄂州在探索“内生模式”的美丽之路。这条路会带来怎样的启示?“起码来说,万秀的开篇之作,让大家认识到了乡村的价值所在。多少年后,当逆城市化到来,大家还会发现鄂州的这个实验为乡村留下了‘宝’。”专家解读,叶云一开口就耐人寻味。

从观念突破 让村落文化回归

打破二元格局,城乡一体化发展,10年前,鄂州便将农村地区纳入全域发展规划。7年前,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作为当年的政府十件实事之一,鄂州从“脏、乱、差”着手,开启乡村美丽之路。

2013年5月,鄂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作出“梁子湖区全面退出一般性工业”决策,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纵深。

几乎是同步,一支面孔陌生、学者模样的10人小队开始在涂家垴镇各村踏访,他们跟村民聊天,看房前屋后,观后山池塘,拍照,画画。

小队的领头人便是叶云,一位长期关注并研究美丽乡村建设的学者,“其实,2013年春节,受当地区、镇主要负责人邀请,我已来过涂家垴镇,目的便是共同探讨如何建好新农村。”

原来,当地在乡村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困惑:治污水、整垃圾、修道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然而,大家总感觉新面貌里缺点什么,便请叶云前来把脉,希望用点睛之笔,让乡村生动起来。

“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我几乎都考察过,而且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各地思维、路径均不相同,且仍处探索当中。通过对涂家垴镇的考察,我觉得,有两点值得突破,一是村落文化的回归,要让人们认识到乡村的价值所在。二是要解决村湾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政府干群众看,这不是好现象。”叶云说。

由此,借高校之智,“内生模式”美丽乡村建设实验的开篇之作在鄂州着笔。在叶云的引荐下,中国乡建院负责人李昌平在涂家垴镇张远村开启内置金融合作社实验,叶云则将重点放在了万秀村。

之所以选择万秀,叶云有自己的考虑,“首先,万秀是省级生态村,有基础;其二,我们不搞‘马路秀’,万秀较偏远,是终端,到时大家可以一路走一路看,沿途都会受到影响,能起到带动全域的作用。”

重庭院、轻建筑,尊重乡土特色、挖掘乡土产品,用传统建筑语汇激活村落文化信息,让历史得到沉淀,并形成适合当地发展的社会机构,从而让乡村变得生动。这一原则的言外之意,就是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就地取材进行改造,且融入与之相适应的乡土文化元素。

这一基本原则得到了村民的赞同,“不过,起步也是很难的,首先还是观念的问题。”叶云说,“这个观念主要体现在新与旧的冲突之间。”

2013年春节刚过,第一次走进万秀,村头一间破旧的老碾坊引起了叶云的关注,“当时我跟村里的同志交待,老碾坊肯定要拆,老青砖一定要留下来,不要怕它破旧没看相。”

谁料,团队正式进驻的那天,叶云发现,老碾坊是拆了,老青砖却也没了影子。一问才知,村民把这些当建筑垃圾拖走填地基了,“也不能怨他们。对村民们来说,不锈钢、瓷砖这些寓含现代元素的材料,才是有用的,而那些历经了两三代人的断砖破瓦则是无用的。这就是观念问题。”叶云说,“中华文明最遥远绵长的根就在村庄,一块老砖往往能传递出根文化的信息。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与坚持引导村民。”

就这样,传统的清水砖墙、白色墙面与深色的小青瓦屋面,构成了万秀民居改造后的独特风景,清新秀美、层次丰富,极具江南特色,加之鄂东南民居常见的墀头、砖雕、石库门、牌坊屋等建筑符号,形成了万秀现在的村落韵味。特别是,湾中池塘上的宗祠变身一叶书吧,更让万秀充满了书香灵动,也有了现代气息。

在与村民们的观念不断磨合、相融中,在当地政府的相关配套政策的引导下,万秀变了,在庭院收拾得干净利落的同时,还有了一定的韵味,那便是村落文化的回归,让心灵有了归属感。

从播种入手 激发内生动力

“美丽乡村建设,初期需要一定的政策引导,但不能一味追求外部的投入和支持。如何激发主体的内生动力,是内生模式的重点。”叶云认为,“水电路等大环境,要依靠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激活乡村主体的内生动力,我们从庭院规计设计初期就着手,把握生活、市场的需要。”

村落文化的回归增加了乡村的吸引力,魅力庭院成为内生动力的支点。万秀一号院的改造,是叶云美丽花样雕刻的第一站,“这个过程真是好事多磨。”

几经磨合,叶云团队拿出一个具有鄂州传统民居韵味的设计方案,并得到业主、村委会以及镇、区的一致认可。功能上,能够适应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以及一定的接待能力;外观上,又能充分体现传统民居的乡土气息。

于是,贴着蓝白相间外墙瓷砖的普通农家二层小楼,在村民们的眼前一点一点发生改变,经过高校学者们的“点化”,变成了现在的万秀村丹桂院,也就是一号院。

“内生模式,是有一定的政策引导资金,但‘大头’还得村民自己掏。这种改造带来的美丽经济到底能不能发展起来,也不敢打包票。”叶云坦言,“当时,我跟村民们说,即使经济没搞起来,村湾的环境变好了,这也是件好事呀。”

一号院带来的效应,超出了叶云的想象。其外表不仅亮了村民们的眼,所得实惠也让村民们产生了回乡的冲动,万秀村党支部副书记刘俊便是见证者之一。

刘俊,在黄石经营大学校园餐厅10多年,年收入80多万元。“以前,我每年回来,看到湾里总是旧模样,不舒服。一到过年,就把亲戚们往城里请,村里只是看下就走。村里改造后,真的感觉不一样,有股无形的吸引力。2014年,村里发出号召,我就回来了。”

能人回乡当了村干部,刘俊专门负责美丽乡村建设。“当年,一号院的生意好得很,引得在外打工的万秀人竞相回来,要求改造民居。可到了第三年,政策引导资金就没有了。”刘俊为万秀民居改造算账,“先期改造的一批,只有12栋民居享受了奖励补贴,总共40万元左右。”

没有补贴,村民回乡改造民居的热情仍旧没减,刘俊自己也动了心。“2016年,我将自家原来的猪场改造成了民宿,共投资两三百万元。当年,全村跟我一样动工的有60多栋,都是自己掏钱。”

现在,万秀村有近百栋民居按照叶云团队设计的风格进行了改造。刘俊告诉记者,改造不是由村民随意而为,“村里要把关,必须按荆楚派风格建。”

2016年,刘俊的民宿建成后,他将经营的大学校园餐厅转让,妻子也来到万秀,一起打拼。“收入肯定没有过去那多,老婆刚开始还埋怨过。现在不埋怨了,就是有些累。”刘俊笑道。

刘俊的姑姑和姑父也从武汉回来长住。“顺便帮下刘俊。一到双休,忙不过来,就连韩国的客人也经常来玩。我们自己回武汉也待不了一个晚上就要回到万秀,还是我娘家的梁子湖边空气好、舒服。关键是万秀变美了,吸引人了。”姑姑刘腊梅高兴地说。

从盆景做起 为乡村留“宝”

一秀带万秀,一花引来百花香。据不完全统计,已超过3000批次的市内外考察团来万秀参观取经。发掘内涵,走特色之路,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之花竞相开放。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我市共争取美丽乡村省级试点村23个(其中提档升级村3个)。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29个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其中,省级试点村15个,市级试点村17个,累计投入资金12420万元。

以“三城一化”建设为抓手,鄂州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正在路上。今年9月11日,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提出,打造绿色发展示范,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鄂州经验。

“内生模式”带来的万秀效应或有启示。透过这些,不难看到,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这个理念在鄂州正在逐步得到实现。

美丽花样怎剪出?叶云认为,现阶段,政府外生性引导、农民内生动力、智力支撑三位一体,比较适合。

叶云认为,站在城市化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是必然趋势。那些特色不明显的村湾,慢慢消失也是大势所趋。但对一些重点村落,是要提前进行保护和发展的。如不这样,消失的不单是村落,而是传统的农耕文化。“这一点,鄂州已先行一步。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逆城市化到来,人们就会发现鄂州为乡村留下了许多‘宝’,因为城里的人总想着走出‘围城’,尽管目前有的美丽乡村还只是‘盆景’。这种情况,不能不考虑,真到了那时候,难道再去造一批假村落?”

“如果没有产业支撑,美丽之花总有凋谢的时候。”叶云坦言。国庆节前,叶云受邀前往涂家垴镇熊易村踏勘,“有在那里实验‘内生模式’2.0版的打算,这是个产业版。万秀还是1.0版本,建设版。3.0美丽版,也在设计当中。”

这个国庆长假,刘俊一家仍然是在忙碌中度过,他们的7间客房早在国庆节前一周就预定完。作为万秀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负责人,市场行家刘俊也在思考,万秀环境漂亮了,怎样才能将远方的客人留下,最少住一晚?他向记者透露,已有本地成功人士“相中”万秀,打算回乡把万秀打造成田园综合体。

“内生模式”建设美丽乡村,其实质是从内部寻找“灵感”,这或是“美丽”真谛。有专家这样点评。

记者手记:

持续关注万秀村发展10余年,这里还是当年本报记者“夜宿农家”的采访点之一。近年来,万秀怎么就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且成为鄂州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张名片?正是带着好奇心,才有了这次“内生模式”的采访。

采访中,万秀之所以能木秀于林,湖北大学的教授们正在实验中的“内生模式”有两处着眼点,值得思考。一是乡村打扮。乡村自身修饰也需要自己的风格,不可东施效颦,万秀的风格便是专家教授们因地制宜而进行的精心研究设计,村民们还起名“荆楚派风格”。从这一点来看,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切不可采取“一刀切”或者整齐划一的照搬照套模式,那些所谓可借鉴能复制的经验,只会产生看似热闹实则千村一面、寡淡无味的效果。果真如此,其生命力难以长久,如俗话所说“不耐看”,更枉谈内生动力。

二是压水井效应。压水井,村湾最常见的取水设备。压水之前,都要灌几瓢引水,然后迅速用力操杠压水,甘甜的井水很快就哗哗流出。万秀的美丽乡村建设,也灌了几瓢引水,这才激发了村里人的积极性。在“引水”与“井水”之间,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当事者不能老盯着政策红利,总想着从政策中抠取更多利益。这也是万秀“内生模式”的重要启示之一,政策红利有时效性,市场红利才是可持续的。这就需要出谋划策的设计者,能头顶露水脚踩泥土,在田间地头获取创新性理论成果。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决策者,要坚守唯实理念,不能一味追求“短平快”的政绩效应,不去搞大阵势、大轰动的花架子。

将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真的需要一身扎实的“水墨”功夫,这项功夫在万秀得到了验证。

全媒体记者 李洪江

【责任编辑:阮琼】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