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鄂州新闻

暖心志愿者,疫线“冒尖”的华容伢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1日09:21 来源: 鄂州新闻网

“作为一名医学院的大学生和新时代青年,能在家门口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点力量,也算是我对祖国和家乡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简单几句话,说出了华容区青年志愿者徐润文的初心。

徐润文是临江乡芦洲村人,就读于湖北医药学院。各方力量汇集湖北给了她勇气,当她得知村里在村口设置疫情监测点时,便毫不犹豫地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村里的疫情防控队伍。这位年轻的大学生,不是一个人在战“疫”,在她的身旁,还有华容区千余名志愿者并肩作战。

抗击疫情,志愿同行,他们是“宣传员”,进村入户为群众普及宣讲防疫控疫知识;他们是“守门员”,主动担当走上卡口执勤岗位,誓将病毒隔绝;他们是“服务员”,手提肩扛将所需食材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在这场战争中,诸多好人纷纷“冒尖”,焕发出满满的正能量。

冲锋一线 各尽其能守护家园

新冠肺炎疫情侵袭之际,防疫物资短缺怎么办?物资搬运配送人手不足怎么办?卡点值守人员捉襟见肘怎么办?志愿者们挺身而出,迅速“补位”,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之中,全力守护家园平安。

“现在防疫物资紧张,我们要竭尽所能为前线提供保障。”华容大姐志愿服务队将爱心人士捐赠给她们的5000只口罩全部转赠给华容区人民医院,缓解一线医务人员困难。把我有的分你一半叫奉献,把我所有的全部给你叫无私。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姐们随后又向区慈善总会捐款11200元,支持抗“疫”。“这1万块钱不多,是我们华容大姐的一点心意,应该说在困难面前,只要我们众志成城,肯定能打赢这场仗!”

“我家就住在楼上,值守很方便。”在红莲湖新区脉岭村,46岁的方二平指着卡口旁的小楼层笑着说,他是脉岭村招募的60余名值守和服务人员中的一位。“我们村的卡点都是住在附近的村民自发来负责的,一来人员熟悉,管理起来相对容易,二来回家吃饭方便,毕竟特殊时期我们也很难提供可口的饭菜。”脉岭村村支书方华兵对志愿者的“出手相助”十分感谢。

华容镇韩畈村有“八大金刚”,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没有广大神通,但却实实在在解决了村里难题。为了严控人员流动,村里只保留一条通道,其余路口全部封闭,可是封路缺少材料,8名志愿者东拼西凑,这家提供木板,那家提供锤子等工具,齐心协力把路口防护做好。一时来不及封闭的路口,志愿者则用自家车辆阻拦。村里卡口需要人24小时值守,村委会人手不够,他们主动向村里申请在卡口值守,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拦停劝返,做好信息登记、体温监测等工作,有效保护了村民安全。

“拒绝人群聚集,不图一时热闹,但求平安健康。”“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勤消毒,少聚集、勤通风。”志愿者还在带头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通过小喇叭、“拉横幅”、QQ群、微信群等渠道和方式向村民宣传防疫政策、科学防疫知识、倡导文明健康新风,劝导群众坚决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疫情面前,冲锋在前的既有党员,也有志愿者,他们各尽所能、无私奉献,共同构筑起抗击疫情的牢固防线。

帮人所需 真情关怀传递温暖

“要不是你帮忙把家里进水管修好了,全家人还不知道怎么办,现在又来给我们送口罩,真是好人,太感谢你了。”3月5日,住在红河大厦1单元的姜建芳接过志愿者廖世涛递过来的口罩,回忆起自家水管被修好的一幕,再次感谢道。志愿者送出去的是物资,收获的是感谢。

“我报名,我什么也不要,不管饭都行。”脉岭村地处集镇中心,人口多且分散,代购任务相对较重。村民方奎和魏启顺第一批加入了村里的志愿服务队,6个人承担着村里749户2410人以及集镇生活的3443户11587人的物资采购和配送任务。累不累?肯定是累的,但是他们都有一股信念。魏启顺曾是贫困户,他说:“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我是靠大家帮助脱贫的,更不能什么也不做。”

同兴花园小区志愿者万涛为居民上门送生活物资27天,不求回报,只为大家宅得安心;孔关村8组脱贫户刘和香自费请代购员买回汤圆,煮好送到一线,做了一回服务志愿者的志愿者;夫妻档李乐如和爱人扎根在华容镇华中小区,妻子负责喷药消杀病毒,李乐如则拖着行走不便的腿,以电动车代步,帮居民采购物资,“国家遭难,我们愿意站出来帮忙分担,做点自己能做的事情。”

平日里在外奔波的“游子”也站了出来。自我隔离两周后,在哈尔滨工作回蒲团乡上倪村过年的赵伟和妻子王娟请缨加入服务村民的志愿者行列,为村民提供代购等服务。在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大队工作的临江乡马桥村10组村民陈胜林和其他人一起承担了全村15个小组3800多人的代购服务和物资发放等工作。230多名归乡“游子”“就近就便”到居住所在村、社区报到,充实了一线防控力量。

越是“寒冷”时刻,越能体现温暖的可贵。困难人员过得好不好,吃得怎么样是志愿者十分关心的事情。在华容镇牌坊村,村民张俊丽拉起一支10人的志愿者队伍,为全村30名留守老人、特困人员提供爱心午餐,为他们送去热腾腾的饭菜、检测体温,使其安心居家生活。志愿者既掌勺又配送,每天为老人做爱心午餐的程强乐在其中。他说:“我们根据老人的饮食习惯,专门搭配少油、少盐、忌口味重的东西,让他们吃得安心、吃得健康。给老人们做饭,就像给父母做饭一样,很开心。”

没有惊天动地之举,只有急人所急、帮人所需。他们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用自己的平凡举动,温暖着无数人的心窝。

当“武昌鱼”爱上“老干妈”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贵州先后派出9批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其中860人在我市。

当贵州医务人员全力投入我市抗疫一线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虽不能上“战场”,却默默为“战场”上的“战士”们倾情服务。

鄂州贵州,风雨同舟。连日来,志愿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谢贵州援鄂医疗队的深情厚谊。鄂州“武昌鱼”与贵州“老干妈”之间便有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暖心蛋糕送给最美逆行者

得知贵州医疗队将下榻恒大宾馆,华容区马上行动,根据酒店情况招募了一批志愿者,迅速熟悉酒店客房、前台、餐饮等业务,掌握消杀和保洁方法,全力服务,保驾护航。

志愿者在登记整理贵州医疗队队员信息时发现,有两名队员很快就要过生日了,大家暗地里商量准备着。

3月7日,志愿者敲响医疗队队员王莹和张静的门,推着放着贺卡、蛋糕和长寿面的小车来为两人过生日,她们大为吃惊。志愿者齐唱生日歌,让本准备孤独过生日的两人心里温暖起来。吹蜡烛、许愿、吃蛋糕,王莹许了一个愿望:“我希望疫情可以早点结束,病人可以早日康复,我们平安回家。”蛋糕是就地取材制作,长寿面是现做,简单却有别样的滋味。拿着志愿者递上的鲜花,张静眼眶湿润了:“这个生日,特别有意义,在这个想家的时候,还好有你们,鄂州最美的是待我们如亲人的你们。”

一盏灯添一份平安

在驻地外,有四顶大帐篷,作为消毒杀菌区域,对从一线回来的医务人员进行二次消杀。

帐篷里挂满了队员们的衣物,几盏紫外线灯具灭杀病毒和细菌。说起紫外线灯具还有一番故事。

在为队员们服务过程中,志愿者熊志豪得知紫外线灯具有良好的消毒杀菌作用,为了队员们能有更好的安全防护,他马上联系同乡熊中新。熊中新从事相关生产工作,“手头没有现货,但是可以马上生产。”没有丝毫犹豫,熊中新连夜生产了10盏紫外线消毒灯,送到驻地,捐赠给医疗队。

熊中新说:“我不能上‘战场’,但可以为远道而来的贵州医疗队服务,也算发挥了一己之长。能尽微薄之力,心里很高兴。”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

对于贵州援鄂医务人员来说,远离家乡,勇斗“疫”魔,这段期间积压了一些思乡、焦虑的情绪。“持续的高强度工作,医务人员压力很大,我们希望通过文艺表演的形式为他们缓解压力、传递温情、传递力量。”志愿服务队负责人汪红枫说。

夜幕降临,志愿者们并没有休息,而是聚拢到大厅,排练起节目。所有节目都由志愿者自编自导自演,唱功虽一般但感情真挚,文笔虽普通但朗诵却发自内心,动作虽不完美但努力展现。志愿者左家宏、毕潘、易潮华、胡放姣四人朗诵《若我归来》。毕潘说:“我最喜欢这句,‘若我归来,请不要为我做什么接待,只想回家好好睡上一觉,睁开眼后,自己还在’,希望贵州援鄂医疗队队员能够健健康康来,平平安安回。”

十个节目,志愿者经过一个星期彩排,将自己最好的表现用手机录下来,没有现场观众,没有鼓掌喝彩,制作好的节目视频通过微信直接发送给医务人员观看,但正如《爱不隔离》所唱:“爱不隔离,我们的心在一起,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来了这么多天,志愿者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服务,对我们嘘寒问暖,有求必应。我们在这里一切都好,彼此相处得非常和谐,就像一家人一样。真的非常感谢他们。”贵州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务处处长张骏说。

记者 吴军

【责任编辑:吕鉴蕾】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