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陶辉 通讯员 肖运泉
4年时间,从“门外汉”到双创大赛冠军,他不仅救过工友的命,还帮助单亲妈妈撑起摇晃的家,更通过劳动竞赛激发工人们的干事热情。近日记者在湖北三和管桩有限公司见到了被称为“娘家人”的姜雄。
1995年出生的姜雄
原本学的是人力资源专业
却在工会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2021年入职湖北三和管桩有限公司后
从一名HR成长为工会副主席
2022年3月的一个凌晨
姜雄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
“朱熙梅晕倒了!”
这位来自河南的女工在宿舍突发脑梗
初春的鄂州寒意刺骨
姜雄抄起外套冲出门
一边联系120
一边用被子裹住半昏迷的工友
“坚持住!”
去医院的路上
他不断拍打朱熙梅的肩膀
直到次日早上9点
当朱熙梅的家人从河南赶来时
熬红双眼的姜雄才松了口气
主治医生说:“幸亏送医及时
再晚半小时就可能瘫痪”
如今,康复后的朱熙梅逢人就说:
“是姜主席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021年夏天
姜雄在例行巡查时发现
保洁员王阿姨总是心事重重
一番了解后,姜雄得知
原来这位单亲妈妈要供养四个子女
了解到实际情况后
姜雄就带着工会干部上门走访
公司立即启动三项帮扶:
协调公司提供租房补贴
安排王阿姨子女寒暑假勤工俭学
每月从工会经费中拨出助学金
逐渐走出生活阴霾的王阿姨
依旧在厂里上班
每次见到姜雄仿若亲人
“23秒!老李破纪录了!”
2022年管桩车间劳动竞赛现场
欢呼声压过了机器的轰鸣声
这个从31秒缩短到23秒的突破
源自姜雄设计的“阶梯式练兵法”
他将生产线作细化拆解
请老师傅拍摄“标准操作”视频
还设置“每日进步奖”——
哪怕快1秒也有奖励
“起初有人说我搞花架子”
姜雄笑着说:
工人老张用奖金给女儿买了新书包
技工小陈带着创新证书相亲成功
两年间,这样的竞赛
催生了多项工艺改进
其中“管桩砂石配比优化方案”
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超几十万元
2021年备战“工友杯”期间
同事们总能看到这一幕画面:
人力资源专业的姜雄
深夜戴着安全帽
在实验室摆弄砂石样本
“配比差1%,管桩强度就天差地别”
他跟着技术员三班倒
笔记本上做满了记号
决赛前夜
他在办公室反复练习路演
保洁阿姨都学会了那句
“让混凝土会跳舞”
这份执着换来意外惊喜:
《预应力高强度管桩工艺优化》项目
不仅夺得鄂州赛区冠军
更在省赛获得投资方青睐
有评委感叹:
“能把枯燥的工艺讲成热血故事
这就是工会干部的魅力”
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浪潮中
姜雄这样的年轻工会干部
正用新思维破题
他们能把劳动竞赛变成“热血副本”
把权益保障做成“定制服务”
正是这些扎根一线的“青春牌螺栓”
紧固着新时代的劳资关系
连接着个人梦想与企业发展的同心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