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扶贫

一根竹篙接力大沙河百年义渡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6日07:47 来源: 湖北日报

图为:第三代摆渡人万其珍。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婧 通讯员 吕柏林

开栏语

荆楚从来多俊杰。近年来,我省英模辈出,先后涌现出“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小处方医生”王争艳,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等一大批道德模范、先进典型,形成“道德群星”现象。

为充分发挥道德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报今起开设“德耀荆楚”专栏,报道一批道德典型的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在建始县三里乡大沙河村,有一个小渡口,村民往返大沙河南北两岸必经于此。

140多年前,“老万家”便开始为当地乡亲免费摆渡。如今,穿梭于河中的,是第三代摆渡人万其珍和他的儿子万芳权。

4月2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渡口见到了“百年义渡”传人——77岁的万其珍老人。

义渡:用信义回报恩情

“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当天,恰逢中国人寿恩施分公司组织员工到当地春游,在渡口齐声高喊。

“是我来推你嘛!”万其珍大声答道。

撑起3米长的竹篙,解开绳索,将篙竿触到河底、用力一撑,船逆流向上缓缓前行,再一次撑到河底,船头调转。船行河中,不时用竹篙把控方向,几个来回,顺着水流,船缓缓驶向岸边。整个过程,万其珍一气呵成,5分钟后,载着12人的船安全抵达对岸。

这一套娴熟的动作,万其珍早在1989年正式从叔父手中接过篙竿前便已经练就了,“没有刻意去学,免费摆渡是我们家族不成文的约定,耳濡目染中就会了。”万其珍说。

据他回忆,义务摆渡的起因是祖父为了报恩。

1877年,为躲避战乱和水灾,祖父万作柱等几户万姓人,从监利县逃难至建始县大沙河畔,被当地世居乡邻宽容接纳。看到两岸乡邻为大沙河所隔,过河全靠小木筏,因水流湍急,经常有村民落水。熟谙水性的万作柱便卖掉两头猪,做了一艘能载10人的大木船,开始为当地人义渡,并承诺:不向村民收取一文钱。

“几乎没有间断过,只要有人喊一声‘过河咯’,无论农忙农闲还是逢年过节,无论一个人渡还是一群人渡,都会开船。”万其珍说,这是对乡亲们的承诺,只要有需求我们就一直干下去。

老屋:用驻守践行诺言

在渡口百米外的半山坡上,有间万其珍搭建的石屋。屋子不大,里屋放满了各种船具、渔具,外屋放着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屋门口,挂着斗笠、蓑衣和马灯。

“这是万大哥怕我们找不到他,自己搭建的。”附近村民说。

每天早上不到8点,万其珍吃完早饭就在屋前树下守着。“大家渡河没有固定时间,我就在屋子里守着。”

“每次要过河,喊一声,万大哥都会从小屋里出来。”

崔竹清家住在河的北岸,农田却在河的南岸。每天早上,他都要坐着万其珍的船到南岸割些猪草,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再去南岸耕地。一天下来,往返少则两三趟,多则四五趟。

一天傍晚刮起大风,暴雨袭来,崔竹清从田里赶着回家照顾独自在家的孩子。

“万大哥,能不能送我过河?”水流湍急,靠在岸边的小木船剧烈晃动。

“扶稳了!”二话不说,万其珍点亮马灯、穿上蓑衣、带着斗笠,拿起竹篙,就开始撑船。

30年间,万其珍撑坏了3只船,小木船也换成了铁船,数不清换了多少根竹篙。

这几年,河对面的村民陆续搬走了,只剩下两户人家。虽然河这边还有些村民,需要到对岸喂鸡、打柴,但摆渡的人少了很多。

万家的义渡仍在坚持。

“只要有一户人,我都要守在老屋,为他们摆渡。”万其珍说。

代言:用信誉带动致富

大沙河村地处偏远,土地系紫砂泥土,盛产红薯、玉米。但进县城要翻好几座山,农作物很难走出大山。

“摆渡是报恩、是坚守,将乡亲们‘摆渡’上致富之路也是信义的延续。”2018年,儿子万芳权到山东学习脱毒蜜薯栽培技术及产品销售后,成立久益专业合作社,吸纳50余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苗、肥料,定期去村民家指导种植。

农作物成熟了,怎么卖出去?“出名”后的万其珍,主动为乡亲们做起了农产品代言。

通过电商平台,2018年,由万其珍代言的第一批“万其珍沙丘蜜薯”等产品销往省内外,为贫困户增收25万余元。

继荣获“中国好人”、省道德模范等荣誉后,万其珍又入围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候选人,获全国“诚信之星”称号。

作为百年义渡的第四代传人,万芳权也已经47岁,他说:“再过些年让儿子接棒,只要有需要,就一代一代传下去。”

又讯:

道德典型是一座“精神富矿”

湖北日报评论员

“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道德星空群星闪耀,“最美人物”层出不穷,是近年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道璀璨夺目的风景。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或充满爱心、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舍生忘死,或诚实守信、坚守正道,或敬业奉献、虔诚勤勉,或孝老爱亲、血脉情深……尽管这些人物的经历不同,故事不同,但对道德价值的崇高追求是高度一致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始终如一。他们展现出来的高尚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如一盏盏明灯,点亮千家万户,照亮人的心灵;如同一根根标杆,诠释着道德的真谛,为全社会树立榜样。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道德的代代传承,看到了时代精神的美好缩影,看到了主流价值的生生不息,他们的故事里昭示出的精气神,正是引导社会文明进步的“风向标”。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先进人物是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榜样,是可以学、能够学的标杆。脚踏实地,从我做起,在平凡中成就不平凡,一个个道德典型人物身上所展示的人格力量和人生价值,无不是在行动中累积而成的。他们以坚守和担当向我们证明:正是普普通通而又充满温度的凡人善举,才能一点一滴夯实社会文明的地基;正是像你我一样千千万万普通人的道德实践,才能共同托举起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通过榜样的带动引领,激励更多人见贤思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寻常巷陌,融入日常生活,让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追求,就能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德行荆楚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尚。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决战决胜全面小康,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尤其需要巩固6100多万荆楚儿女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用好道德典型人物这座“精神富矿”,把榜样力量化为向善向上的生动实践,就一定能为湖北的改革发展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

摆渡人 万其珍 【纠错】编辑:周婵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