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见习记者 尹贤哲 通讯员 刘翔)知道年画吗?有多久没见过年画了?今年春节,让年画重回我们身边。1月29日上午,“风韵千载——武强年画与我们的春节”年画展览及精彩的小年活动,在武汉革命博物馆举行。
年画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它始于古代“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年画衍生成为一种中国民间特殊的象征性装饰艺术,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为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近日全国各地启动了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的“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武汉革命博物馆专门从河北武强年画博物馆引进年画展。
武强年画的起源可上溯到宋元时期,采用传统的木版水色套印技法,题材丰富广泛,有神像、戏出、节俗年画、农事耕作、历史典故、新闻时事、山水、人物、动物花卉等,品类繁多,被称为农耕社会民间艺术的百科全书,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次展览共展出武强年画作品130余幅,是年画艺术,年画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
武强年画博物馆的非遗传承人还现场演示了年画制作,让千年年画技艺在汉惊艳亮相,市民踊跃排队体验,幸运儿还领到武强年画纪念品。
配合本次年画展览,武汉革命博物馆还向社会征集自己的年画故事和春节记忆。不少人深情地回忆自己当年贴年画、赏年画的喜悦心情,感叹没有年画的春节年味不如以前浓厚,非常赞成国家让年画重回春节的倡导。
马宗基今年77岁,老家在安徽安庆,他说,以前每到春节家中都要贴对联和年画。儿时看到门神手拿刀剑,他们一帮小伙伴也用棍棒当刀剑耍弄奔跑。70多年过去,当年欢闹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到了1982年,家乡人们在过年时又开始张贴年画,体会年味的浓郁。那年清明他回家时,看到老家贴的年画走潮,就将“关云长观春秋”“人寿年丰”“灵璧钟馗”三幅年画取下来带回武汉,现在纸张都发黄变脆还不时拿出来观赏。
12岁的伍思如小朋友是武汉革命博物馆第一批小小讲解员了,“武汉革命博物馆的小年活动我每年都来参加,转糖人、做宫灯、写春联,让我学到了不少年俗知识。只有年画,仅仅是在书上看到,这次有机会太好了。”
钟金舟今年四十岁,一直生活在城市里,他对于年画的记忆还是儿时在武汉郊区去拜年时,看见那里农村家家户户贴的传统年画,“有拿刀拿枪,看上去有些凶神恶煞的门神,也有一些穿着像戏服一样的各路神仙。”
“让我印象深刻的倒是一些扎着小辫的女童或剃着难看头型的男童的年画,他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裳,有的手上还提着花灯啥,站在门上格外喜庆。记得十岁时,我的一个小妹妹被打扮得像年画里的小女孩一样,花袄子,红裤子,到我家来拜年,被我们一帮小孩嘲笑得不行,害得她大过年哭了鼻子。”钟金舟回忆道。
今年的小年活动除了武强年画展览,革博还邀请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现场和观众互动转糖人、剪窗花以及写春联等,年味十足。
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高万娥介绍,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年文化的重要标志,年画寄托了人们对新年喜庆吉祥的美好祈盼,其承载的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武汉革命博物馆已连续多年举办“博物馆里过小年”活动,今年的小年活动以“年画重回春节”为主题,市民在武强年画展览和小年活动中,在欢欢喜喜迎新年的热闹气氛中品味传统年味,感受年画魅力,真正让年画重回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