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滚动

首任铁道部长滕代远遗物回汉 捐给桥梁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8日07:36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图为:1957年10月14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前一天,滕代远(右四)等走在武汉长江大桥上,走在前面的小朋友是滕代远最小的儿子滕久昕资料图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刘我风)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上的手写发言稿、通车当日穿的中山装和戴的纪念章,平时工作用的提包、在火炉武汉使用过的折扇……4月16日下午,首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与武汉长江大桥相关的4类14种遗物,由其子滕久昕捐赠给中铁大桥局桥梁博物馆。

中国铁道博物馆退休干部滕久昕,是滕代远五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据他介绍:1949年元月,中央军委铁道部在西柏坡成立,滕代远被任命为部长,其任务是指挥铁道兵“为大军南下开山辟路,遇水搭桥。”新中国成立以后,滕代远出任共和国铁道部首任部长、党组书记,同时担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武汉长江大桥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国家重点工程。1953年4月,铁道部设立了大桥局,滕代远将铁道部仅有的3位一级土木工程工程师派来2名,作为技术支持,并先后6次到武汉长江大桥工地检查工作。1954年7月,苏联专家陆续抵达武汉,滕代远反复叮嘱大桥局技术人员,要虚心向苏联专家学习,“一要建成大桥,二要学会技术。”后来果然如滕代远所期望的那样,大桥的建设锤炼出一支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的桥梁建设队伍,中铁大桥局成了一所在实际建设中培养人才的“桥梁大学”。

西林是武汉人民耳熟能详的苏联桥梁专家,其全名是康士坦丁·谢尔盖维奇·西林。滕久昕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早在1948年,西林就曾来到我国东北,帮助修建第二松花江大桥,后来又参与修复了陇海线上的洛河桥。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是西林三度与中国工程师合作。西林第一次见到大桥局负责人就开门见山:“在莫斯科开的鉴定会我是参加了的,设计文件我也研究过。我认为建造大桥基础不宜采用传统的气压沉箱法,我有一个新方法。”大桥局负责人彭敏问:“这个方法在苏联实践过没有呢?”西林说:“没有,因为苏联没有长江。”随后,西林详细讲述了他的管柱钻孔法的技术理论、施工方法以及优越性。大桥局十万火急把这一情况报告给部长滕代远。考虑到气压沉箱法不仅要以牺牲工人的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而且下沉速度只有每昼夜几十厘米,西林的管柱钻孔法不仅能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而且下沉速度每分钟几十厘米,滕代远向周总理汇报后,明确表示支持西林运用管柱钻孔法。

滕久昕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时,他虽然只有6岁,但有幸随父亲参加了1957年10月15日的通车典礼,并留下深刻印象。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