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滚动

武汉离“中国种都”还有多远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4日06:56 来源: 湖北日报

图为:武汉种博会地展新品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先宏摄)

图为:番茄新品种展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先宏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先宏夏中华

种子,农业的“芯片”。种业,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2012年,武汉瞄准种子、种业,提出建设“大种业体系”。2014年,“大种业体系”上升为武汉农业发展战略,在全国创新提出打造“武汉·中国种都”。

2016年,“武汉·中国种都”建设,列入武汉“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重点项目。2018年,“武汉·中国种都”发展规划(2017-2025)发布,“种都”建设上升为省市共建模式。

正在路上快跑的“武汉·中国种都”,建设进展怎样?

6月13日至20日,2019武汉种业博览会期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行了探访。

升级种博会——“种都”建设新抓手

6月13日,黄陂武湖现代农业园。武汉种博会地展现场,沈阳陵丰种苗商行经理张柏林,用伞遮挡已有点灼人的太阳,不停地回答着参观者的发问。

这是张柏林第二次来参加武汉种博会。“没想到武汉种博会影响力还真不小!”张柏林说,去年第一次来,他带来了4个品种参加地展,今年一下子增加到14个。

所谓“地展”,就是种企将种子交由展览主办方提前种植,让用户在比较中直观地感受种子的优劣。

地展,是武汉种博会的一大特色。今年种博会吸引200多家国内外种企参加地展,涵盖湖北春季种植的全部蔬菜种类。湖南常德鼎牌种苗公司展示的早熟丝瓜,吸引不少经销商和菜农咨询、订购。本土种企武汉亚非种业公司推出了西兰花、西兰苔等品种,签订合同金额2000多万元,比上届增长30%。

武汉种博会的源头,是2002年开始举办的“武汉蔬菜新优品种展示会”。2015年,这一展示会定名为“武汉种业博览会”,由省市联合办会。

本次种博会6月13日开幕,20日闭会,以建绿色种都、助乡村振兴为主题,3200多个参展品种惊艳亮相,演绎为期8天的种业盛宴。

作为“武汉·中国种都”建设的新抓手,本次种博会提档升级——

集现场展示、种业学术交流、商贸洽谈、技术推广、科普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首次实现地展、馆展、网展“三展”同行;

推进种业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50多家种企与300多个农业推广部门和生产基地直接对接,签约相关项目7个,协议总金额3.2亿元;

吸引中外2000多个种子企业、2万多名专家学者和种业代表参会,实现网上点击收看12万人次,前往现场观光采摘的市民10万多人次;

首次启用的1万平方米现代智能展示馆,武汉种博会正式作别“风餐露宿”的历史。

武汉种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钱运国说,升级后的种博会将有力推动“武汉·中国种都”种业展览展示中心建设。

抢占制高点——“种都”核心区初具规模

打造中国种都,要抢占生物育种制高点。“武汉·中国种都”发展规划明确,高农生物园和南湖农业园,是建设种都的核心区。

漫步高农生物园区,中国种都会展中心、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种都科技研发创新中心项目已建成投用。中国种都大厦、现代种业物流中心主体结构已经封顶。

园区已引进杜邦先锋、拜耳作物、先正达、中化集团等世界500强巨头,聚集了6名院士项目以及农发种业、北大荒垦丰、隆平高科等60多家种业高科技龙头企业,这里成为全国种业集聚度最高的高科技农业园区之一。“种企入园集聚发展,生物育种能力全国领先。”园区副总经理李贝介绍,园区研制成功了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去年园区各类种企总收入突破400亿元,一个覆盖粮食、蔬菜、生猪、水产、生物疫苗等8个优势行业研发、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育种格局正加速形成。

南湖农业园是全国首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入驻企业510多家。2017年科技部发布全国106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南湖农业园位居全国第一。目前,“中国种都”核心园区年销售过亿元的企业6家,过10亿元的1家。

汉南种业产业园(种业小镇)引进行业单品种冠军企业武汉亚非种业入驻,与中垦锦绣华农、科珈种业、文鼎种业等国内种业知名企业,共建共享湘口种业小镇。武湖现代渔业种苗科技园以智慧渔业物联网为载体,以渔业种苗孵化为支撑、以交易为核心,实现了农业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口径种业产值达到380亿元,其中农作物(蔬菜)种业产值近140亿元;瓜菜、食用菌种苗产值10.2亿元;各类花卉苗木种苗产值83.1亿元;畜禽种苗产值55.5亿元;渔业种苗产值17.5亿元;生物疫苗近15.7亿元;种业延伸产值58亿元。

补齐短板——“种都”建设仍需爬坡过坎

武汉率先提出建设“中国种都”战略,虽抢占了先机,但这并不妨碍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打造种业发展高地的队列。如长沙提出打造种业硅谷、广州提出谋建国际种业研发中心……

湖北、武汉气候兼具南北东西,是种业研发天然场地。科教资源丰富,涉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24个,现有农业类两院院士10余名。种业基础较好,现有规模种企80多家、各类种业基地近200个。2019武汉种博会期间,与会专家、种业企业家表示,“中国种都”建设成绩明显,但也存在短板和弱项。业内人士直言,武汉“种都”的创建之路还很漫长,仍需爬坡过坎。

种业界,有个二八法则,即排名前两位的世界种业巨头收入,是后八位之和。在此背景下,国内,种业兼并重组加快。“武汉·中国种都”建设规划的种业,涵盖种植、水产、畜牧、微生物等领域,融合科技研发、生产加工、储运管理、展示交易、休闲观光、“互联网+”等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其核心为“种”,重点在“都”。“要达此目标,没有上市种企等龙头带动,是不太现实的。”在湖北惠民种业公司总经理祁先超看来,种企上市不仅便于融资,上市后还可通过股权激励吸引高端人才,提升公司治理结构和品牌。

这正是“武汉·中国种都”建设的短板!

祁先超介绍,武汉乃至湖北,种企数量虽多,但规模小集中度低。作为农业大省,湖北、武汉目前没有一家主板上市的本土种子企业,而邻省湖南、安徽各有上市种企三家。“这说明湖北种业整体实力还不够、科研能力还不强。”

这种差距在惠民种业加入湖南隆平高科后感受尤深。祁先超说,去年,与隆平高科达成合作,惠民种业变成隆平高科控股80%的子公司。隆平高科一年光水稻育种的投入将近2亿元,已形成工业化的育种体系,年销售收入达到32亿元,位列全球第七。而我省还没有一家种企,能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商业化运作体系。

祁先超建议:提升种都建设领导协调机构的层级,加强顶层设计;重点支持智力资源的引进,加大本土种企“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力度;集中资源建设公共育种、测试技术平台;推动本土种企重组,并通过上市做大做强。

链接

种都蓝图

发展目标

打造“六中心”:种业科技创新中心、种业信息发布中心、种业孵化创业中心、种业展览展示中心、种业文化创意中心、种业综合服务中心,最终占领中国种业发展制高点,占据世界种业一流席位。

产业布局

“一核三园五链多片区”

“一核”,是指核心区高农生物园和南湖农业园;“三园”是指武湖现代种业展示园、汉南种业产业园(种业小镇)、武湖现代渔业种苗科技园;“五链”是指重点建设优质水稻和油菜、优质种猪、水生蔬菜、淡水鱼和生物疫苗等五个种业全产业链条;“多片区”是指分布在武汉市、湖北省、全国及全球的种业繁育、示范和推广片区。

六大工程

种业科技创新工程、种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种业人才聚集工程、种业公益性平台建设工程、种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智能种业工程。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