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与我想象中的不一样。
以前都是从新闻、电影和纪录片中了解这座城市,一提到这座城市,脑海里浮现的就只有雄伟的克林姆林宫和红场的画面。但当我真正来到这座城市,发现它所呈现的历史和当代人文风貌都比我预想的要丰富和迷人得多。
5月,有幸受北京俄罗斯科学文化中心邀请,我通过俄罗斯联邦独联体事务、俄侨和国际人文合作署的“新一代”项目赴俄罗斯交流。具体来讲,我参加的是“新一代”项目旗下的子项目SputnikPro World,是由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承办的新闻媒体从业者的培训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汇集了来自世界20个国家的媒体记者,我是唯一一名来自中国的媒体人。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多位新闻专家和大咖就“挖掘事实真相”、“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业态”、“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等多个热门议题与我们进行了专题讲座和研讨。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国际合作领域负责人Vasily Pushkov
“当今全球媒体行业正在经历严重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的缺失不仅存在于媒体机构和读者之间,也存在于媒体机构之间的合作中。我们希望能通过此类活动让世界各地的媒体从业者们聚集到一起,为他们提供彼此交流合作的平台,一起来帮助消除这种不信任。”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国际合作领域的负责人Vasily Pushkov说道。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副总编Anton Anisimov
该社副总编Anton Anisimov谈到了现今新闻用户在消费爆炸式增长的新闻消息时所面临的信息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问题。他指出,用户一般对一件新闻热点事件的关注只持续7天左右。以去年10月成为全球各主流媒体头条的沙特记者卡舒吉遇害案举例,他说道:“当他(卡舒吉)的家人还在不断地为追讨公道而奔波时,全世界可能早已淡忘了这件事。”
面对信息过载,我们知道的究竟太多还是太少?我参与了这个讨论,并抛出了一些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根据兴趣进行个性化内容推荐的资讯类APP例子,希望了解Anton的看法。
“有时,用户只想了解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相信他们已经相信的事实,从而把自己框在了一个限定的垂直内容圈子里;在这个圈子里我们又会面临内容同质化的严重问题:即从不同渠道接收到的同一类信息内容差异化不明显。所以在面对信息过载时,我们看似什么都知道,有时却什么都不知道。”Anton解释道。
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顾问Svetlana Babaeva
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顾问Svetlana Babaeva在她的主题演讲中说,正是在这种信息飞速传播的媒体发展趋势下,新闻媒体人更要适应这种高速的工作节奏。“既要保证能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我们的内容,又要尽力争取更多用户的注意力,这是我们工作中最大的挑战。”她补充道。
此次活动汇集了来自世界20个国家的媒体记者
其他同行们也都奉献了精彩的讨论。正如Vasily所说,这的确是一个理想的平台和机会,让我认识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人,他们中有的来自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印度,有的来自土耳其、澳大利亚、意大利等等。同行们多元的背景和丰富的阅历也让我开拓了眼界,我感觉仿佛找到了亲切久违的知己。几天下来,我们成为了好朋友,互相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有一起合作的机会。
除了讲座,我们还有幸体验了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在与通讯社负责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向其他新闻机构提供视频素材的服务业务正处于萌芽和策划阶段。因为我主要负责人民网海外传播部的视频采集和制作,所以对视频业务比较感兴趣,也希望今后能与该社在视频领域开展合作。
莫斯科的夜景与美丽的晚霞交相辉映
活动接近尾声时,主办方还安排了我们在莫斯科游览城市风光的环节。步行在高尔基公园,欣赏莫斯科河对岸的政府大楼和教堂在日落逆光下的美丽剪影;登上游船,在莫斯科河上享受美食与美酒,举着酒杯在船头一睹克林姆林宫在晚霞中的别样雄伟……
才几天,就已经有了不舍。在晚霞与莫斯科夜景灯光的交相辉映中,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回去后打电话给我,一定再联系!”……
莫斯科与我想象中的不一样,我应该还会再来这里。(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