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毛在虾稻连作农田里忙碌。(通讯员 供图)
黄冈市委常委、蕲春县委书记赵少莲(右二)登门慰问鼓励邓晓毛。通讯员供图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陈钰、郑海燕、李慧)6月28日,夏至已过、气温一路走高。在蕲春县赤东镇杨墩村,邓晓毛裸露着上身,顶着炎炎烈日,正杵着两米长的木棍在虾稻连作农田里忙碌。
“大中午的,还不回家乘凉?”村支书洪满华友善地提醒。
“今年小龙虾行情不大好,我这不看看这季虾子长势嘛!过几天捕大放小,轮捕轮放!”攀谈中,邓晓毛显露出少有的自信。
邓晓毛75岁的老母亲袁金香乐呵呵地回应:“我幺儿冒进过学堂门,身体也不利索,脑子可灵光哩!”
邓晓毛命运多舛。1970年母亲生育他时碰上难产,虽然从“鬼门关”捡回条命,他却因此脑部受损致瘫。在那个吃饭穿衣尚不周全的年代,全家举债将他送往蕲州李时珍康复医院就诊多年。10岁时,邓晓毛在浠水县一位老中医精心治疗下,扭曲的双手勉强能够使得上劲,变形的双脚渐渐能够颤抖着站立起来……他在病痛中历练数年,并且居然学会了放牛、耕地和种田。
家里另外4个兄弟姊妹先后成家立业,邓晓毛选择与父母亲一起种稻谷、种甘蔗、养牛,2003年最高峰时,他得照看四头牛,放牛、养牛、贩牛全流程都熟稔起来,他还针对群众生产需求开展牲畜租赁,“一头牛租给别个干活,每天能收租金一百块!”
2009年,父亲邓仁发因病去世,邓晓毛和母亲袁金香相依为命,2013年建档立卡认定为贫困户。
家里“顶梁柱”没了,邓晓毛心里愈发坚强:“父亲有着56年党龄,我更不能拖后腿,没有国家的扶贫政策,我日子也还是要过下去,不能白白躺着等靠要啊!”
擦干眼泪,更加苦干巧干。他将本村和临近的杨旦村48亩低洼田、小块田集中转租过来,因地制宜把部分“水袋子田”改造成藕池、鱼池、稻虾池——养鱼养龙虾水面40亩,种植高产再生稻8亩;田间地头再套种百余株红叶石楠,家里鸡舍养殖百余只土鸡。
2018年,仅小龙虾一项,他收入就有3万多元。年底,他主动向村里递交了脱贫申请,“托党的福,每年6000块钱的种养殖补贴直接打到卡,我累点苦点不算啥,一年收入八九万块,额头淌汗最实在!”
2019年初,县镇村号召“三洁一规范”(农户洁净、道路洁净、水域洁净和布局规范),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助力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邓晓毛积极响应,掏出1.6万元把三列平房里外重新装饰了一遍,又花1.2万元购置了空调、电视机、床垫等生活用品。质朴的邓晓毛说:“母亲一生为我吃了不少苦又操碎了心,她吃住条件好点我也心安啊!”
王芳、邓志雄等党员群众说,邓晓毛是个心存感恩善念的人。种养殖规模扩大了,他主动请来张国清等五六名群众当帮手,每年给工钱数万余元;杨墩村地处“四十八围”,稻田沟渠清淤在所难免,邓晓毛总是主动跳下沟,本就不利索的腿脚磕伤流血几次,事后他总是不吭声就走了;邻里左右哪家有红白喜事,邓晓毛总是主动上门帮忙。
临近的伊漕村夏水龙、杨旦村王华军等人罹患重病,邓晓毛借出7万元给他们治病;邵新奇等群众在外打工,留守孩子缴纳学费在即,时常一个求助电话打来,邓晓毛就主动到校帮忙垫付学费;野塘咀村的邓仁华、邓金元,酒铺村的李汉兵,杨旦村的张大义、张汉文等群众也都有口皆碑:“晓毛兄弟不晓得给我们帮衬了几多!”
每每此时,邓晓毛总是憨厚一笑:“只要人帮人,世上没穷人。额头出汗挣到的钱,即使累我心里也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