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日报通讯员 石龙班
牛背脊骨山傲立在英山县陶家河乡的西北角。1934年,红二十五军同国民党军在此浴血奋战,突出重围后,北上长征。
提到这座山,人们就会想到退伍军人胡顺。他怀着对先烈的崇敬之心,10年如一日,守住这片红土地,从修路开始,挖掘红杜鹃资源,建设红军之家,修缮无名烈士墓,把这里打造成红色旅游胜地。
梦想在荒山上放飞
胡顺出生于1972年,从小到大,他觉得这是一座英雄山。耳濡目染的是大人们口口相传的红军战斗故事,看到的是山顶上依稀可见的战壕遗迹,还有一座座无名烈士的荒冢。
在这座山的陶冶下,他与军人有着不解之缘。1992年,他如愿以偿地穿上了绿色军装,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在部队先后荣立3等功2次,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和优秀共产党员。
退伍返乡后,他便迫不急待地上山。当他艰难地爬上山顶时,发现这是一座荆棘丛生的荒山。这里原先有一个集体林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林场已无人问津,仅有的几间房屋也已破败倒塌。
在山上,他整整呆了一天。这座被红军战士鲜血染红的山,如今却被人们遗忘,他心里不是滋味。
“想要牛背脊骨山不被遗忘,就要围绕这座山做好红色旅游开发文章,这样才对得起长眠在山上的先烈们。”他暗暗发誓,要让牛背脊骨山变成一座红军山,名扬天下!
他的想法得到了两个哥哥的支持,答应对他进行资金支持,开发红色旅游。
2011年,他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他首先将牛背脊骨林场承包了下来,面积2000亩。他规划的第1期工程是在林场场部旧址兴建小别墅、食堂、停车场,打造休闲避暑山庄;第2期工程是把公路延伸到山顶,在山顶建设红色观光景点;第3期工程是兴建一座高档宾馆和餐饮中心。
2013年至2018年,3期工程全部完工。4月21日,宾馆正式对外营业,大门上方“红军之家”的牌匾熠熠生辉。
杜鹃在墓碑前绽放
“牛背脊骨山上牺牲的烈士有280名,这里的每寸土地都浸染着烈士的鲜血。抚今思昔,我们不能让牺牲的烈士成为漂泊的孤魂!”在胡顺的心中,一直想为先烈们安一个家。
“我一定要为烈士们修墓竖碑,还要在墓前种上鲜红的杜鹃花,陪伴长眠地下的烈士们!”在烈士墓前,他许下心愿。
2013年,他一个人拿着砍刀、扛上锄头上山,要通过移密补疏的方式,打造杜鹃花海。他试着砍伐一些遮挡杜鹃生长的杂木,并将较密的杜鹃移植到红军墓前。当年的试验,居然成功了,虽然面积不大,但让他看到了希望。
第2年,他将村里的贫困人员组织到山上,帮忙建设杜鹃花海。在移植疏林的同时,组织人员重修坟墓,原本塌陷的坟包,培上了土,在民政局的帮助下,对24座烈士墓进行了维修,并竖上了红星闪耀的墓碑。在坟墓周围,全部栽上了鲜红的杜鹃花。
来牛背脊骨山观光的游客,都会去“红二十五军牛背脊骨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瞻仰。这座纪念碑高8.8米,矗立在山上,格外醒目。纪念碑是胡顺自筹资金23万元,在2013年打造的一处在赏景的同时能缅怀先烈的红色景观。
杜鹃簇拥的英烈墓、蜿蜒可见的古战壕、风吹雨打的火炮台,吸引着无数的人前来探寻红色之旅。为了让这些遗址重现生机,胡顺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进行维护。
在修缮烈士墓的同时,还要讲好红军故事。村里的一个叫朱昌厚的村民,其父亲曾在牛背脊骨战役中救护伤员,胡顺挤出时间,听朱昌厚讲述父亲口传的经历,并在本子上一一记下,编写整理出《村民救护红军伤员》《红二十五军血战牛背脊骨》《红军夜袭太湖》等鲜活的红军故事,广为传诵,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
情怀在创业中书写
经过几年的创业,昔日荒凉的牛背脊骨山,已被胡顺打造成一处红色景点。山上杜鹃红遍,苍松挺拔;山庄里溪水潺潺,游鱼阵阵;小别墅一排排,别具一格;“红军之家”巍然矗立;新修的水泥公路在花海中蜿蜒;山庄里到处红旗招展,汇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每年春夏之交,都会吸引来一批批游客。人们在追寻先烈的足迹,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陶醉在杜鹃花海中。
作为退伍军人的胡顺,并不满足现有的成就。他觉得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名退伍军人应该担负起更多的责任。他把内心深处的红色情结,转化为对退伍军人的关爱和对贫困人员的帮扶。
在每年的冬末春初,是打造杜鹃花海的最好时机。胡顺按每人每天100元工资的标准,请贫困人员到山上砍掉杂木、荆棘,为杜鹃花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建设杜鹃花海的同时,为村里的精准扶贫也贡献了一份力量,山庄每年支付给贫困人员的务工工资达10多万元。
在建设牛背脊骨山庄的同时,他还创建了牛背脊骨农业综合开发合作社、茶叶加工厂、酒厂、黑毛猪养殖场、中药材基地等。这些经济实体安排了8名退伍军人就业,还为20多名贫困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
陈云松是一位伤残军人,在县供销社下岗后,体弱多病。2015年,胡顺帮他到山庄就业,现在是山庄主管,月工资5000元。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爱哪一种颜色?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爱红色。因为红色是镌刻在我骨髓里的一种颜色,红色让我心劲十足,给我蓬勃向上的力量。”在胡顺一本日记的扉页上,有一段他摘抄的话,这也是对他红色情结的最好诠释。
胡顺的创业精神和情怀,也得到了上级的肯定。2017年,他被评为全市“退伍军人创业标兵”,2018年被县政府表彰为“十佳创业标兵”。他信心满满,未来在继续做强做大红色旅游产业的同时,将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让红色成为主基调,造福一方村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