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黄冈新闻

决战决胜奔小康 ——黄冈团代表谈如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7日10:16 来源: 黄冈日报

黄冈日报全媒记者沈红星汪欢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的黄冈,如何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要求?以怎样的姿态决胜全面小康?1月15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黄冈团代表。

发起总攻,不获全胜不收兵

话题之一:我市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非贫困县如何补齐短板,确保存量贫困人口清零,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定不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受访代表:付宇浠水县委副书记、县长

浠水县是全省贫困人口基数较大的插花贫困县。到2019年底,累计实现45057户130230人脱贫,9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19%。目前还有贫困户879户1692人。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艰险越向前。”付宇说,2020年,我们将一鼓作气,尽锐出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坚持现行脱贫目标标准不动摇,焦点不散、靶心不变,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问题导向不松劲,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

聚焦基础设施短板,争取各方支持,在完成全县102座危桥改造和20户以上自然湾通组水泥路基础上,推进旅游路、产业路建设;在投入3.8亿元完成水利短板四大工程后,启动实施农村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冬春时期投资1.5亿元,修整乡镇渠道、农村塘堰等。

聚焦公共服务弱项,已投入3.23亿元实施教育振兴计划,让农村孩子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投入2600多万元,实施乡镇文化站改建达标工程;全县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合格乡医的行政村比率达100%,2020年将实施乡镇卫生院提升计划。

通过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打造一批“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的“为民”工程。

坚持产业和就业扶贫为根本,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全县有114个龙头农业企业、757个市场主体、66个村级扶贫车间,带动覆盖贫困人口97.25%。

在宏观层面上,坚持“长抓410、短抓四特优”产业发展思路不动摇,结合能人回乡工程,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项目,组织贫困户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对接,形成“抱团式”产业扶贫格局。

中观层面,以乡镇为单位,县财政设立项目专项资金,以市场办法,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提高就业扶贫成效。

在微观层面,深入实施光伏产业和“菜单式”产业奖补政策,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自主创业。

坚持转变作风,力戒形式主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使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建设的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摘了穷帽,再拔穷根

话题之二:脱贫摘帽后,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怎样帮贫困群众摘了穷帽再拔穷根?

受访代表:郝爱芳罗田县委副书记、县长

2018年底,罗田10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顺利通过了省、市脱贫摘帽督查和试评估验收;2019年4月,省政府批准罗田县退出贫困县。

郝爱芳说,在整县摘帽后,罗田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确保脱贫成效可持续,经得住历史和人民检验。

郝爱芳表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仍需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主线,一方面对已脱贫的12万人继续落实好教育、健康等扶贫政策,加大政策兜底,确保对每一户贫困户“扶上马,送一程”;另一方面防止原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之外的边缘户有人因病因灾致贫。为此,罗田创新举措,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帮扶大病人群,实施健康扶贫升级版,确保全县农村人口不因病致贫。

如何帮贫困群众摘了穷帽再拔穷根?郝爱芳认为,首要的是激发内生动力。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少数贫困群众的“精神贫困”,存在“坐着等救济”思想。为此,罗田通过开展“真心实意谢党恩、自力更生奔小康”宣讲活动,让贫困户自己讲自己的脱贫故事,引导更多贫困群众树立“我脱贫,我光荣”的思想,实现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

拔穷根最关键的是做强富民产业,做大村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为此,罗田拿出1亿元资金,对农业产业进行奖补,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市场主体。将整村出列与基层党建、能人回乡、村企共建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把回乡创业作为强村富民的主路径,推广“建强一个支部,引进一个老板,流转一片土地,培育一个产业,建成一个景区,致富一方百姓”模式,涌现了“农旅”燕儿谷,“文旅”苍葭冲等富民特色产业,通过大手牵小手,以强带弱,确保群众收入不减。

“希望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全县高质量发展。罗田有志气,要做乡村振兴的排头兵。”郝爱芳满怀信心地说。

改善生态授人以渔

话题之三:产业兴旺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和根本出路。市场主体如何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发挥作用?

受访代表:左志学湖北卫尔康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

“我们企业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在决战脱贫攻坚中,企业必须扛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左志学表示,作为省市两级人大代表,他正带领公司上下积极响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号召。

几年来,公司聚焦企业自身优势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实际,努力找准双方结合点,投入产业扶贫资金800万元,在团风杜皮乡横河村、英山陶河乡、罗田匡河文家坊等多个贫困村发展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实施“企业+道地药材种植产业+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村贫困户脱贫。

在左志学看来,企业不仅要有将公司发展融入国家发展、社会发展大局的情怀,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还要有产业扶贫的能力。

“产业扶贫若要可持续,必须要找到市场出口,否则这个事情结束了,当地还是会返贫。”其中最关键的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真正把贫困人口纳入产业链中,在技术上传带、资金上支持、市场上引路,带领农民闯市场、办实体,改善脱贫致富生态,授人以渔之术,让农民变工人、变股东,资源变资产、变资本,真正达到一个能人,兴业一片、富民一乡。

巩固脱贫成果,接力乡村振兴

话题之四:如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怎样才能让脱贫户在摆脱贫困的基础上走向富裕道路?

受访代表:董振兴蕲春县横车镇九棵松村党委书记

九棵松村两度跻身“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行列,连续三届荣膺“全国文明村”。2019年,村50家企业生产总值超过30亿元,村集体收入达到5000万元。

“去年九棵松村124户400多人全部脱贫,目前正在探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机制。”董振兴说,乡村振兴,首要的是加强党的领导,核心是培育壮大扶贫产业,关键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最终目的是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九棵松村多年发展实践证明,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有了产业才能解决就业,才能留住人才兴业,否则就是空心村,必须保持定力,坚持走产业兴村之路。

九棵松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办企业,如今有石英石、汽配和森工三大产业集群,数十种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等130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指标在全市村集体中领先。

“农村缺乏人才,村企业缺乏管理人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也不够……”董振兴建议从舆论引导、制度创新、待遇保障、空间提升、情感关心各方面,鼓励更多有志青年投入乡村振兴大潮中。

完善乡村治理也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董振兴建议,要推进建立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代表们献计献策,汇聚各方力量,决战决胜、攻城攻坚,万众一心,全面奔小康!

【责任编辑:熊子璇】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