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日报讯(记者 梁坚义 田城 实习生 洪娟)21日下午,太阳靠近西山,天空的云彩变着颜色。阳新王英镇新屋村新屋里小区8号门前,几个老人刚打完一圈字牌。
村民李明海的父亲,87岁的老人李相华收起牌桌上字牌,活动活动了筋骨,紫红色的脸上爬满了“眯眯笑”。
因为湖区寒意浓,李相华不想出门活动,李明海就叫上隔壁三个老人陪父亲“玩一把”。在王英仙岛湖风景区忙完活儿,他就早早赶回了家。
“新屋新屋,百姓穷哭。”过去的新屋村出门水、闭门山,生活依靠救济。全村11个自然湾360多个农户,散居在王英水库十几个库岛上。
随着国家扶贫开发惠民政策的出台,新屋人陆续迁出库岛,建起了新村。
然而,留守人口多,老辈无人养、邻里纠纷频、家庭不和、打牌赌博、荒废家业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2015年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新屋村从传统文化中内涵最深、包容最广、最具有渗透力和影响力的孝德文化抓起。
于是,村里建起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开辟了孝德讲堂,建起了孝德广场,筹集了敬老基金,成立孝亲舞蹈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他们还邀请阳新传统采茶戏剧团演职员进村入户,编排以孝为主题的《梁母喂药》《称娘》《王氏劝夫》《朱氏割肝》《孝亲敬老好家风》等剧目,上门演出。
在孝德广场,张贴“新二十四孝”行孝图;把孝敬父母纳入村规民约;规定全体党员干部陪老人过重阳节;评选孝德模范,让孝德模范享受免费体检等。
在学校开设孝德课,讲授孝德文化,布置孝德作业,将孝德文化教育渗透到孩子们的日常学习之中。
树孝风、立孝制、传孝道、推孝贤,倡导人人有孝心、人人尽孝道,新屋村飞扬着孝德新风:带父母去旅游、教父母上网、陪父母过生日、支持父母去创业……
李明海是村里的“孝亲敬老好孝子”。在牌桌前,李明海看到父亲那熟悉的笑,心情也变得开朗起来。他说,他喜欢看父亲那张布满皱纹的脸爬满的“眯眯笑”,总能吹散他心中的不安。
李明海母亲 2015年去世,在浙江温州务工的他,望着孤孤单单的父亲,决定不再外出务工,夫妻俩在仙岛湖风景区附近办起了一家小吃店。早上出门前,把父亲吃的、穿的、用的安置好;下午,夫妻俩必须一个人提前返家,照顾父亲。
孝风化人,孝德满村。村民们纷纷重拾孝道,自强自立,重振“家和万事兴”。9组村民李学珍,四川宜宾人,爱人一直外出务工。为了照顾家中90多岁的母亲,李学珍放弃了外出务工的机会,主动担当服侍老人的重担。老人瘫痪后,行动不便,担子更重了,李学珍的嫂子鲁杏花接下了爱心棒,妯娌俩一起共同服侍母亲,亲如姐妹,情同手足。
以孝为美、以孝为乐、以孝为荣,“孝德种子”在新屋村生根发芽。村委会副主任宋佳丽说,行孝、行善变成了村民们的自觉行动。
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弟弟弟媳在外务工,40多岁的外嫁女李贵娣三年如一日返家照看母亲;父母年迈需要照料,作为家里的老三,80后村民丁元菊主动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相夫教子更是没有半点怨言。
百善孝为先,百行德为首。妻子患病后,原来在广东务工的50多岁村民李相玉不离不弃,返乡照顾妻子,端屎倒尿、洗脚擦身,无微不至,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爱人的贴心“保姆”。
孝心先行,润物无声,唤醒了乡亲们沉睡的心灵,也让村风民风焕然一新。
村委会副主任殷远大说,村里注重把“尊老、敬老、养老”的家庭孝道提升到“和睦、和谐、和美”的社会孝道上来。
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在这片民风淳朴的土地上,新屋村的孝德文化在家庭和睦、邻里融洽的氛围中不断积蓄能量。
北殷新村百户人家从20多个库岛移民到此,有殷、李、汪等11个姓氏。但这里几乎听不到争吵,看不到斗殴,哪家有个事儿,村民们不分姓氏、不分你我都“一块儿上”。
村民殷佑康家房子翻修的那一天,村里20多个村民主动上门帮工。殷佑康说:“一村人相处得跟一家人一样亲。”
村民殷佑君遭遇车祸,右腿截肢,生活举步维艰。后在当地政府、左邻右舍的帮助下,自食其力,家庭日子逐渐好起来了。
家和万事兴,村和百业兴。改水改电、修路架桥、发展产业、兴建公益,村民一呼百应。如今,新屋村摘掉了贫困帽子,90多个贫困户全部脱贫,建成了省级“孝德示范村”“生态文明村”。围绕仙岛湖景区的旅游,村民们一门心思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特色种植等。
21日下午,在屋基垴新村建设现场,64岁的村民石国良告诉我们,新村20多户人家,从打屋基到建新房,无一户扯皮拉筋,无一人吵吵闹闹。
在李明海看来,人生在世无非有两件事要做,一是孝顺父母,二是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今,随着新屋村孝德文化的深入推进,李明海他们离梦想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