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黄石新闻

不负韶华 跨越奋进新天地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1日09:47 来源: 黄石日报

大冶湖核心区

三桥横跨大冶湖

美丽如画团城山

人间仙境仙岛湖

记者 万经煌

核心提示

黄石,1950年8月21日建市,在两个江边小镇基础上拉开城市建设大幕。

70年筚路蓝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从沿江发展到“环磁湖”再到“环大冶湖”发展,三次跨越的背后,城市的嬗变,则是黄石人一棒接一棒,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成就的梦想。

今天,正向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迈进。

顺利解放 “石黄小镇”迎来新生

“钢枪高举、解放军战士迎风而立,渡江战船劈波斩浪向前……”19日清晨,黄石港江滩公园,金色的阳光照耀在渡江纪念雕像上。江水静默无声,历史却从未忘记71年前那个惊心动魄的日子:

1949年5月15日凌晨1时,三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中国人民解放军43军128师382团从今黄冈市浠水县戴家洲一带出发,胜利渡过长江,抵达黄石港,“石黄镇”顺利解放。

77岁的市民熊忠武,对当年解放军进城的场景记忆犹新。据熊忠武回忆,那天早上,人们从睡梦中醒来时发现,街道边整整齐齐地睡满了解放军。

解放前的“黄石”,仅有两个小镇、654万元的工业产值。石灰窑镇以发展煤炭开采、钢铁工业为主,黄石港镇则围绕青山湖,发展轻纺工业和居住功能区。

1950年7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同意将石灰窑、黄石港工矿区合并建省辖市,并呈请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备;

8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将石灰窑、黄石港合并为省辖市,并定名为黄石市”。

黄石,成为湖北省第一个省辖地级市。

随着解放,“新生”的黄石,掀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

三次跨越 黄石变大变美

建市初期,黄石依江而立,沿江发展。

83岁的刘桂馥,老家远在吉林,1964年冶炼专业毕业后,服从国家分配,千里迢迢奔往黄石,来到大冶有色成为一名技术员,从此在黄石扎下了根。“那时的黄石,沿江的上窑片比较繁华,渡口人来人往。”他回忆道,当时对黄石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座江边小城。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改扩建港口码头,兴建外贸码头,打开国际贸易之门,不断加快发展步伐,黄石城市不断壮大。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黄石的城市建设主要是沿长江开发,向中等城市发展的构架加快形成。从滨江小镇发展为沿江新兴城市,奠定了黄石工业基础和城市规模。

1987年2月,黄石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次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实施。这次规划为黄石由工业城市向工贸城市转变、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迈进,描绘了一幅理想蓝图。

城市,因抉择而伟大。

上世纪90年代初,扩城之路再次开启,黄石启动建设团城山开发区,1992年,黄石市第一家开发区—黄石团城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更名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几年后,黄石市政府搬迁至团城山新址,标志着团城山新区建设迈入高速发展期。黄石,拉开城市骨架,走进“环磁湖时代”。

城市竞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谁都不想错过历史发展机遇。由建市之初狭窄逼仄的沿江地带,逐渐向沿磁湖区域拉伸,破除空间限制,是黄石人多年的夙愿。

然而,磁湖之南,横亘着20多公里的巍巍黄荆山。2013年4月,黄石果敢决策,跨越黄荆山,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如今,大冶湖畔,奥体中心、大冶湖跨湖大桥、园博园……新区渐露芳容,一座450平方公里的生态新城,在大冶湖畔“破土而生”。

由此,黄石从“环磁湖时代”走向“环大冶湖时代”。

城市发展格局由此进一步拉开。倪国友是黄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1994年,倪国友大学毕业后首站来到黄石工作。作为一名城市规划设计师,他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三次跨越,让黄石变大变美。”

70年筚路蓝缕,70年奋发跨越。

数字,见证黄石发展轨迹:1978年城市建成区面积21.5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32.37万人。2019年,全市建成区面积82.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58万人。

没有一份希冀可以被磨灭,没有一个梦想可以被辜负。

从“沿江发展”到“环磁湖”到迈向“环大冶湖”,黄石的三次跨越,成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支点和载体,黄石,大城之梦迎风起航。

长江浩荡,奔涌向前。

建设五城 “黄石号”列车高速奋进

俯瞰黄石地图,黄石城区、大冶、阳新,呈品字形。“十三五”期间,黄石提出建立形成“一主、一副、三组团、三轴多走廊”的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结构,加速市域融合。

大冶,因历史沿革和地理区位,与黄石城区天然亲近。从黄石大冶快速路的修建,到托管黄金山,在地域发展上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两地融合发展先行一步。1996年,阳新县嵌入黄石版图。彼时,阳新城关与黄石市区被“两山一湖”阻隔。20年之后,伴随着黄阳快速路通车,两城时空一下被拉近。被拉近的,不仅是时间和地域,更多的是一体化发展的畅想。

探索的脚步并没有停止。2019年4月10日,黄石市召开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一体化发展改革动员会,吹响一体化发展的号角。“优化体制、聚合优势、科学配置、融合发展”,让两区融合迸发出“1+1大于2”的融合效应,重塑未来的“黄石之心”。

2017年3月,国务院原则同意《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7年修订)》,明确黄石城市性质定位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

进入新时代,黄石开启围绕“五大目标”,推进“五大转型”的新征程。

2018年7月,中共黄石市委第十三届六次全会作出决定: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功能转型、空间转型、生态转型、动能转型,把黄石打造成创新活力之城、先进制造之城、现代港口城市、山水宜居之城、历史文化名城。

一路砥砺奋进,一路转型跨越。

如今的黄石,临港临空临光谷,好山好水好风光,积极推进市域一体化发展,开发区·铁山区、大冶湖高新区、临空经济起步区、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四大发展主战场动能澎湃;依托“四港联动”优势,加快打通对接顺丰机场“1+6”快速通道,全力推进临空经济起步区建设。深入推进现代港口城市建设,全力打造湖北对外开放桥头堡。深度参与武鄂黄黄一体化,加快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争当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先行区……

风云激荡七十载,转型跨越再出发。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激越号角中,黄石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奋发进取。

“黄石号”列车,正朝着下一个目标,进发!

大事记

1949年5月15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中共中央华中局先后派何英才、马载、金实遽等来黄石组建中共石灰窑工业特区委员会对黄石进行接管工作。黄石解放后,特区政府辖7600户,计49000人。

1950年7月12日

●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南军政委员会根据中共湖北省委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的报告,决定改大冶工矿特区为黄石市。8月21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成立黄石市。随即建立中共黄石市市委。

1951年

●黄石建设从市政府到华新水泥厂全长2306米的城市道路,拉开城市建设的序幕。

1971年

●在石龙头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存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等石器和更新世中晚期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共88件。表明20—30万年前黄石地区就有先民繁衍生息。

1979年4月7日

●省委批复同意黄石市调整城市行政区划方案。黄石港区和胜阳港区合并,成立新的黄石港区;陈家湾区、石灰窑区、黄思湾区合并成立新的石灰窑区;铁山区名称不变;新老下陆地区加上附近矿区组成下陆区。郊区名称和建置未变。市辖区为县级行政单位。

1991年1月18日

●湖北省第一条全立交、全封闭一级汽车专用公路——武(昌)黄(石)公路试通车,3月4日正式通车。全长70.3千米,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

1992年3月15日

●中共黄石市委、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加快团城山开发区建设的决定》,决定成立黄石市团城山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及其常设机构管委会办公室。

1995年12月16日

●黄石市举行长江公路大桥通车典礼。

1996年12月26日

●阳新县划归黄石管辖,全市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接管工作。

2013年4月30日

●黄石市委、市政府作出发展决策:跨越黄荆山,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

2018年7月12日

●中共黄石市委第十三届六次全会作出决定: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功能转型、空间转型、生态转型、动能转型,把黄石打造成创新活力之城、先进制造之城、现代港口城市、山水宜居之城、历史文化名城。

【责任编辑:熊子璇】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