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麋鹿群
楚天都市报记者郝晓燕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刘中灿通讯员方芳喻妙李鹏飞和芳草萋萋,鹿鸣呦呦。
在长江“九曲回肠”的荆江石首段,有一个形如鹅蛋的地方叫天鹅洲,由于长江裁弯取直,形成大片湿地。这里洲滩纵横,林草丰茂,最适合麋鹿生活。
如今,这里有1200多头麋鹿自由生长,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群。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让这个曾经一度凋零的物种重新焕发了生机。日前,记者在这里,看到了漂亮的麋鹿,和它们背后的守护者——湖北石首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李鹏飞。
保护区摸爬滚打炼就火眼金睛
“嘘!轻一点,别惊扰到它们。”11月25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跟随李鹏飞进入保护区,看到大群正在休憩的麋鹿。
初冬的阳光打在金色的草丛上,几头深褐色的公鹿顶着大角时不时对挑,场面并不激烈,显然是在嬉戏。母鹿和小鹿或站或卧,悠闲地沐浴着阳光……“哎呀,怎么有两只麋鹿的角掉了,还不到脱角的季节啊。”隔着三百多米,李鹏飞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用笔在本子上记录着。
从1993年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成立之初,李鹏飞就开始和麋鹿打交道,20多年的经验让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远远地看一眼,就能根据皮毛、肚子大小、精神状态,乃至粪便的形状,来判断出麋鹿健康与否。
李鹏飞两鬓已经有些斑白,这样的巡视从前他每天都有两趟。解放鞋、迷彩服、望远镜是他的标配,夏天再加顶草帽,一天往返十几公里。保护区刚成立时,他几乎天天泡在保护区。
春天,为了了解麋鹿发情期的行为,在深草丛中被蚊虫叮得浑身起包;夏天,为掌握麋鹿怀孕期的生活习性,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冬天,李鹏飞与伙伴们顶着风雪,为麋鹿打草备食……在保护区,保存最完整的档案,是他200多本巡查记录。
扎根保护区守护麋鹿25载
当天,记者共见到三群麋鹿,少则十来只,多则两三百只,处处可见“呦呦鹿鸣,食野之萍”的美好画面。然而,在20多年前,这个场景是无法想象的。
麋鹿在19世纪末几乎在中国灭绝。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从英国引进。当时,在石首天鹅洲成立了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
1993年,李鹏飞从华师毕业来到了这里。“第一批麋鹿还是我去北京接的。”说起往事,李鹏飞仍记忆犹新。北京到石首1000多公里,彼时还没有高速公路,李鹏飞和三位同事,带着两辆大卡车和30头麋鹿,一路走走停停,用自己发明的土办法小心翼翼地给麋鹿喂草喂水,走了一个多星期,才带着麋鹿们平安回到石首。后来,又用同样的方式从北京带回来34头麋鹿。
就这样,从64头麋鹿开始,李鹏飞和同事开始研究让这个种群发展壮大。那时,麋鹿已经在中国消失100多年,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全靠自己摸索。
最让人头疼的是,麋鹿有时会逃出保护区,对附近村民的庄稼造成损坏,他们要为此挨家挨户上门道歉。“那时保护区拦网还没建好,我们经常骑着马,四处寻找走失的麋鹿。”李鹏飞说。
从人工圈养到野外放养,在李鹏飞他们20多年的努力下,如今保护区面积已达2300多亩,麋鹿家族达1200余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范例”。
悉心救护被遗弃的麋鹿幼崽
在工作区,记者还看到了一头3岁多的麋鹿,养得膘肥体壮,看到人还会亲昵地上前示好。
这只小鹿叫团圆,是之前被妈妈遗弃的麋鹿幼崽,被李鹏飞和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救回来后,一直人工养着。像这样,收养救护在恶劣天气中走散或被遗弃的麋鹿幼崽,也是李鹏飞他们的工作之一。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当地村民发现了一只刚出生的麋鹿幼崽和妈妈走散了,就送它回保护区,李鹏飞他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娇娇。他回忆,那是保护区首次遇到幼崽遭遗弃。通过分析巡查日记,模拟野化麋鹿抚养幼崽习惯,他为幼鹿量身定制了一套精确的人工喂养方案:每日隔3小时定点进餐,一日喂食6顿,每顿定量4勺奶粉……
一年后,李鹏飞又带着它深入保护区腹地和鹿群磨合,最终把娇娇送回了大自然。当时武汉电视台还以娇娇为主角拍了儿童电视剧《回家》。“送回去的娇娇又生了十来只小崽子,巡查碰面了还能认出我来。”李鹏飞无比欣慰。他打算再过段时间把团圆也放归野外。
退休了还要守护“湿地精灵”
今年李鹏飞已经58岁了,常年清晨踩着露水出门巡查保护区,让他得了严重的“老寒腿”,天一冷就疼,这时节已经要开始焐热水袋了。走路不方便,巡查也没办法天天去了。
和记者在保护区里走的一段路,他一刻也闲不下来,手脚麻利地检查放在食槽里的营养剂盐块,看看特意为麋鹿过冬种植的冬麦草长势怎样。
去年下大雪上冻,他还和同事们从几十公里外买来大白菜,人工扛到保护区里,给麋鹿喂食。
他告诉记者,现在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分布着植物256种,鱼类77种,鸟类115种,被国内外很多著名的生物学家誉为“湿地基因库”。“荆有云梦,犀兕满之。”李鹏飞说,如今的长江大保护持续下去,可望形成以石首麋鹿为主体的长江野生麋鹿自然生态廊道,重现古代长江两岸麋鹿千百成群、水中江豚来往穿梭的壮观场景。“过两年就算退休了,我也要在保护区附近住下去,尽量帮它们多做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