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长李乐成参加新浪嘉宾访谈
荆楚网消息(记者戴园)“我们要将宜昌建设成为宜人之城,昌盛之地!”湖北省宜昌市市长李乐成30日在参加新浪网访谈时说,将充分利用宜昌地理优势和三峡枢纽工程带来的发展机遇,把宜昌打造为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世界水平的旅游名城。
李乐成表示,宜昌位于长江上、中游结合处,特殊的地理环境赋予宜昌人民开放包容、团结求实和求索创新的精神。此外,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也为宜昌带来巨大发展机遇,有助于把宜昌打造为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世界水平的旅游名城。
针对网上热议将宜昌市改名三峡市的问题,李乐成说,改名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如何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提高市民生活水平更切合实际。他介绍,宜昌从1994年至今经过15年的发展,GDP已由最初的141亿元增加至去年的1026亿元。
嘉宾访谈进行了20分钟后结束。据了解,“新24城记—探寻中国城市精神之走进湖北”大型系列报道活动报道组29日抵达宜昌,31日将赴荆州采访。
附:访谈文字实录(转自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各位网友好,这里是新浪网“新24城记——探寻中国城市精神之走进湖北”大型系列报道,我们今天来到了非常美丽的世界水电之都宜昌市,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宜昌市市长李乐成,李市长您好。
李市长:主持人好,新浪网友好。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接受新浪网访谈,与我们共同探寻宜昌市的城市精神。我们都知道宜昌市不仅有非常秀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有24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今天在宜昌这座城市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痕迹?
宜昌像一本好书越读越有味道
李市长:谢谢主持人,谢谢网民朋友们,正如刚才主持人所说,宜昌是一个山河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城市。来到宜昌市一方面可以领略秀美的自然风光,可以参观宏伟的现代工程——三峡大坝。同时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到或者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宜昌曾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在宜昌城区参观仍可以看到一些历史遗迹。比如滨江公园的“天然塔”,是晋代文学家郭璞修建的;三游洞里有一个石刻,记载了苏轼三父子以及白居易等人留下的诗词;在宜昌的博物馆也可以看到大量的历史遗迹;到宜昌市的城区、乡村走走,都可以听到有着独特峡江韵味的民歌,可以看到具有民族特色的巴山舞。我相信每位朋友来到宜昌,用心看,用心观察,就会像看一本好书一样越看越有味道。
主持人:我们这两天一定要好好的阅读。
李市长:一定要好好的看看。
主持人:刚才李市长介绍了宜昌市,让我们感受到了现代历史文化遗迹。宜昌是屈原的故里,昭君的故乡,李白等文人墨客也都在这里留下了美丽的诗文。宜昌市有这样丰富的文化资源,怎样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怎样构筑宜昌市的文化之魂?
宜昌精神贵在务实
李市长:应该说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的魅力、文化所形成的一种感染力是城市发展的坚强基石,我们宜昌有2400多年的历史,刚才提到的屈原也好,王昭君也好,很多历史文化名人,大量的历史文化活动等已经内化为宜昌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了宜昌独有的市民文化习俗、行为习惯。宜昌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三峡大坝、葛洲坝工程的建设有几十万大军参与,宜昌 400多万居民也在工程建设中体现了独特的精神。
所有的文化都要体现时代精神,展示时代风采。如今我们最要发扬的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开放包容的精神。刚才讲到宜昌是长江中上游结合部的城市,古往今来很多文化在这里集聚、沉淀、融合,便形成了宜昌开放和包容的精神。只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宜昌才能进一步发展。
二是团结求实的精神。宜昌的团结求实精神在过去一直有表现,在现在更有一些表现。刚才提到三峡工程的建设,包括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重大项目的建设,市委市政府层面对团结求实强调得非常多,也得到了全市400万人民的认可。
三是求索创新的精神,也就是屈原所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屈原的这种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更是我们宜昌人自己非常推崇的精神。创新精神、不断进取的精神,是我们宜昌发展的动力,不断的求索创新使宜昌成为创新型城市,是宜昌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永远的支撑。这方面要不断的发扬光大。
主持人:我们今天早晨在滨江公园已经感受到了您说的市民深厚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也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包容开放的精神。刚才我们谈了很多宜昌市的文化,那提到宜昌就不得不提三峡,有句话说“三峡捧出宜昌市,世界崛起水电城”,三峡工程给宜昌市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三峡工程为宜昌从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跨越提供契机
李市长:大家知道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三峡工程的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工程。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市历来都把服务三峡工程建设作为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三峡工程的建设也为宜昌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葛洲坝是“万里长江第一坝”,也是三峡工程的一个准备工程,葛洲坝的兴建使宜昌城市实现了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转变;而三峡工程建设则使宜昌完成了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跨越。
三峡工程从1994年正式开工建设,到2008年经过十几年的时间,通过一组数据可以感受到宜昌的变化:1994年的时候,宜昌市的生产总值是141亿元,去年已经达到1026 亿元;我们城区的面积,在1994年是50多平方公里,现在是90平方公里,增加了80%;中心城区人口由葛洲坝时期的十几万到现在将近百万。这些都是明显的变化。
但是三峡工程给宜昌带来的远不止刚才讲到的数字上的变化,三峡工程还给宜昌带来了巨大发展潜力,对这一机遇的把握我们还有进一步完善工作的必要,尤其要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三峡工程初步建成以后,中央非常重视三峡工程后续的规划,这一规划对宜昌来讲又是一个新的、难得的机遇,如何抓住这个机遇使宜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建设水平、市民的生活水平和宏伟的三峡工程相匹配,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另外,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一圈两带战略,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长江咽喉要道的宜昌所要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宜昌在这方面应该发挥核心城市的作用。我们要把宜昌建设成名副其实的世界水电名城,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一定会努力抓住三峡工程的机遇实现这一目标。
宜昌首要任务不是更名而是要增强城市实力
主持人:我们也看到网上有很多宜昌市民在呼吁,将宜昌市改成三峡市,这也反映了他们想要借三峡这一品牌扩大宜昌影响力的迫切心声,对这个您怎么看?
李市长:网上有一些反映,包括宜昌的市民和干部中也有这样的建议,我的同事也给我建议,说宜昌电视台叫三峡电视台,报纸叫三峡日报,很多都用“三峡”,为什么不干脆把宜昌改成三峡市?
对这个事情我是这样看的:一方面网民和大家的要求,证明了宜昌和三峡历史的渊源:三峡给宜昌带来了机遇,宜昌给三峡的开放提供了独特的条件,三峡今后还可能给宜昌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刚才我们讲到宜昌的城市精神时,我特别强调务实,宜昌现在首要的任务还不是城市名字的变更问题,而是要增强城市的实力,使宜昌的综合经济实力、文化实力等各方面的影响力真正和世界独一无二的三峡工程相匹配。宜昌的400万人民首要任务是拼命地干,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完成我们既定的目标。
改名字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关键是要把城市建设好。
主持人:宜昌在全省的定位是打造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同时要打造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具体如何建设?能否介绍一下详细的规划?
宜昌将建设成湖北省域副中心
李市长:省委省政府对宜昌这个城市功能性的定位提出了要求,这也反映了宜昌 400万人民的心声和企盼。具体如何打造?我们理解的首先就是要从经济方面发展,要有足够的经济影响力和带动力;同时在文化和其他方面有相应的辐射力。
我们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按照宜昌市委要求,要打造“三个中心”:
一个是经济中心。经济是支柱,经济发展了,城市富裕了,这才是真正的硬道理。经济中心是我们当前首要的任务,我们仍然要紧紧抓住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动摇,在城市的建设、企业的扶持、体制的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不遗余力的做好工作;
二是区域性交通中心。交通枢纽也是副中心城市的标志。宜昌过去相对是比较偏僻的,现在随着机场的兴建(现在三峡机场每天有几十个航班),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的建成,和在建的铁路,特别是长江黄金水道作用的发挥,一定会使宜昌成为区域性的交通中心;
三是建成区域性的科教文化中心。宜昌在校大中专生有6万多人,这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三峡大学也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大学,在校学生3万多人;还有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三峡旅游职业学院等等一些院校,他们的教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都为宜昌市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还有中央和湖北省在宜昌设立的科研院所也会给宜昌打造区域性的科教中心提供支持。
以上是三个中心,还有一个龙头,即打造三峡旅游龙头城市。刚才提到的我们要努力把宜昌打造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这也是宜昌独有的资源,一定要把这个做好。世界水电旅游名城不仅是做水电的文章,还要做生态的文章,做科学统筹发展的文章。我们要将宜昌努力打造成三峡旅游龙头城市,建设成水电旅游名城。
这是我们当前的“三个中心、一个龙头”方面的工作。主要是从这些方面努力,提高我们的经济影响力,文化影响力,从而辐射到周边地区。
努力打造三峡物流中心 充分发挥黄金水道影响力
主持人:我们知道宜昌市是比较早的通商口岸之一,一百多年来作为物流集散中心的角色对宜昌的市民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
李市长: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宜昌,史书上称“上通巴蜀、下引荆襄”,是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宜昌城市的设立和发展,与这种区位优势和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将宜昌作为内河的对外开放口岸,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实际上早在这个条约前,宜昌就是重要的商船集散地,下游的船只到这里都要改成小船,因为再往上大船走不了,因此下游的大船须改成小船进川;而上游的小船则要在此改成大船。这就是所谓的“湘船不入江,江船不入川”。书上记载在开埠之前,宜昌“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已经把宜昌城市的繁华程度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
开埠以后,码头的建设,以及其他设施的建设给宜昌带来了更加蓬勃的生机。滨江公园有一个亚细亚游罐,1912年建设的,是中国第一个关于物流文物保护的物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还在岸边码头那里。过去的发展给宜昌这座城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宜昌带来服务的意识,商业的意识,包括刚才讲的兼收并蓄精神、开拓精神。
现在由于三峡大坝的兴建、葛洲坝的兴建,长江黄金水道发挥了新的功能。作为三峡物流中心,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宜昌打造三峡物流中心,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影响力。
目前,上游的物资到这里都要过坝,三峡货物的转运目前已经超过了大坝的设计能力,毕竟是一个船闸,过坝的时间还是有一些长。因此,宜昌要抓住三峡物流中心建设的机遇,将中国西南部诸如四川、重庆、云南等地的物资,顺利通过宜昌分发到全国各地乃至出海到世界各国;同时让长江中下游的物资通过宜昌到达西南和西部,发挥宜昌独有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优势。这样的建设必将会显著提高宜昌的城市服务能力和影响力,提高我们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
市民幸福指数首先来源于生活质量
主持人:刚才听您介绍了这么多宜昌的发展规划,今天早晨我们去滨江公园,特别真切的感受到宜昌市民的生活,我觉得宜昌市民很是幸福的,幸福指数感觉是很高的,您觉得宜昌市民幸福指数来源主要是哪里,今后怎样更好的凝聚城市市民的凝聚力?
李市长:首先是要基本的生活保障,要保证富裕程度,一定要不断的提升市民不得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刚才讲到宜昌市民所谓幸福指数是比较高的,这些年宜昌市民的生活非常好。改革开放,三峡建设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确实做到了生产发展、生态保护,生活富裕,走了一条这样的科学发展道路。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仍然要坚持这样的道路,生产要发展,生态要保护,环境要保护好,老百姓居民的生活水平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这条路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宜昌真正建设成为“宜居宜旅宜业”的城市。宜昌,寓意“宜于昌盛”之地,宜昌现在正在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宜人之城,昌盛之地。相信到宜昌来的外地游客,也一定会喜欢这个城市。
主持人:宜昌有着秀丽的三峡风光,2400多年的巴楚文化积淀,同时又有举世瞩目的葛洲坝工程、三峡大坝工程,更重要的是刚才李市长介绍的未来整个宜昌的发展规划,以及团结务实的市民,我们已经能够聆听到宜昌市迈向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脚步声,我们也希望让更多的网友看到正在迅速崛起的宜昌。非常感谢李市长今天能够给我们介绍这么美丽,这么快速发展的宜昌,感谢您。
李市长:谢谢主持人,也谢谢网民朋友们,希望大家都到宜昌来。 百闻不如一见,来看看,欢迎你们,谢谢你们。
移动:
湖北手机报:发送 HBSJB 到 10658000
楚天都市手机报:发送 CTDSB 到 10658000
湖北惠农手机报:发送 HBHN 到 10658365
电信:
湖北早晚报:发送 CZW 到 1065970107
湖北早晚报短信版:发送 88 到 1065970100
天翼健康生活手机报:发送TYJK到1065926858
联通:
联通手机报-湖北日报:发送 HB 到 106558666
联通手机报-楚天都市报:发送 Z 到 106558226
联通手机报-楚天金报:CT 88 到 10659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