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出生在那个时代,大人起早贪黑挣工分养家糊口,烧火做饭自然落在了我们这些小孩子身上。6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围着灶台转。说是灶台,其实就是用30多口自制的大土砖垒起来的,刚好可以放下一口锅;房顶上再竖起一个圆圈形状的大烟囱;灶台旁放着一堆干柴,这就是煮饭要用的燃料。
每天早上大人出门时就叫醒我:柴禾靶子已挽好了,靶子烧完了,稀饭也就煮熟了。一顿稀饭煮下地,呛的是眼红泪流,烧柴草最怕的是遭遇连阴雨天,那就得经常“哭”鼻子。灶台四壁随着做饭用的柴草烟熏而变得漆黑不堪,还有整个厨房屋顶、墙壁都被烟熏的脏兮兮的。那时,基本上是每隔半个月,全家人便集中对厨房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可是那烟熏火燎的痕迹依旧清晰可见。
上6年级时,父亲已转业回了家乡在当时的乡上工作,从那个时候,我看见供销社货架上多了煤炉子,也开始有人在街道上叫卖蜂窝煤。没过几天,只见父亲拧着个煤炉子回家,还带了些蜂窝煤。那时的6年级就开始上晚自习,冬天到了,每次回到家母亲总是用煤炉子温着水让我们洗脸、泡脚。看着蜂窝煤那蓝色的细小火苗,我心里痒痒的:再也不会因为连阴雨烧柴草儿“哭”鼻子了。不到一年时间,卖蜂窝煤球的干脆用板车拉到了乡下,村民们你10块,我20块的,不一会,一板车蜂窝煤就销售一空。特别是到了过年,家家户户都会用上煤炉子:煮肉、烧开水、热饭菜……用处可大着呢。
可那时,母亲也有抱怨:用煤炒菜火力不够,一天还要记得加上几次煤,否则就会熄灭,要再点燃就得多费不少功夫。
1992年以后,我们姐弟三人都先后参加了工作,一家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临搬家的那一天,母亲将那用得已经锈迹斑斑的煤炉子小心翼翼地放在车上。其实,我们都知道那炉子在城里是排不上用场的,母亲说:带上它,也算是个念及。
从那以后,我们全家用上了液化气,烧饭、做菜,拧之即来,再打开吸油烟机,整个厨房没有一点油烟味,既环保、清洁又便利。
到了婚嫁的年龄,我们姐弟三人又各自成了家,组建了自己的“小”家,住上了更为宽大的楼房,天然气管道进入了千家万户,早年的煤气罐不见了踪影,一根细长的管子伸进厨房,阀门一拧,淡蓝色的火焰呼之即出,也不在为沉重的煤气罐上下楼而犯愁了。
袅袅炊烟,已成为历史;从烧柴灶到用煤炉是一大进步,从煤炉煤球到灌装液化气是一次提升,从笨重的液化气瓶到方便、快捷的管道液化气,则是厨房的一次革命。(李海波
移动:
湖北手机报:发送 HBSJB 到 10658000
楚天都市手机报:发送 CTDSB 到 10658000
湖北惠农手机报:发送 HBHN 到 10658365
电信:
湖北早晚报:发送 CZW 到 1065970107
湖北早晚报短信版:发送 88 到 1065970100
天翼健康生活手机报:发送TYJK到1065926858
联通:
联通手机报-湖北日报:发送 HB 到 106558666
联通手机报-楚天都市报:发送 Z 到 106558226
联通手机报-楚天金报:CT 88 到 10659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