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湄潭当农民去!”网络媒体踏春行的第三天,当大巴车初驶入湄潭鱼泉镇偏岩塘,这幅广告映入眼帘,车上的诸位网媒记者眼前一亮,“当农民?有意思!”
“不旱宝地”偏岩塘
网媒关注偏岩塘的“不旱”
偏岩塘:贵州有片“不旱”的乐土
“楼台在花杪,瓯鹭下烟中。”白居易在《曲江》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在湄潭县鱼泉镇偏岩塘得到了佐证,在这个仅8000多口人的小村庄,网媒记者们看到了有别于旱区的另一番景象:瓯鹭翩翩飞舞,修缮一新的黔北民居坐落在一片新绿中,河水清澈、丰盈。大家感叹的同时,又心生疑问:为什么在贵州大部饱受旱灾的今天,偏岩塘竟罕见的没受影响?
“也许是上天恩赐吧!”鱼泉镇党委书记徐才忠告诉记者,偏岩塘水资源丰富,平均每五、六家就能共享一口山泉,即使是在旱灾最重的时候,偏岩塘也只是有个别山泉断流,春耕生产没有受到影响。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使这里常年盛产茶叶、稻谷、辣椒、油菜等作物。徐才忠说,鱼泉镇自2006年底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该地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
邓传福向记者讲述致富的故事
合同水村:打工仔回来当老板了
离开偏岩塘,搭载网媒的车开到合同水村一户叫“同水人家”的农家乐跟前,房屋的外墙上,挂着一块标示价格的木牌,上面标示:“连吃连住,带卫生间,50元/天”。
农家乐的老板叫邓传福,今年69岁,膝下有五女一男。目前,邓传福老俩口和“幺儿”一家三口同住,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经营农家乐、养猪和种菜。邓传福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五口的年均纯收入有七万元左右,“大富大贵谈不上,丰衣足食就足够了。”
邓宽洪是邓传福最小的儿子,他18岁高中毕业后就外出广东打工,在一个塑料厂里,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来自湖南的许正红。邓宽洪在广东呆了九年。2006年,湄潭开始建设新农村,27岁的打工仔邓宽洪意识到这也许是个致富的好时机,遂带妻子返乡,做起了“小老板”,收入比在外打工时多了不少。
王庆总编很关注农村孩子的教育
核桃坝村:外乡青年来打工,娃儿“网龄”一年多
走进湄潭县核桃坝村,星罗棋布的茶园如同一块块碧玉镶嵌在山间,清风扑面,令人心旷神怡,谁会想到,六七十年代的核桃坝是全湄潭出了名的穷山村,村里村外的姑娘都穷的受不了,不肯嫁核桃坝人,情愿往外面嫁。
“小朋友,你有QQ号吗?”核桃坝村的远程教室里,广西新闻网总编王庆询问一个正在上网的小学生。
“有啊。”小男孩有点羞怯。
“你的QQ有多少颗星星了?”
“3颗。”
“你的好友都是学校的同学吧?”
“恩。”
“这些孩子平时要上学,应该也不常上网,这样推断下来,网龄应该有一年多了……”王庆分析。
随行的记者一问,果然如是!各地网媒都议论开来,大家一致认为,农村有这样的教育基地,不仅有利于更好的学习学科知识,对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更是大有裨益。
如今的核桃坝村,同样是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的示范点,倚靠茶产业富裕起来的核桃坝人,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图书室、远程教室、篮球场等文体设施遍及村寨。据乡亲们说,外乡的人们也争先恐后来打工,成了老茶村的新村民。
后记:湄潭县地处贵州省遵义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有“黔北小江南”的美誉。这里有天下最大的“茶壶”,有中国最大的茶海。近年来,该县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茶产业、优质米业、优质辣椒业等特色产业,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全力加快农村以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湄潭农村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湄潭和贵州省大部分地区一样,由于受气温偏高,总降雨量少的影响,这个素有“黔北小江南”之称的县城也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就多达4872万元,尽管如此,在走访湄潭的过程中,网媒们感受得最多的,还是当地政府和人民抗旱救灾的决心和信心。(金黔在线讯 记者 谭畅 李瑜峰 摄影记者李瑜峰)
移动:
湖北手机报:发送 HBSJB 到 10658000
楚天都市手机报:发送 CTDSB 到 10658000
湖北惠农手机报:发送 HBHN 到 10658365
电信:
湖北早晚报:发送 CZW 到 1065970107
湖北早晚报短信版:发送 88 到 1065970100
天翼健康生活手机报:发送TYJK到1065926858
联通:
联通手机报-湖北日报:发送 HB 到 106558666
联通手机报-楚天都市报:发送 Z 到 106558226
联通手机报-楚天金报:CT 88 到 10659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