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石濡华 )“捧一把黄土捏成你我他,从此后龙的子孙生生不息走天涯;吹一曲笙簧悠扬千年万年,龙的声韵绵绵不绝把文明礼仪播撒。配一对姻缘顺应天道人伦,从此后乾坤有序有情人终成一个家;炼一炉五彩石补住破裂苍天,悉心呵护炎黄子孙撑起地倾天不塌……”5月8日晚,一曲铿锵有力的《女娲补天》在湖北省竹山县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唱响,“2010中国·十堰女娲暨宝石文化旅游节”在竹山拉开帷幕。在为期3天的文化节中,以大型文艺演出、公祭女娲、民俗文化展览、书画笔会、上庸文化研讨等活动为载体,展出近百种具有竹山特色的魅力元素,作为对中华始祖女娲圣母节日的献礼。
在上庸竹山县大地上,曾留传这样的神话: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向来不和,在一次PK中,战败的共工碍于脸面一头向不周山撞去,把北天门的柱子撞断,暴雨不住地从天漏处倾盆而降,加上地表多处火山爆发,冷却后的岩浆将河床淤塞,形成“堵河”。为救民于水火,女娲娘娘遍拾芦蒿作燃料堆聚于“火烧坡”,聚丹阳之气炼五彩石上补天漏下糊地缝,使万物重获生机。后来“共工触山”的典故就成了“竹山”(方言“触”与“竹”同音)地名的由来,秦巴大山中这条淤塞受堵的河流就叫堵河。
女娲与竹山文化习习相关:竹山地质环境脆弱,青峰和扬日湾两条大断裂带横贯全县境内,相传火山、地震与水灾频发,使河流受堵,先民于水深火热中难以生存。在竹山县留传的皮影、民歌、剪纸、民间故事等10多种民俗文化中,处处可以听到或看到“女娲”的影子;与女娲活动有关的地名多达30多个;“女娲补天”所用的五彩(黄白赤黑绿)石分别与该县金(铜)、银、、铁、石煤、绿松石等丰富矿藏颜色相对应;更有《史记·五帝本纪》、《录异记》、《康熙字典》等10多种典籍印证竹山就是女娲炼石补天圣地……
“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创置婚制、制作笙簧、教化人类”是“创新、民本、和谐、奉献”精神品质和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能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主旨合拍,说明女娲文化超越时空的巨大生命力。
2006年来,竹山县借助全省加快“两圈一带” 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整合人文、生态、地质、矿产、旅游中能反映竹山魅力的近百种特色元素的资源,连年举办女娲文化旅游节,打造过硬的女娲文化品牌。在扩大对外开放和学术交流及探讨中,展示竹山良好形象,拓展女娲文化的影响力,致力将竹山女娲山打造成中华民族的寻根祭祖之地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一张亮丽的名片。
为逐步扩大女娲文化的影响力,今年文化节主办方已从竹山县政府升格为十堰市政府。据悉,该县正努力将女娲文化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提请相关部门批准将女娲作为“中华母亲”,设定“中国母亲节”,于每年“母亲节”到来之时,开展祭拜活动。
移动:
湖北手机报:发送 HBSJB 到 10658000
楚天都市手机报:发送 CTDSB 到 10658000
湖北惠农手机报:发送 HBHN 到 10658365
电信:
湖北早晚报:发送 CZW 到 1065970107
湖北早晚报短信版:发送 88 到 1065970100
天翼健康生活手机报:发送TYJK到1065926858
联通:
联通手机报-湖北日报:发送 HB 到 106558666
联通手机报-楚天都市报:发送 Z 到 106558226
联通手机报-楚天金报:CT 88 到 10659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