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 记者孙方生
12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襄阳这座历史悠久的鄂北名城,这里还叫襄樊。走街串巷进工厂,记者所到之处,真切感受到鼓舞人心的变化——
高新技术开发区今年产值过千亿已成定局,成为省内继武汉东湖高新区后第二家千亿级高新区;华中最大的磷硫钛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年产50万吨的龙蟒集团磷酸盐基地投产;国务院已批复同意城市更名为襄阳,有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定于12月9日召开的更名大会,襄樊这个名称即将退隐在历史的记忆中……
第二天下午,襄阳市委书记唐良智接受记者采访,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勾画襄阳未来五年的发展脉络: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城镇化为重点,努力提升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奋力打造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力争达到350亿元。
“十一五”辉煌成就奠定发展基础
唐良智介绍,“十一五”时期,襄阳大力实施“工业立市”、“旅游活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开放带动”等五大战略,以加快推进工业化为核心,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五个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过去五年,襄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逐年上升,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增强,预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450亿元,是2005年的2.4倍;财政总收入13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0亿元,是2005年的2.7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以上,五年累计达到2218亿元,是“十五”的3.85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616元和6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2.4%和13.5%。
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全市工业经济将实现“三个千亿、两个翻番、两大提升”的新跨越,即汽车产业过千亿,县域工业过千亿,高新区工业近千亿;工业总量两年翻番,工业投资两年翻番。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10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30%。百亿元工业产业由五年前的1个增加到目前的6个。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节能与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有了较大突破,襄阳被国家批准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
县域经济实现“三个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全线进位,在全省的位次总体提升,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明显提升,襄阳市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幅度名列全省前茅。县域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扭转了县域经济在全省位次靠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比较小、县域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的被动局面。
支撑发展的要素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级襄阳高新区正以千亿级产业为新起点加速扩张,国家级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全面启动,17家开发区(园区)开发建设加速推进,将成为引领襄阳新一轮发展的新引擎。现代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引进多家银行在襄设立分支机构,2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高新区“新三板”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引进了一些领军人才,培育了一批优秀本土人才,1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4人进入省“百人计划”。
“两型”社会建设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取得明显成效。预计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3.8%,比规划目标多3.8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8%,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7.28%,“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实现。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的好形势。粮食连续7年增产,总产量居全省市州首位。通村公路累计达1.34万公里,农村175万人实现了安全饮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人口、就业、社保等,均可实现或超过规划目标。
“十二五”目标: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
唐良智认为,全力以赴做大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尽快形成经济规模较大、内生驱动、稳定增长的经济体,是襄阳“十二五”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头等大事。
唐良智表示,“十二五”期间,襄阳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奋力主攻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两型”社会步伐,建设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航空航天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基地,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尽快把襄阳建成在全省能发挥重要增长极作用的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全国具有特色优势、鲜明个性的一流城市。
四项举措、两万亿投资确保“十二五”达标
唐良智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十二五”目标能如期完成,襄阳将从四个方面入手,寻找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实现新突破。
一是打造五大产业发展新优势。打造汽车产业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优势,重点推进三个百万(100万辆整车、180万台发动机、200万根车轿)产能建设,力争到2015年,汽车工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打造现代农业新优势,努力实现“一百三千”目标(百亿斤粮食、千万头牲畜、千亿级林产业、千亿级农产品加工业),到201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力争突破1500亿元。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新优势,重点推进航空航天、节能与环保、医药化工、现代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力争到2015年,这五大产业总产值突破1950亿元。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新优势,规划8大景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100多亿元,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打造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新优势,力争到2015年,现代物流产业增加值突破370亿元,传统商贸流通业突破250亿元。
二是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扩大开放的主要抓手。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做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产能扩建与产业升级并重,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经济增长动力于一体。目前,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向上争取,已经储备、启动了总投资1800多亿的300多个项目,将会在“十二五”初期集中产生效益,形成新的经济增量。为实现“十二五”时期产业发展目标,我们还规划了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近3000个,总投资近20000亿元。
三是以两张“国牌”为龙头,加速产业集聚发展。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发展,工业项目招商与功能项目招商同时进行,充分发挥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牌”的龙头作用,推进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提升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和产业集聚能力。到2015年,襄阳国家级高新区产值力争突破3000亿元,力争进入全国20强;努力使襄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优势产业、新兴产业聚集发展、快速扩张的新平台,到2015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
四是积极搭建聚集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势平台,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金融资本市场建设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性金融资本市场体系。加大企业上市推进力度,力争“十二五”期间新增上市公司10家以上。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在引进高端人才上有更大的突破。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加大财政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大力发展地方高等教育,力争到“十二五”末形成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教育体系。
移动:
湖北手机报:发送 HBSJB 到 10658000
楚天都市手机报:发送 CTDSB 到 10658000
湖北惠农手机报:发送 HBHN 到 10658365
电信:
湖北早晚报:发送 CZW 到 1065970107
湖北早晚报短信版:发送 88 到 1065970100
天翼健康生活手机报:发送TYJK到1065926858
联通:
联通手机报-湖北日报:发送 HB 到 106558666
联通手机报-楚天都市报:发送 Z 到 106558226
联通手机报-楚天金报:CT 88 到 10659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