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 通讯员汤伟峰 程波
金秋时节,走进湖北宜城市农产品加工园,一座座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企业,让人充分领略了现代农业的风采。在宜城市天鑫油脂有限公司,一吨吨花生米上了传送带,一桶桶晶莹剔透的花生油下了线;在襄大农牧公司,一头头生猪上了现代化生产线,一车车冷鲜肉运往全国各地;在盈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包包小麦“吞”进去,一袋袋雪白的面粉“吐”出来……
宜城位于汉水中游,地处鄂北岗地和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全国第一批吨粮田、双百棉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市和全国畜牧生产大县(市),获得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县(市)、“三农”发展先进县(市)、出口创汇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宜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全市有80万亩耕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得天独厚的农产品资源禀赋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一直享有“农业小胖子”的美誉。
但宜城农业小而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转化能力弱。如何让“农业小胖子”变身“农业强人”呢?
“关键是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用差异化的办法发展农业,用产业化的思路提升农业,使农业与工业、商业与新的生产组织方式互相打通。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全市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市委书记朱慧如是说。
实施强龙工程,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农业工业化的主体。我们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力促农业产业化升级、构建现代农产品加工体系的重中之重。”该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负责人魏德文说。
宜城市突出工业主导,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将“农”字做大、做强,把“农产品”加工做到吃干榨尽,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助推农民增收。 该市一方面依托宜城及周边地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紧盯知名农产品加工大企业、大集团,主动上门洽谈,积极“引龙头”,先后有燕京啤酒、楚都酒业、万众纱业、新丰粮油、安能生物质发电、宇帆农产品加工、楚台食品、襄阳大山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宜城;另一方面,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积极“扶龙头”,先后产生了襄大农牧、天鑫油脂、李方忠皮蛋、天佐饲料、兴达粮油、楚源米业等一大批本土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襄大农牧现已成长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猪生产、饲料厂、屠宰厂、冷冻库等全产业链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饲料年产36万吨,年屠宰150万头生猪、5000万羽鸡,产值可达100亿。
该市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对龙头企业在征地、办证、融资、税收等方面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在收购、运销农产品上开辟“绿色通道”,同时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投资参股等多种形式,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和网络体系建设;及时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比如,市政府积极帮助宜城市宇帆农产品公司和镇、村、农户之间牵线搭桥,最终公司与小河镇1万多农户签订5万亩绿色稻米种植合同,产品由公司以高出市场价0.1元的价格回收。这样宇帆农产品公司有了稳定的商品基地,而广大农户有了可靠的订单。
截止目前,全市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达264家,培育出了襄阳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有1家,过亿元企业7家,过千万龙头企业有21家。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天鑫油脂、鑫源植物油等公司成为油料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宜城市油菜、花生等油料产业40万亩;襄樊大山、中泰德盛等公司成为食用菌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全市食用菌种植近3000万袋;盈丰、楚源、兴达等公司成为优质粮食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全市水稻面积达50万亩;万众纱业、富亿织造等公司成为棉花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全市棉花种植近15万亩;襄大农牧、襄樊楚台食品、李方忠等公司成为畜禽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全市养殖生猪80万头,鸭200万只;万景实业等公司成为瓜菜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全市蔬菜种植20万亩。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了一批专业乡镇应运而生,如王集的油料,流水的西瓜、食用菌,刘猴的生猪,郑集、小河的水稻,孔湾的蔬菜等。
特别是投资5.5亿元的襄大畜禽产业园、5亿元的万宝精炼植物油、4亿元的大山合集团中部生产基地和投资2亿元的楚谷香粮油等一批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实现了该市农业生产中农户、基地、企业、产业、市场的有机结合,大大加快了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达到54.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3.3%,解决了城乡4万多人就业,8万多农户从农产品加工中受益。
抓基地建设,培育特色产业
据该市农业局局长王立方介绍,宜城按照“围绕龙头企业调结构、突出特色建基地”的思路,把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采取“龙头+基地+农户”的模式,做大农产品基地,培育特色农业,优化农业工业化的“第一车间”。
几年来,宜城市立足资源优势,采取“差异化”管理的办法,深入实施“一镇一品”战略,重点突出创建“五型”农业(特色型、科技型、生态型、品牌型和创汇型);建设“五大”基地(高产农田、畜禽养殖、禽蛋、食用菌、瓜菜生产、花卉苗木);发展“五大”产业(粮油、蔬菜、畜牧、水产、林产),形成了养殖、蔬菜、苗木花卉、香菇等一批优势产业项目,培养出一批“猪司令”、“鸭司令”、“菇司令”、“菜司令”、“花司令”。以楚谷香粮油、甲林集团、天鑫油脂、兴达粮油等企业为龙头,建好五个国家级示范基地;以襄大农牧、宏全牧业、楚台食品等企业为龙头,建设以刘猴、板桥店、郑集、小河为中心的生产基地;以大山现代、中泰德盛等企业为龙头,建设以板桥店、流水、刘猴为中心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万锦冷链物流、海红蔬菜、梅缘农资等企业为龙头,建设以孔湾、郑集、王集、流水为中心的瓜菜生产基地;以湖北现代名优花卉苗木公司为龙头,建设以鄢城太平和东西两山国有林场为中心的花卉基地。
目前,宜城已形成“湖北养猪第一镇--刘猴”、“湖北油料第一镇--王集”、“湖北西瓜第一镇--流水”等一批特色产业大镇,已建成了连片种植的45万亩优质水稻基地和3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建成了35万亩”双低油菜“基地和15万亩优质花生基地;建成生猪80万头、牛羊12万头,家禽958万只的畜禽养殖生产基地;建成了年产香菇、木耳2302万袋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建成了10万亩西瓜、8万亩蔬菜的瓜菜生产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
抓市场开拓,打造农产品精品名牌
品牌是农产品走向市场的名片,走向市场的通行证。近年来,宜城市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农民致富的根本,按照建基地、创品牌、树特色、壮规模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通过政府扶持、市场推动、示范带动、群众参与等多种渠道,狠抓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打造了和培育了“流水西瓜”、“王集油料”等多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从政策上大力支持农字号企业推进名牌创建工作:凡获得国家级精品名牌产品认定的,市政府奖励龙头企业法定代表人现金5万元,获得省级精品名牌认定的奖励龙头企业法定代表人现金3万元。对龙头企业生产的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奖励企业法人1万元。
目前,全市经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有19个、无公害农产品12个、有机食品1个,水稻、油菜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面积达到60万亩。燕京(襄樊)啤酒、襄大饲料、玉花香菇和李方忠皮蛋板鸭成为国家优质农业品牌、“玉莲”芝麻油、“李方忠”皮蛋、板鸭、“玉洁”面粉、“襄大”饲料、“天纬”饲料、“大山合”香菇、木耳等湖北省名牌产品6个;“金雀”牌床单、“襄大”饲料、“玉莲”芝麻油、“李方忠”皮蛋、板鸭、“流水”牌西瓜等湖北省级著名商标5个;“楚宜”大米、“楚谷香”菜油、“楚鑫”花生油、“新美”皮蛋、板鸭等20余个产品获得中国(武汉)农博会金奖。这些农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有了显著的区别于同类产品的品牌特征,逐步实现了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进而向“卖品牌”的转变。
创新服务体系,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农业现代化什么样?种地、养猪咋样才能挣大钱?农户有着自己的思考。
就是从一家一户一卖了之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抱团生产。
孔湾镇杜岗村凌云蔬菜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白菜、娃娃菜、青皮冬瓜等产品直销大型超市,年实现产值1200万,带动周边1300多农户增收致富。
宜城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多元创办、政府支持、部门指导、逐步规范”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科技服务实体、种养专业大户、购销大户,以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在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做到上联市场,下联农户,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行业协会为纽带,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四位一体的产业化组织体系。同时,培育农产品营销企业、营销队伍和经纪人队伍,建立完善营销网络。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经营形式上有效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方式,使产业链条上的农民与市场有效对接。目前,全市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农民专业协会12个,花生生产、蔬菜生产、生猪养殖,都有生产销售协会,既实现了与市场的对接,也为标准化种养殖创造了条件。特别是流水西瓜协会现已网络农户4700户,统一担保信贷、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组织生产、统一品牌销售,全镇年产西瓜,年销售西瓜2亿多公斤,销售收入达到1.6亿元。
龙头企业带民富 ,特色产业促增收。在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下,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已初显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已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10年,宜城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86元,三年增长均幅达15%,昔日农业“小胖子”县的农民们已分享了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电脑、小汽车、名牌家电已进了寻常百姓家。今年是“十二五”开局年,为实现“36121”的奋斗目标(即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宜城将抓住机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面向未来,按照“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带动强”的原则,继续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用产业集群的理念谋划农业。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加速从农户集群、企业集群向产业集群的发展,加速从单一的种养业集群向农产品加工集群、流通集群发展。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外向化、现代化,在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纵马扬鞭,阔步前行!
移动:
湖北手机报:发送 HBSJB 到 10658000
楚天都市手机报:发送 CTDSB 到 10658000
湖北惠农手机报:发送 HBHN 到 10658365
电信:
湖北早晚报:发送 CZW 到 1065970107
湖北早晚报短信版:发送 88 到 1065970100
天翼健康生活手机报:发送TYJK到1065926858
联通:
联通手机报-湖北日报:发送 HB 到 106558666
联通手机报-楚天都市报:发送 Z 到 106558226
联通手机报-楚天金报:CT 88 到 10659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