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篓背出的乡村学校——记湖北省恩施市新塘乡河溪小学教师田育才
田育才老师用背篓背学校的生活物资。
(资料照片)
个人档案
●出生年月:1953年5月 ●任教学科:小学数学、体育、思政
●从教地点:湖北省恩施市新塘乡河溪小学
●任教经历:1977年至1978年在木栗园小学、竹坪小学任教
1978年至今在河溪小学任教
田育才的人生箴言:静心教书,改变环境,留住孩子。
学生的评价:
上学时,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校长给我们背来教材和日用品。新校舍的材料也是用背篓搬运来的。校长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至今激励着我们。
同事的评价:
田校长的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般人无法超越,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是我们身边学习的榜样。新塘乡河溪小学校长周阳艳
崎岖的山路上,一个穿着灰蓝布衣的人背着堆得满满的背篓,拄着铁钎,缓缓前行。
他就是湖北省恩施市新塘乡河溪小学的“背篓校长”田育才。
38年来,田育才用背篓背出了一所新校舍,改变了山里孩子的就学环境,为他们筑起了一条通向山外的“希望之路”。
“背篓校长”的来历
河溪小学位于恩施市新塘乡河溪村,四周环绕着大山,距离最近的双河集镇,也有25公里。一尺来宽的蜿蜒山路上,坑坑洼洼,落满了山崖上滚落的碎沙石,就是走惯了山路的村民,一趟来回,也得4个多小时。
这里2001年才通上电,2007年才有了一条简易机耕路。多年来,要把物资运进河溪村,背篓是唯一的搬运工具。
2000年,为了让村民和学校用上电灯,刚当上校长的田育才带着学校老师和村民们用肩膀把电线杆子抬进了村。
一根电线杆从双河集镇抬进河溪村,需要十几名壮汉走上3天。一次,田育才和几位老师、村民抬着一根电线杆进村,都快到村口了,由于山路陡峭,电线杆被摔碎了。望着一地破碎的水泥块,这群筋疲力尽的山里汉子忍不住放声痛哭。没一会儿,田育才便擦干眼泪重新站了起来,鼓励大家不要放弃。在大家的坚持和努力下,2001年,河溪村和河溪小学终于迎来了“光明”。
田育才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电灯的“光”,他更是带来了知识之“光”。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是,田育才却做出了相反的选择。1978年,他申请从条件很好的新塘乡木栗园小学调到家乡的河溪小学,读师范走出山沟的田育才又回到了山里。
在过去的那些年里,田育才除了和普通老师一样上课、改作业、照顾学生外,还背起了山里人的背篓。田育才用他的背篓背回了教学用的粉笔、教具,背回了学校老师的吃穿用品。一背就是一辈子。大家都戏称他为“背篓校长”。
背篓背出“新”校舍
2004年,恩施市委市政府到河溪小学调研。他们看到的是这样一所学校:坑坑洼洼的泥巴操场,残破不堪的几间校舍,还有4名平均年龄53岁的男老师。
说起河溪小学以前的样子,田育才总是特别难受。“一下雨,操场就变成了泥塘。有的孩子小,在操场上走一走,连裤裆里都是泥巴!”
当年,恩施市拨给学校5万元用于校舍维修,这是河溪小学有史以来得到的最大一笔款项。一得到消息,田育才就开始筹划、测算,和学校老师讨论方案。最后确定,这些钱一定要花在刀刃上,修校舍,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
那时,还没有通路的河溪村,建筑材料的运费比材料本身还要贵。一包50公斤装的水泥,在双河镇花13元就可以买到,运到学校却要30元。田育才不愿花这些冤枉钱。没有办法,他只好给学校的每位老师配了一个背篓,动员这些已“知天命”的老师和村里的村民一起,利用休息日和假期将建筑材料背到学校。不到一年的时间,光水泥他们就背了3万多公斤。
一次,田育才在双河集镇买了几箱瓷砖,60多斤重。山路崎岖,他没走多远,腿就开始疼。实在疼得迈不开步子,他就靠着路边的石块,休息一会儿,再接着往前走。蜿蜒的山路,似乎永远走不到头。有时,实在走不动,田育才想就这样把背篓放下。可是,一想到未完工的校舍,想到孩子们的未来,他又不停地给自己鼓劲:“好,又过了一座山,快了,再过一座山就到了。”4个小时的路程,他整整用了6个小时才走完。深夜,躺在床上,田育才被疼痛折磨得睡不着觉。
填方、捡瓦、油漆……在校舍维修的工地上,所有建设小工都是田育才和老师们轮流担任。他甚至自己花了近千元买回翻斗推车、焊机,自己挑砂、焊接、加工水管。
2005年秋季开学时,迎接河溪村孩子们的是一个“崭新”的学校——操场硬化了,阳台翻修了,教室粉刷一新,老式厕所改建成冲洗式厕所,甚至还建起了沼气池、浴室。
而此时,积劳成疾的田育才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痛风、风湿性关节炎。他的体重,也由73公斤降到了60多公斤。
其后几年,在田育才的不断努力下,河溪小学,这个以前与世隔绝的山村小学,装修了办公室,维修了师生宿舍,引来了山泉,新建了食堂,添置了远程教育设备,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背篓校长”有了新传人
就在河溪小学蒸蒸日上的时候,田育才却开始寻找接班人。
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田校长,你是河溪小学的精神支柱,换不得!”
田育才解释说:“虽然学校是我们背出来的,可是现在,年长老师的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要给年轻人铺路、让路,这样,河溪小学的未来才有希望。”
2007年,河溪小学迎来了两名年轻的女老师,周阳艳和陈晓华。刚修好的泥石路马上给了两个“新人”一个下马威。一路颠簸,差点掉下悬崖,衣服被溅起的泥水打得湿透。无奈和思乡,化作深夜的泪水,打湿了俩人的枕头。
田育才说:“学校条件差,不但没有手机信号,就连进出都得大半天,每个月只有1500元。要留住年轻老师,难啊!”
为了留住周阳艳和陈晓华,他把两名老师当作自己的亲闺女,时时关爱,处处关心。刚修的路时有垮塌,周老师和陈老师回不了家,田育才就把她们接到自己家里过周末;轮到她们俩守校,田育才总是自愿替她们,就怕她们在山里孤独寂寞;花生成熟了,两个老师的桌上一定会收到一包……不到两个月,周阳艳和陈晓华就融入了河溪小学,把河溪小学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工作中,田育才发现周阳艳不仅在教学上很有想法,在组织管理上也有很强的能力。他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周阳艳。学校老师思想上有困惑,叫周阳艳去开导;开学典礼上,学校工作报告让周阳艳去发言;连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汇报工作等,也总让周阳艳去做。两年的锻炼,周阳艳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2010年,在田育才的一再恳请下,他辞去了校长职务。周阳艳成为了河溪小学的新校长。
新校长带来了新变化。在周阳艳的多方奔走下,学校的情况大为改观。河溪小学有了可供80人就餐的标准餐桌椅,有了标准的篮球架,有了丰富的藏书,老师们也人人都配备了电脑,开通了宽带。
不仅是硬件条件大为改观,河溪小学的教学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这群山里的孩子开始学说英语、学唱歌、学跳舞。周阳艳担任校长后,河溪小学更是开齐开足了课程,每年的六一、国庆,还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晚会。学校的教学质量逐渐进入全乡前列,两次代表新塘乡参加恩施市的小学生英语口语竞赛,都获得了一等奖。
田育才乐呵呵地站在周阳艳的背后,欣喜地看着学校的变化,默默地支持着周阳艳的工作。
那个曾经用背篓为山里娃背出新校舍的汉子,如今已经不再伟岸。
明年,田育才就要退休了。当记者问他现在还有什么心愿时,他说:“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老师来这儿,使我们山区的孩子跟城市的孩子一样,全面发展。”(本报记者 夏 静 光明网记者 张 晶)
移动:
湖北手机报:发送 HBSJB 到 10658000
楚天都市手机报:发送 CTDSB 到 10658000
湖北惠农手机报:发送 HBHN 到 10658365
电信:
湖北早晚报:发送 CZW 到 1065970107
湖北早晚报短信版:发送 88 到 1065970100
天翼健康生活手机报:发送TYJK到1065926858
联通:
联通手机报-湖北日报:发送 HB 到 106558666
联通手机报-楚天都市报:发送 Z 到 106558226
联通手机报-楚天金报:CT 88 到 10659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