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熊家余 甘勇
2012年的春天,荆楚大地经历一场持久的感动。
11万余名党员干部,组成1.5万个工作组,深入到全省2.6万个村,组织动员社会各阶层,筹集资金80多亿元,投入机械47.2万台套,整治扩建塘堰21.07万口。那宏大的阵势、沸腾的场景、炽热的情怀,感动着数千万父老乡亲。
人不分男女,年不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省数十万个工地,农民是修塘筑堰的主体。老大爷手上的一层层老茧,老大娘送来的一杯杯热茶,孩子们开心的一张张笑脸,叠映在楚山汉水间一口口清波荡漾的塘堰中,感动着每一个党员干部。
小塘堰 大民生
这个难以忘怀的感动,在2011年的春天里已经发生。
7万余名党员干部,奔赴全省26018个村,走进1062万农户的家。面对面,肩挨肩,手拉手。党心民心的交融,是那个春天里最温暖的回忆。
如果说,“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是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伟大创举;那么,“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则是这个创举的延伸和拓展。
忘不了,父老乡亲那急切的期盼。解决农村小型水利“最后一公里”,修复多年淤积的当家塘,是上一轮“三万”活动中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忘不了,去年那一场旱灾的深刻警示。连季干旱少雨,鄂北岗地冒烟,江汉平原喊渴,而本该用来蓄水浇田的全省几十万口塘堰,多数已是干涸见底,淤泥朝天。
更忘不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湖北的殷切期待。
去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荆楚,对“三万”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提出:“要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搞好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访民情、办实事活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
同是去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湖北视察抗旱救灾工作时,和农民一起播种浇水。他强调:“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眼长远,全面规划。”
怎样把深受群众欢迎的“三万”活动推向深入?
去年8月1日,孝昌县王店镇港边村。省委书记李鸿忠站在干涸的稻田里,望着田边那一口同样干涸的水塘。在即时即景的启发下,他和同行的省领导商议,把整治塘堰、打通农村水利的“毛细血管”作为新一轮“三万”活动的载体。
几十年来,农家门前的一口口方塘,由于无人修整,几近荒废。许多塘堰淤塞严重,浅如“盘碟”,冬天半塘水,夏天底朝天;有的塘堰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成了农村的臭水坑、污染源。
小塘堰,大农业。它直接关系着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
小塘堰,大民生。它直接影响着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
从察民情到顺民意,从化民怨到解民忧。省委决定,新一轮“三万”活动,以“挖塘堰、强基础、惠民生”为主题。
迎着群众期盼的目光,11万名党员干部走向田野,走进2012年的春光里。
千军万马战犹酣
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水利大会战。广袤的荆楚大地上,21万口当家塘就是21万个工地和战场。47.2万台套的机械,近500万人次的劳动力。声势之宏,规模之大,自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以来,前所未见。
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农业大投入。湖北是农业大省,“三农”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最后一公里”通而不达,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借新一轮“三万”活动的东风,各级财政出资,企业和社会捐资,农民自己筹资,用于“挖万塘”的到位资金高达81.75亿元。对农业的投入之巨,也是前所未见。
这是一项感人肺腑的亲民大行动。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动员,11万余名党员干部奔赴农村,以整治扩建21万口塘堰的成绩,或排农业生产之忧,或解农民生活之难。全省每一个村组、每一家农户,都能从这次行动中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农民受惠之广,同样前所未见。
小小塘堰,倾注着党和政府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对农民的无限深情,见证了这个春天里感人至深的历史片段。
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直接谋划部署,投身到一线挖土挑泥,当面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几度进村调研,和群众一起商议资金筹措和塘堰管护的办法;其他省委常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分别深入基层,既参与挖塘筑堰,又带头做群众工作。
全省各级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黄冈市、荆州市新当选的市委常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村组挖塘堰;
荆门、孝感等市抓住机遇,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
省水利厅最先组成工作组,提前两周进岗到位;
省军区发出倡议,驻鄂部队、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闻风而动,积极投身到堰塘工地。
一台台挖掘机、翻斗车,从四面八方,向塘堰汇集;
一批批外出务工人员,从全国各地赶回,参加挖塘会战;
工作组和农民,干部和群众,一起清淤挖土,一起垒石修坡;汗水洒在一起,感情融于一塘。
战旗猎猎,机声隆隆,千军万马,气势如虹。一位身临其境的部队首长感叹:这次“参战”的机械,比淮海战役的军车还多。
干群同心,军民一体,是当年淮海战役的胜利之本,也是我们今天开展“三万”活动的思想之魂。
最宝贵的收获是群众的感情
一阵阵春雨,滋润着绿色江南。一股股山泉,向着能容纳它的处所,畅快地奔流。
这个春天里被整治的几十万口塘堰,到了它们收获的第一个季节。
那么,新一轮“三万”活动,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这一次活动,实现了全省每一个村民小组整治一口当家塘的目标。经整治扩建的21万口塘堰,可新增蓄水量7.23亿立方米,改善642万亩农田灌溉条件。
这一次活动,全省共开工小型水利设施建设30.4万处,除塘堰整治外,还整修小型水利泵站8365处,小水池(小水窖)2.64万个,沟渠5.9万条,有力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这一次活动,把塘堰整治和村庄环境整治紧密结合起来,把臭水塘、碟子堰、淤塞渠改造成了便民塘、生态堰、丰收渠,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这一次活动,借鉴土地承包和林权改革的经验,积极探索和创新了很多管用的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管护难题,有效放大了塘堰整治效应。
村村有口当家塘,农民洗衣洗菜方便了,农畜饮水有保障了,农田灌溉条件改善了。这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收获。
塘堰整治,农民既是受益主体,也是投入主体。这次活动中,农民自觉参与的热情和投入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青壮劳力来了,银发老人来了,端着茶水的婆婆来了,跃跃欲试的孩子也来了。
塘要扩,农民让出自己的土地;坡要护,农民搬来自家的石块;筹集资金,有的农户卖猪捐款,有的甚至拿出了卖鸡蛋的积蓄。
把集体的事情当做家里的事情,把建设公益事业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实践再次证明,只有落后的工作,没有落后的群众。
建设新农村,要有新农民。这次活动,我们收获了农民参与公益的热情、走向文明的坚定,收获了农民与时代同发展、与社会共进步的自觉与自愿。相比实物形态的塘堰,这种精神层面的收获,应该更具价值。
然而,我们的收获还不止这些。
在各级党员干部走向农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老百姓那颗金子般的心,那份浓得化不开的情。
迎接时,一丛丛鞭花在村口绽放;送别时,一串串泪花在村民眼里闪烁。
大别山区,农民把子女结婚的新房让给工作组;武陵山下,下乡干部是乡亲们最可亲近的人。
白天,党员和群众在一个塘里挑泥;晚上,干部和老乡在一个屋檐下交心。
党和人民祸福与共、生死相依的红军时代回来了;解放初期干群鱼水相亲的情景再现了。
群众的感情,是对党的感情,对政府的感情。这是我们的政权得以巩固的基石,是我们的事业得以发展的动力。
党和政府的亲民行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戴。发自群众内心的感激与信任,是金钱买不来的。
新一轮“三万”活动,我们最宝贵的收获,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
一场思想作风的大清淤
鱼跃蛙鸣,犁耙水响。在时序的更替中,新一轮“三万”活动告一段落。
然而,发生在这个春天里的感动,正如石击水,在活动亲历者的心中,在所有党员干部的脑际,激起层层波澜。
这次“挖万塘”,解决农村水利建设中多年积累的问题,应该说是我们党重视“三农”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政府的应尽之责,是干部的应作之为。扪心自问,这一切,其实是我们应该做的,必须做的。但是,当我们做了这些原本该做的事情,却在群众中产生了异常强烈的反响,得到了人民加倍的感情回报。
群众的感情是一面镜子。你对群众有感情,群众才会对你有感情;你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心上。
新一轮“三万”活动,挖塘是形式,做群众工作是根本。广大党员干部尊重群众的意愿,挖哪一口塘由群众决定,整治达不达标由群众验收,今后怎么管护由群众商定。正是坚持了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
这次“挖万塘”,引出基层一片叫好声。乡亲们称赞:铺盖行李两手拎,撮箕扁担一肩扛,工作组把红军时代的精神和老八路的传统带回来了;村组干部感叹:以前进村留个影,如今下塘泥满身,思想作风大转变,都说“三万”是德政;更为难得的是,民间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网上发帖跟帖、微博微评,也对这次活动给予了积极的、正面的评价。
基层的评价同样是一面镜子。干部作风好不好,感情真不真,群众看得最准,基层感受最深;心系农村,情系农民,泥土是最好的见证。
湖北是农业大省,了解农情才能了解省情,吃透农情才能吃透省情。而要了解和吃透省情,“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研究农村问题要进村,研究农业问题要下田,研究农民问题要入户。远离农民,好几年见一面,脚不沾泥,怎么知民情、怎能得民心?
这次“挖万塘”,资金筹措是难点。然而,当党和政府亮出为农民办实事的旗帜,登高一呼,应者如云。国有企业积极赞助,民营老板慷慨解囊,机关团体热心帮扶,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活动开展以来,各方面到位资金总计81.75亿元,其中各级财政筹资19.1亿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0.32亿元,其余超过一半的资金全部来自社会资助。
社会的回应也是一面镜子。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谋利益,社会方方面面就信任你、支持你;背离群众的利益,则必然受到各个方面的指责。
为什么,一些地方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受到各方面的质疑?为什么,有些干部空口说白话,沦为了社会的笑柄?反思这些行为和社会的回应,我们应该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告诫:“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这一面面镜子,印证着一个鲜明的时代主题: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脱离人民群众,党的事业就会受到严重的危害。
对照这一面面镜子,党员干部在深入思考:
交通便捷了,为什么到基层去的反而少了;
通讯发达了,为什么与群众的沟通反而难了;
干部的文化水平提高了,为什么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反而下降了。
塘堰淤塞,功能就丧失了。党员干部思想下坡了,作风松懈了,与群众距离远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就削弱了。
从堰塘的清淤到思想的清淤、作风的清淤。新一轮“三万”活动,成为了全省党员干部净化思想灵魂、提升精神区位的自觉行动,成为了各级党组织带头保持纯洁性的自觉行动。
“三万”还将继续
哪得塘堰清如许,为有“三万”活水来。
的确,“三万”是一股活水。它冲刷着党员干部头脑里的污迹,疏通着党和群众血肉相连的脉管,给跨越发展中的湖北带来勃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从“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到“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两轮“三万”活动也成就了我省群众工作的特色品牌。
在迎接党的十八大、迎接省第十次党代会即将召开的时刻,回顾两轮“三万”活动的历程,全省党员干部更加深刻地懂得,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我们党夯实执政基础的“生命工程”。
“生命”的轨迹十分清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无疑,遵循这一轨迹的“三万”活动还将继续。
明年春天,我们必将迎来一场更加持久的感动。
移动:
湖北手机报:发送 HBSJB 到 10658000
楚天都市手机报:发送 CTDSB 到 10658000
湖北惠农手机报:发送 HBHN 到 10658365
电信:
湖北早晚报:发送 CZW 到 1065970107
湖北早晚报短信版:发送 88 到 1065970100
天翼健康生活手机报:发送TYJK到1065926858
联通:
联通手机报-湖北日报:发送 HB 到 106558666
联通手机报-楚天都市报:发送 Z 到 106558226
联通手机报-楚天金报:CT 88 到 10659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