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国家自然资源部发布消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程龙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宜昌远安县河口乡落星村古生物群中,首次发现了与现生鸭嘴兽具有相似骨骼特征和捕食方式的海生爬行动物——卡洛董氏扇桨龙。
这一重大发现,表明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的海洋生态系统,可能在早三叠世末期(约2.48亿年前)已经恢复,将传统观点认为的中三叠世中期,提前了600万年。程龙说:“类似鸭嘴兽捕食方式的动物存在提前了两亿多年,且对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生态系统如何恢复意义重大。”
卡洛董氏扇桨龙化石照片及素描图。
神秘古生物形似鸭嘴兽
发现卡洛董氏扇桨龙的地方,位于远安河口乡落星村张家湾,这是南漳-远安古生物化石所在地。2014年,《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落星村化石保护站》在这里揭牌成立。
程龙教授的团队共9人,包括他所在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5人,及国际合作团队的4人。程龙教授介绍,约10年前,带着相关科学问题,团队进入张家湾进行科考。2015年,大家在挖掘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发现一具脚有5个指头,且展开像一把扇子的古生物身体化石。
“从骨骼特征和脚的形状来看,非常像现在还存活的鸭嘴兽。”程龙教授回忆,当时团队将这一神秘古生动物命名为卡洛董氏扇桨龙。为彻底了解这一动物的全部信息,团队雇请当地10名村民,进行进一步挖掘,随后找到了这种动物的3个头部化石样本。“头部与鸭嘴兽基本一致,而存在时间大约在2.48亿年前。”这一发现,让程龙整个团队兴奋不已。
程龙团队在发掘现场,左四为程龙教授。
海洋生态系统恢复提前600万年
经过9人团队3年多的研究,卡洛董氏扇桨龙逐渐现出真身。这种动物的眼睛很小,视力非常差,而嘴部特征与鸭嘴兽的捕食方式非常相似。
程龙介绍,鸭嘴兽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最早出现在2500万年前,现今仅生活在澳大利亚。鸭嘴兽不是通过眼睛,而是通过身体电信号及其触觉敏感的鸭嘴,在昏暗的环境中寻找猎物。
而程龙团队发现的卡洛董氏扇桨龙,头骨关键特征与鸭嘴兽极为相似,团队排除了靠视觉、舌头和鼻腔等方式觅食的方式,说明卡洛董氏扇桨龙应该具有与鸭嘴兽相似的捕食方式,可能在黄昏或者夜间捕食虾类或者其它软体动物。程龙说,这是最早的四足动物盲感应(非视觉探测)捕食方式的化石记录,将具有这类捕食方式动物的存在,提前了两亿多年。
程龙认为,这一新捕食方式在南漳-远安动物群中的发现,说明海生肉食动物在早三叠世末期(约2.48亿年前),已经具有与现代海洋相媲美的生态多样性,暗示了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的海洋生态系统在早三叠世末期已经恢复,而不是传统观点认为的延迟到中三叠世中期(约2.42亿年前),时间提前了600万年。
卡洛董氏扇桨龙生态复原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湖北全球最早海生爬行动物群落添“新丁”
这一重大发现,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可。不久前,这一发现在《自然》杂志的子刊《科学报告》上发表,美国生命科学网随后进行跟踪报道。18日,国家自然资源部和央视发布了消息。
程龙认为,早三叠世时期是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生物复苏的关键时期,也是爬行动物向海洋辐射的起始时期,处于浅海环境的南漳-远安动物群,是揭示早三叠世生物海洋生物复苏和海生爬行动物起源与演化的关键窗口。
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南漳-远安动物群研究团队,通过野外调查和化石发掘,发现大量保存完整的珍稀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卡洛董氏扇桨龙就是其中成果之一。
程龙说,南漳-远安动物群是全球最早的海生爬行动物群落之一。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生物复苏和生态修复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在生物大灭绝之后,出现过哪些动物?这些动物又是如何生活、死亡、最终去了哪里,它们在生态恢复中起到的作用等,将进一步进行科考研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擒虎 通讯员 黄海涛 刘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