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襄阳分公司 > 十堰新闻 > 十堰滚动播报

让贫困户挣钱顾家两不误 ——十堰"扶贫车间"发挥大作用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6日10:47 来源: 湖北日报

图为:丹江口习家店镇杰依服饰扶贫车间,26岁的蒋金莲带着两个孩子在做衣服。

冬日暖阳,郧西县上津镇石庙子村7组,贫困户徐成彩坐在家门口,从面前摆放的白色塑料桶里抓起一把鱼线,熟练地挂上一排鱼钩。一旁轮椅上坐着她的丈夫朱义喜,也在低头加工鱼钩。

丈夫残疾多年了,大部分时间只能卧床,徐成彩要照顾丈夫、接送孙女上学,地里还有黄姜要打理,没办法出去打工。

图为:郧西县香口乡李师关村制鞋扶贫作坊,一对双胞胎在门口玩手机,他们的妈妈在忙着做鞋。

村里办了鱼钩加工厂后,她从厂里接到活,拿回家里做。每天做两种鱼钩,有4个钩的一根线可以赚7分5,单钩的赚1分5。她指着脚边堆放的用纸包好的鱼钩说:“这些就是我今天做的,5把一共2500个,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赚45块。”

在上津镇,像她一样靠做鱼钩挣钱的贫困户还有很多。目前,全镇16个村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都在兴建鱼钩扶贫车间,组织村民进行技能培训。

图为:陨西县上津镇石庙子村,贫困群众王富菊在家里做鱼钩。王富菊以前偶尔去镇上工地做零工,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做鱼钩。

十堰作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万多户,贫困人口82.67万人,全省9个深度贫困县,十堰占了5个。

针对贫困地区闲置劳动力多、产业薄弱等特点,十堰市支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进村组开办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谭山镇为塘城、罗台、西王等8个村引进轿车坐垫加工企业,以家庭“扶贫作坊”为依托,采取“公司+村组+农户”运作模式,帮助农户增收。公司为农户提供轿车坐垫加工材料,由农户在家分散加工,产品验收合格后由公司集中回收。因产品加工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限制,农户农忙时节可下地务农,农闲时节可在家务工。

图为:郧西县国华藤编合作社生产车间,贫困群众付成兰(左一)和乡亲们在这里既学会了一技之长,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扶贫车间一般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十堰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这些产业用工需求量大、技术要求低、工艺相对简单。企业也愿意来,因为成本相对较低。房县兆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清华介绍,公司建成4个扶贫车间,比直接请工人到工厂做工,成本节省约10%。十堰豪成服饰有限公司在丹江口习家店镇开设扶贫车间,3个生产车间共招收120多名村民,其中贫困群众90名。总经理王萍说:“政府建好了厂房把我们招商引进来,还免了3年的场地租金。”前段时间,扶贫车间生产的6000条儿童短裤已发往非洲。

在郧阳区谭山镇塘城村,10来个村民围坐在村头小卖部前编织汽车坐垫,谈笑风生。50岁的张富荣说:“平时天气不好的时候我们都在家里编,像今天这样好的天气,大家就会出来一起编,聊聊天,心情也好多了。”

图为:浙江诸暨袜业在郧阳区建“扶贫车间”20个,智能织袜机的投用也由传统的“一人一机”模式转变成现在的“一人十机”模式。

扶贫车间让乡村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也让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有了回家的念头。

丹江口习家店镇杰依服饰扶贫车间,26岁的李丹带着孩子在车间里操作缝纫机。她和丈夫以前在温州的服装厂做衣服,有了孩子后,因身边没人照看,她在2016年回到了镇上。后来,镇里在家附近开设了扶贫车间,允许员工带着孩子上班。

“现在厂里正在筹划做一个儿童游乐区。既能上班又能带孩子,谁还愿意跑那么远出去打工!”李丹说,前段时间,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姐妹看到了她发的朋友圈,都准备回来。

类似的扶贫小车间、手工小作坊,在秦巴山区遍地开花。车间建到家门口的“厂房式”、工作带回家里完成的“作坊式”……这些扶贫车间,建到了田间地头,办到了扶贫安置小区,延伸到贫困群众家门口,让百姓挣钱顾家两不误,方便了贫困群众就业增收,也调动了他们产业脱贫的积极性。去年,十堰市已开办扶贫车间6020个,带动9万多户贫困家庭增收脱贫。

新的一年,十堰市将继续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凝聚力量,规范管理,力争2020年前所有重点贫困村实现扶贫车间全覆盖,让“小车间”发挥大作用。

【责任编辑:刘涛】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