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咸宁新闻

探访崇阳深山古村—— “包青天”后裔在纸棚安居乐业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0日11:59 来源: 咸宁日报

纸棚村位于崇阳县白霓镇最北陲,是该镇最偏远的一个村。前不久,该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近日,记者走进该村,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

古树群包围着宁静村庄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一行沿着弯曲盘旋的乡村公路前往纸棚村。公路绵延在狭长的山谷里,车子左突右拐。一路上,山峦叠起,野樱绽放,山间流泉飞瀑,鸟鸣清幽。

“快看,前面有只白鹇!”行至一处山窝时,有人喊道。只见,一只白色羽毛的大鸟从路旁的樱花丛中飞起,仔细一看,这鸟一身的“银装素裹”,上身和尾羽都密布着细细的“V”形黑纹,但尾羽上的黑纹越向后越小,逐渐消失……

“我们经常能看见这种鸟儿在山间嬉戏,起初大伙儿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后来经林业部门认定,这是白鹇,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村民熊助光说。记者拿出手机准备拍摄时,这鸟扑腾着翅膀向远处的树林飞去了。

越往山里走,森林越茂密,古树也越来多。在该村三组的一座老宅后,记者看到一片古树群。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国家一级柏树,上面布满黑褐色纹理,树干得几人合围。不远处,还有国家二级杉榔、二级柏树等,整个山坡,就被大大小小几十棵大树遮蔽,其中被挂牌保护的就有8棵。

“我们村有21个自然村湾,每个湾子都有这样的原始老林,而且很多都已被挂牌保护,这是村里最大的财富。”村支书蔡世明说。他还给记者讲了个故事,有一年,一家知名公司的人看上这里的树,他们愿意出价三万元,买走其中一棵,但村民们毫不心动,当场就给拒绝了!

古民居诉说着传奇历史

一个一个村湾走完,记者发现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多处古民居。古朴典雅的深宅大院,雕刻精美的石窗石柱,装饰华美的大门楼,飞檐翘角的屋脊,精美华丽,让人赞叹。

在该村5组饶狮垄包家,有一处老宅格外引人注目。一颗硕大的红五星下面的门楣上,镌刻“龙图衍庆”四个硕大的繁体字。屋子的门窗、楼阁上雕满精致的图案,仔细辨认,可以看出是古装戏文。

“以前这里住着一大家子,如今他们都搬出了这屋子,只剩下我和67岁的儿子包祖念了!”90岁的老人包良会说。

“我们这个组只有十来户人家,全部都姓包,根据族谱上的记载,我们都是包公的后代。”包祖念说,他们的祖先是从安徽合肥迁移到江西,再迁徒过来的,已经有好多代了。这栋老屋是祖父在1920年建的,他是一名远近闻名的私塾先生,对后人要求非常严格,以孝廉家风闻名乡里。

见记者质疑,包祖念又带着大伙儿来到63岁的村民包郁武家。包郁武从家里的箱子底下翻出几本泛黄的家谱,证明自己确实是包公后裔。

传统工艺传递着大智慧

“我们纸棚村楠竹资源丰富,自古以来造纸业非常出色,我从几岁开始就跟着家里人造纸。”该村3组69岁的熊中永老人说,他们所造的纸俗称“火纸”,是民间传统祭祀品之一。

熊中永说,他们的造纸术可分为六大步骤。首先,斩竹漂麻,即将当年新生的楠竹截成五至七尺长,劈成大小基本均匀的竹签(俗称劈麻),再将竹签放入盛有熟石灰的水池里浸泡100天左右,再取出放入清水池里清洗,直至竹纤维逐渐分解;其次,将洗干净的竹麻放到水轮车碓窝,水轮车带动三、四百斤的碓头自上而下循环起落,将竹麻打成泥浆状;然后将捣烂后的原料用适量的水调配,倒入纸槽里,再用细竹帘再纸浆中滤取,再竹帘上就形成来薄薄的一张纸……再经过覆压、晒干、磨平等多道工序,最后扎成十斤一捆出售。

“纸棚的纸因质薄、金黄、柔软、细腻而著称鄂南三县。”熊中永说,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家家户户都还有造纸的小作坊,随着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环保观念的更新,这门手艺逐渐消失了。

熊中永还带记者们参观了该组小泉港水中的“造纸码头”遗迹。

古老的村庄烙印着历史的印记,厚重的文化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一种敬畏的情怀油然而生。

“当前,乡村旅游越来越盛行,我们村的原生态环境竟也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圣地,好多人前来游玩!”村支书蔡世明说,他最近满脑子想法,希望能将纸棚村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然后把原生态美景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使“家乡美”能够带来“家乡富”!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