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陶忠辉 唐晓安 刘娜 陈会君 周呈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望这一目标,每个人都有许多美妙的设想。
老龄化社会,居家怎么养老?通村公路,如何提高等级?足不出“村”,如何享受医疗服务?
民生大于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我们循着代表委员们的建言,寻找通往小康的民生路径。
富池富民梦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咱农民人均纯收入明年将过万元!”昨日,省人大代表、阳新县富池镇党委书记周国金,畅谈镇兴民富梦,底气十足。
周国金的底气,来自镇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去年底全省镇域经济百强榜评比中,富池跻身94位,比上年进199位。去年的地方税收也一举突破1亿元,创黄石乡镇税收新高。
乡镇面貌,焕然一新。200盏高效节能LED路灯安装了,400米沿河景观带重建了,沿街立面改造了,美丽宽敞的富池广场旁,崛起了23层的商住高楼。
“一带两区三园”战略蓝图也正在绘就:打造“沿江经济带”,建设滨江工业新区和城镇新区,建设以远大等为龙头100亿元的医药化工产业园;以娲石、华新骨料等为龙头的100亿新型建材产业园;以沿江码头为龙头的100亿港口物流产业园。
新年伊始,富池镇各项经济指标一片飘红,排名阳新镇域首位,光招商引资就达到了2.7亿元。
在周国金的心中,富池的希望是无限的:“十二五”末,富池镇域生产总值力争突破200亿元,税收力争超过5亿元,成为“阳新领跑镇”、“黄石先锋镇”、“全省镇域经济十强镇”。
一带万 促就业
省政协委员、湖北远大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合炳,描绘未来小康社会时说,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我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地处秦巴山区的十堰更是劳动输出大市。多年来,“打工经济”成了我省贫困山区农民增收主要来源。1986年,刘合炳离开郧西县上津镇老家到北京打工,直到1989年组建自己的建筑队,如今公司拥有员工1.2万人。
刘合炳说,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一个好的就业出路,一个好的创业者可以带动一方人就业,而一个好的创业者必须追求行业标杆。要使农民工成长为具有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产业工人,需要社会和各方面花时间来培养。
让家园更美丽
“我们再也不能这样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了!”省人大代表、阳新县三溪镇姜福村村支书明道祥说,“经济发展千万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姜福村是阳新县西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曾几何时,该村污水长流,环境脏烂不堪。
2004年,明道祥放弃建筑老板,当起了村民“领头人”。
在他的带领下,姜福村硬化通村路13.5公里,安装自来水管道2.6万米,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自来水,并组建了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残疾人康复中心、农贸超市、标准化完全小学等。
如今,姜福村已被评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治示范村”,在青山、绿水、蓝天、碧云的掩映下,充满田园风光的新农村画面初现。
小康路越走越宽广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经》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它反映了普通百姓对衣食无忧生活的向往。省人大代表、大冶市一中副校长刘合奎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从温饱到小康,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大幅度提高,菜篮子丰富了,一家三代同居一室已成为历史,轿车和电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假日旅游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
上世纪80年代有首歌叫《年轻的朋友来相会》,20余年过去了,现实比歌中唱得还要美。如今,党中央又给我们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号角已经吹响,剩下的就是坚定地走下去,小康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9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