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千湖新记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千湖新记]墨水湖“减负”成效初显 且待澄澜柳岸
发布时间:2014-04-17 07:10:39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湖畔崛起新城。

风景优美的湖心岛

湖底清淤开始,以彻底改善水质

湖岸已建优美景观带。

亲水走廊。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韩晓玲

  墨水湖位于武汉市汉阳区

  东经114°13′19″

  北纬30°32′37″

  水域面积3.64平方公里

  ○武汉市城中湖

  ○曾经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城市之肺”呼吁呵护

  我们居住的城市,高楼林立。那些被蚕食甚至消失的湖泊,成为记忆里的城市之泪。

  站在武汉市汉阳区江堤中路的一栋高楼上远眺,墨水湖波光粼粼。武汉最长跨湖大桥——墨水湖大桥,横卧湖面之上。湖岸逶迤,碧草如茵。东北角,绿树掩映着小巧的九孔桥,那里是凝聚着几代人美好记忆的武汉动物园。

  墨水湖大约形成于距今160万年的第四纪,属古云梦泽,由大大小小的湖泊汇集而成,系浅水湖。据《汉阳县志》卷一记载,其与刘家湖、青草湖、高公寨、葛藤澥、上平塘、下平塘、南湖、平塘口、小寨湖、黄毛湖、泗洲堤、猪湖、杨家湖、柳家湖、龙王湖、白业湖等相连,总称为“墨水十七湖”。

  旧时,墨水湖曾是汉阳十景之一,即“平塘古渡”。记者在湖畔踏访时,有位汉阳人一脸神往地诗意描述:早年的汉阳,河湖港汊密布。从墨水湖摆渡,一叶小舟可以带着你去往想去的地方。

  历史上,墨水湖水域最辽阔时达到30平方公里。如今,它的水面面积为3.64平方公里,岸线23.7公里,并且一度污染严重。

  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尚未消失的“城市之肺”呼吁呵护。

  2012年,武汉市启动总投资20亿元的墨水湖综合整治工程,并全面禁止大规模人工渔业养殖,让墨水湖休养生息。去年,武汉领事馆区选址花落墨水湖南岸,武汉市出台《环墨水湖地区实施性规划》。种种举措,令人期待。

  在武汉市的规划里,墨水湖被定位为蕴含汉阳湖泊文化、凸显生态低碳特色的城市中央公园。环墨水湖岸线,除武汉动物园外,还将荟萃湿地科普园、国际交流园、文化岛湾、运动休闲园、桃花坞等几大园区。

  实现这一规划目标的前提,是对墨水湖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包括管网建设、污水截流、清淤、水体修复等,从而改善水质,恢复湖泊生态。

  湖水曾经浊如洗墨

  墨水湖何以得名?传说纷纭,最主要的有三种:一曰因富含藻类和微生物,经百万年不断繁衍、死亡而存积湖内,致使湖水呈墨绿色;二曰南朝太子萧统编完《昭明文选》后,曾在湖内洗笔,将湖水染黑;三曰为害民间的乌龙被神仙除掉后,黑血化为黑水沉沉的大湖。

  其中,富有文风墨彩的洗笔传说流传甚广,最为人们津津乐道,至今常用来命名。如墨水湖大桥的桥头堡,有两座分别名为研墨亭、洗笔亭;在连接墨水湖和龙阳湖的水渠明珠河上,修建了洗笔桥。

  传说是美好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墨水湖确实曾因污染,浊如洗墨,甚至“臭名远扬”。

  去年上半年,记者走访墨水湖岸边社区时,不少居民反映,在湖边居住的这些年,“环境还蛮好”,但经常会有臭气随风袭来,有时都不敢开窗;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中,也让人忧虑。在桃花岛社区,60岁的居民陈正才直言不讳:“生活污水对湖水影响大。住得近的话,会闻到臭味。湖里的鱼,我是不吃的。”

  墨水湖为劣五类水体。污染从何而来?“墨水湖水质恶化,有多方面原因。截掉污染源,水质才能好转。”汉阳区水务局副局长刘勇介绍,由于过去基础设施普遍较差,市政管网不健全甚至缺失,在被城中村包围的墨水湖,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湖中。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周边小企业兴起,而环保意识不强,产生了大量工业污水,墨水湖纳污严重。长期渔业养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上从未进行过大规模疏浚,湖底淤泥脏、臭、厚,平均深度已达到1.5米左右,最深为2米,也造成湖水污染。

  记者翻阅《汉阳区志》,看到这样的记录:“20世纪80年代以后,墨水湖水质污染严重。据汉阳区环保局调查研究,1983-2000年,汉阳区有300余家企业的工业废水与18万居民的生活污水,共近8万吨/日排入墨水湖,造成湖泊水质发黑发臭,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

  不难想象,墨水湖曾是多么不堪重负。

  湖泊“减负”成效初显

  历时多年完成的汉阳六湖连通工程,让龙阳湖、墨水湖、三角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后官湖“牵手相连”,与长江、汉江相通,为全国首个大型江湖相济项目。

  刘勇说,各湖泊必须截污、清淤,否则容易“交叉感染”。

  去年,墨水湖的7个主要排污口已全面实现截污。污水进入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极大地为湖泊“减负”。

  墨水湖截污成效初显,目前已是五类水体,治理目标是恢复四类水体。

  春日里,记者环湖而行,岸边皆绿,清风拂面,颇有几分野趣。每天巡湖的汉阳区水政监察大队队长王汉琪,欣喜介绍:“你看,过去黑沉沉的湖水已经泛绿,清亮多了。对水质挑剔的刁子鱼,现在又能在湖里看到,说明水质逐步好转。”

  汉阳区政府大楼前的湖面上,去年种下的芦苇已郁郁葱葱,充满活力。湖畔的树林里,几位老人坐聊闲话,一个小伙子则享受着悠闲惬意的吊床时光。

  在洗笔桥附近,几位居民悠然垂钓。暖洋洋的阳光里,36岁的陈向阳很是怡然:“以往湖里总是有股死鱼的味道,如今空气清新多了,感觉真好。”

  今年,墨水湖清淤工作已启动,计划清淤50万方,其中一期工程为27万方。

  墨水湖一隅,承担部分清淤任务的一家企业正在施工。用几天时间拼接好湖面作业平台,便要正式开始清淤:将淤泥抽上来,泥水分离,沉淀,用叠螺机脱水挤干……

  现场负责人陈如钢有点苦恼地告诉记者,施工之初,小麻烦不断。先是由于淤泥太厚、水面较浅,施工船陷在淤泥中,差点开不进来。随后在抽淤泥时,管道又被湖里漂浮的生活垃圾所堵塞,只得人工掏取。

  记者看到,湖边有一堆垃圾。“这些都是从施工管道里掏出来的。”陈如钢感叹,可见墨水湖以前之肮脏。

  不过,他对墨水湖的未来很有信心:“我是黄石人。过去磁湖的水污染也很严重,经过这些年的综合治理,已经完全变了样。政府只要下决心,就一定能把湖泊保护好。”

  多少期待可以重来

  墨水湖映照着许多村民的童年倒影。

  汉桥村位于墨水湖北面。53岁的徐光进,在湖边长大。悠悠湖水,承载着他的欢乐与忧愁。“我做小伢时,这里人口少,一个湾子就一二十户人家,也没有几多工业。那时的墨水湖,水质好得很,长了一湖水草。”徐光进回忆,自己和小伙伴经常玩水、摸鱼,还在湖里洗澡。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城市发展快了,湖边人口多了,楼房密了。随之,昔日美丽的墨水湖变脏了,臭气弥漫,蚊蝇滋生,下雨时容易翻塘,哪里还能下水?徐光进很伤感,村民们也都颇有怨言,但是谁也不愿离开这土生土长的地方。

  近几年的墨水湖治理,让大家又看到了希望:湖水变得清澈些,湖草生长起来,空气不再腥臭。前几天下大雨,也没有翻塘。

  而一系列美好的规划,更是令他们振奋不已。“以后的情况会更好。政府开了几次会,我都去参加了。听说湖边还要建设环湖绿道和几个园区,那真的就像公园一样了。”徐光进笑言,将来墨水湖治理好了,可以和东湖媲美。

  墨水湖周边的城中村,早已纷纷进行拆迁改造。作为汉阳区二环线内最后一个未整村拆除的城中村,汉桥村去年5月也开始拆迁,徐光进是负责人之一。他说,将来还建后,村民们居住在恢复美丽容貌的墨水湖畔,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历史传说

  乌龙传说湖畔流传

  相传远古时期,汉阳五里墩到七里庙一带是芦苇蓬蒿丛生的湖沼地,一条乌龙在此兴风作浪、为害百姓。人们决定筑长堤以困死乌龙,但是每当大堤筑到一人多高,就被乌龙一个翻身扫毁至尽。

  一天,一位白胡子老者见众人垂头丧气望着湖荡子发呆,捻着胡须笑吟吟地念道:“白天干,晚上挑,不如钢钉钉龙腰。”他和村民烧起炉子熔化铁水,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一根三丈三尺长的大钢钉。众人将钢钉抬到五里墩和七里庙之间,往地上一插,青年轮流抡锤。地动山摇,乌龙吐血而亡,黑血瞬间化湖。原来老人是玉皇大帝派来的天神,帮助人间斩妖除害。

  湖边拾贝

  汉阳高龙天上飞舞

  在我国民间,自古就有春节、正月十五舞龙灯的习俗。

  汉阳高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起源于唐代,盛行于汉阳区江堤街、永丰街及蔡甸区部分地区,相传其起源与魏征斩杀龙王的传说有关。与所有龙灯不同,它属于竖式舞法,舞技分为叩、扫、举、抖、顶、托。舞高龙场面宏大、气势壮观,其扎制、开光、焚烧抢福等过程也颇有特色。

  位于墨水湖附近的江欣苑社区,前身为汉阳区江堤街渔业村,是武汉市规模最大的农民还建社区。作为高龙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兴建了“高龙博古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传承园”,古老的民间舞龙艺术焕发光彩。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