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三下洪湖的传奇故事


发布时间:2014-12-19 08:22:13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一唱起这支歌,人们的脑海中自然会闪现出贺龙元帅。洪湖是跟贺龙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在革命最艰苦的岁月,他英勇善战杀敌立功的故事,至今仍是一段传奇……

  一下洪湖

  南昌起义后,贺龙的部队被打散了。1927年11月初,贺龙取道香港抵达上海。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为贺龙和周逸群等人安排了秘密住处。一到上海,贺龙就见到了比他早到的周恩来。周恩来希望贺龙暂时躲避一段时间,到苏联学习政治和军事。贺龙答应考虑。

  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维汉来看望贺龙。他们作了长时间的谈话。谈到南昌起义的经验教训时,贺龙说自己家乡湘西是有希望的,主要是得把农民发动起来。

  李维汉把与贺龙的谈话向中央常委会作了汇报。瞿秋白说:“是不是要贺龙同志去湘西干一干呢?”李维汉同意。

  常委会开过以后,李维汉把瞿秋白的意见通知贺龙。贺龙也表示不愿去莫斯科,想回湘西。 但是,最后中央还是要他和刘伯承、林伯渠一起去苏联,并已决定他们三人于11月17日坐船秘密离开上海,贺龙只好准备上船。不料,11月16日,中共的一个秘密机关被敌人侦破,敌人知道贺龙到了上海,贺龙便不能抛头露面了。于是,贺龙找到周恩来,希望回湘鄂西拉队伍搞武装斗争,“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站起来”。

  周恩来把贺龙的要求在1928年1月6日向中央常委会议提了出来。共产国际代表担心贺龙“回去要变成军阀”,表示不赞成。周恩来向常委们介绍了贺龙的历史,分析了贺龙的情况,认为贺龙应该去。最后,中央常委会同意了贺龙的要求。

  就这样,贺龙、周逸群、卢冬生等几位同志,乘船离开了上海,踏上了征程。

  自从贺龙率军南昌起义后,国民党印发张贴了成千上万张通缉文书,附上照片,张贴于通衢要道,要捉拿贺龙。但是面对险恶环境,贺龙处之泰然。

  1928年1月18日,贺龙等人的船到达洪湖边的新堤镇。镇上驻满了敌军,戒备森严。贺龙派人了解敌情,知道观音洲只有敌人的一支团防队伍,十几个人、十支枪。贺龙对周逸群说:“把枪搞来如何?”周逸群感到不大容易。贺龙朝周逸群笑着说:“我当面向他们借枪,你们就动手提。”

  船靠了岸,贺龙、周逸群等人大摇大摆地朝观音洲团防队部走去。团防队长见贺龙他们身上的打扮,以为是大官来视察,急忙吹哨紧急集合,十几个团防队员列队欢迎。

  贺龙走到团防队长面前,摘下墨镜,劈头就说:“认得吗?我是贺龙,特来借你的枪!”团防队长听到“贺龙”二字,一下子瘫在地上,只顾求饶。

  这时,一个团防队员企图开枪,被卢冬生一枪打倒,随贺龙来的其他几个人趁机一拥而上,将团防队员手中的六支汉阳造步枪、四支驳壳枪夺到手中。

  贺龙等一行人回到船上,继续他们的行程,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洪湖。

  一上岸,贺龙等人就和贺锦斋接上了头。贺锦斋是贺龙的堂弟,长期在贺龙部下工作,参加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他转道上海,找到了贺龙。党组织要他先到洪湖地区开展武装斗争。1927年11月,他就在石首建立起游击队,拉起了一支一百多人的武装队伍。

  贺龙来到之后,队伍很快扩充到四百多人,三百多支枪。贺龙将他们编为两个大队,树起了“四十九路工农革命军”的大旗。到1928年2月中旬,部队已经发展到一千多人。

  这时,荆江两岸局面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湘鄂边前委根据中央意图,决定将现有武装交给石首中心县委领导,贺龙前往湘鄂边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1928年2月下旬,贺龙、周逸群带领二十多人,前往湘鄂边开辟新的根据地。

  周逸群到湘西后不久,又暂别贺龙,返回湖北沙市、石首一带,领导鄂西地区斗争,开辟了洪湖根据地。贺龙则在湘鄂边艰苦创业,从无到有地建立了红四军,队伍发展到一万多人,并开辟了湘鄂边根据地。

  二下洪湖

  为了实现把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和江汉平原红色区域联成一片的设想,1930年上半年,贺龙三次率红四军东进,7月初,与周逸群为首的红六军在公安胜利会师。会师后,根据党中央指示,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兼第二军军长(第四军改为第二军),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当红二军团建立时,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三方部队正在大战,一时顾不了这边。贺龙、周逸群等率领红二军团在石首藕池大败敌军,缴枪二千多支,部队一时声威大震。贺龙重返洪湖,展现在眼前的是根据地的一派大好形势。

  然而,革命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早在1930年6月,主持中央工作的李立三对革命形势作了过分乐观的估计,使“左”倾路线统治了党中央,其影响开始波及湘鄂西根据地。

  二、六两军刚会师时,鄂西特委就按照党中央指示,要求他们集中进攻荆州、沙市、汉口等敌人设防坚固的城市,与红一军团等“会师武汉,饮马长江”。贺龙、周逸群从实际出发,坚持先巩固洪湖再逐步向外扩张,结果受到了批评。鄂西特委改组为湘鄂西特委后,中央派来了邓中夏担任新的特委书记,兼任红二军团前委书记,周逸群被调到地方工作。

  这时,党中央已经开会纠正“左”倾路线,但远在洪湖的湘鄂西特委和二军团前委还不知道,他们正指挥部队渡江南征,以配合一、三军团攻打长沙。

  贺龙率部一路打下许多城镇,但由于部队忙着赶赴长沙,城镇旋得旋失。这时,贺龙偶然从旧报纸中发现,蒋、冯、阎三方混战已结束,大批敌军正源源南调,他立即命令部队停止前进,亲自赶到石门向邓中夏建议返回洪湖,不料不仅没有得到同意,反而被指定率部二次攻城。结果部队受到重大损失。

  这时,优势敌军已经包抄过来,红二军团被迫退往松滋,和敌人拼消耗,打阵地战。相持之中,红二军团刚收编的一支部队反水,红二军团腹背受敌,付出很大伤亡。

  此后,部队开始在鄂西、鄂北山区流动转战。

  三下洪湖

  1931年初,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任政委。不久邓中夏被撤职,邓在洪湖期间,虽然犯有一些错误,但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与贺龙在军事上虽多有不同意见,但在实践中能逐渐认识贺龙意见的正确,尊重并采纳贺龙某些建议,他们的同志关系还是很好的。

  这时,敌军加紧围攻洪湖,贺龙力主回师洪湖,打退敌人进攻。但在东进途中由于敌情不明,部队受到很大的损失。突围后不得不转向鄂西北,开辟了房县革命根据地。

  3月,湘鄂西中央分局成立,中央代表夏曦担任书记。不久,湘鄂西中央分局写信来,要求红三军回洪湖地区。贺龙则早有此意,便耐心说服红三军前委的大多数同志,打回洪湖去。

  红三军东进洪湖,增强了洪湖苏区的力量,大大鼓舞了苏区的广大人民,广受欢迎。

  1932年初,贺龙率部向襄北发动攻势作战,接连获得重大胜利,歼敌两个旅一个团又六个营,缴枪五千余支,使红三军主力发展到一万五千多人,根据地得到相应扩大。

  但在“左”倾路线的统治下,军事斗争不久即陷入了被动,部队又被要求不停顿地强攻硬打,必要时要打“叫花子与龙王比宝”的消耗战。

  3月底,敌军“清剿”襄北地区时,红三军将敌军分割为两个集团,分头进攻,打得英勇顽强,毙伤敌旅长以下两千人,取得了很大战果,但部队自身伤亡很重,送往后方医院的伤员约有几千人,弹药更是无法补充。5月份,红三军又被迫同敌军进行持续八昼夜的激烈战斗,自身的伤亡超过了毙伤敌军的数字,损伤了元气。

  6月初,川军趁红三军远在襄北之机,进攻洪湖根据地,幸亏贺龙率主力星夜赶回,用诱敌进入预设阵地和迂回到侧后使其两面受敌的方法,击败川军,俘虏三千多人,才转危为安。

  1932年夏天,蒋介石调集五六十万大军向中国工农红军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四次“围剿”。其中进攻洪湖的兵力达十万之众。贺龙从实际出发,建议集中主力转到外线机动作战,选择弱点,歼敌一部,以粉碎敌人的“围剿”。夏曦却坚持要分兵把守,固守决战。这样做,就发挥不了红军的长处,只能被动挨打。终于,多年来艰辛创立的洪湖苏区遭到了失败,红军由二万五千人锐减到一万多人,贺龙率部队从洪湖根据地突围后,转移到随县大洪山进行休整。随后,经过七千里艰苦行军,去开创黔东根据地。

  贺龙三下洪湖,出生入死,百折不挠。他的名字和他的光辉业绩作为历史的丰碑,永远铭刻在洪湖人民的心中。

  摘自《党史博采》戚文红/文

(作者:  编辑:张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