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湿地保护区成鸟类天堂 湖水可直接饮用


发布时间:2014-12-10 11:06:21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图为八卦洲保护区湿地工作人员在巡湖。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图为大雁掠过候鸟栖息地——八卦洲保护区的水面。 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10月23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会湿地项目国际首席技术专家Sameer Karki先生一行,前往洪湖湿地保护区考察指导洪湖湿地保护工作(为行文方便,文中所有“洪湖”均指洪湖水面)。返程后,来自尼泊尔的Sameer Karki写下了《洪湖水,生命之水》的美文,让人看后赞不绝口。记者作为洪湖人,从小听着《洪湖水浪打浪》长大,虽然知道洪湖很美,也不止一次以游客的身份前往洪湖旅游,但是却从来不知道,在洪湖,居然有这么一片“净土”存在。昨天,记者再次来到洪湖,一探神秘的洪湖湿地保护区。

  “水下森林”清晰可见

  11月的洪湖,已经看不见旅游高峰时“百舸争流”的场面了,整个湖面显得空旷寂寥,一眼望不到边。行驶在湖面,除了偶尔可见的渔民,就是远处湖面上数不清的小黑点。“船老大”张圣元说,那些都是来越冬的水鸟。

  收获的季节已经过去了,莲子、菱角、螃蟹等都顺利地卖掉了,现在湖区渔民们主要的事情,就是整理网箱和种植水草。昨天,记者从新堤旅游码头坐上快艇,行驶近一个小时后,来到了渔民徐宝景的船上。

  这艘船就是徐宝景的家。徐宝景和妻子围坐在火盆前,将一根根竹子放在火上烤,然后把弯曲的部分取直,他是在为种植水草做准备。徐宝景说,养螃蟹对湖底水草有一定的破坏,所以每年养殖季过后,渔民们都会采集野生水草,然后种植在自家的养殖区。“政府给我们每家分配了20亩水面养殖,要求我们以生态方式养殖,不能施放化肥等不利于水体的养殖原料。”

  徐宝景说,这几年,随着洪湖水质变好,他们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今年最低纯收入十多万元。“但是十多年前,我们一家人穷得差点忍不住上了岸,当时水面围网成群,浮萍、水葫芦成片,整个湖区都散发出阵阵臭味,别说收入了,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困难。说起来好笑,生活在湖里,居然还要到岸上买水喝。现在日子过好了,我们是沾了湿地保护的光。”

  湖区像徐宝景这样以湖为家的专业渔民有2535户,共计近万人,他们在洪湖实验区养殖鱼类、螃蟹,开禁期间在湖内捕捞。

  虽然当天没有太阳,风也很大,但是站在徐宝景家的船上,清澈见底的湖水依然能看到繁茂的沉水植物群落,看上去就像一座水下森林一样,静静地矗立在湖水中,默默地执行着“洪湖卫士”的职责。

  省林业厅动植物保护总站执法监督科的蒲云海科长介绍,洪湖湿地保护计划,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的资助。今年6月12日,联合国加强湖北省湿地保护体系生物多样性项目正式启动,整个项目期限5年,在湖北投入265万美元,将省内8个湿地保护区全部建成国际级湿地保护中心,成为湿地保护的示范区,“现在洪湖湿地保护区内最好水质为Ⅱ类,今后达到Ⅰ类水质是我们最大的目标。”

  蒲云海说,建湿地保护区并非一定要将保护区变成人烟罕至的地方,而是可以结合当地条件,发展生态养殖、生态旅游,这一点洪湖这几年做的不错。

  来自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报告中提到,汇入洪湖的水质是IV类到V类,而湖区内的水质则要好得多,达到II类。这显示了洪湖具有极强的净化能力。

  过度养殖差点毁了洪湖

  洪湖形成于约260万年前,因地壳下沉和洪水冲击而成,是江汉平原上最大的湖泊。早期洪湖的水域面积1076平方公里,上世纪30年代初还有700多平方公里,到现在只剩下414平方公里,为中国第七大淡水湖。

  1959年10月,《洪湖赤卫队》作为湖北省的国庆十周年献礼剧目首次进京演出,一炮走红,一曲《洪湖水》淋漓尽致地唱出了洪湖的美丽和富饶。“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仓,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

  然而很多人想不到的是,由于过度开发和管理失控,短短十几年,昔日的明珠蒙了尘。

  上世纪80年代初,洪湖开始发展围网养殖,逐渐形成了壮观的“水上长城”。至2004年底,洪湖围网面积高达251平方公里。洪湖水面上,上亿根撑网竹竿像利箭插入洪湖心脏,昔日“浪打浪”变成了“竿打竿”。围养的螃蟹不仅吃完了围养水域内水草的叶和茎,还剪断草根,使水草无法再生。湖区水生植物急剧减少,水草覆盖率由原来的98.6%下降到只有零星水域有水草,水体净化能力明显减弱。

  更可怕的是,渔民们绞不到水草了,便花钱购买含大量氮、磷的人工饵料来养殖螃蟹,严重污染水体,水质显著下降,由以前I至II类水质降到III至IV类甚至劣V类水质,越来越多的鸟飞离洪湖。

  1996年,湖北省第一个湿地保护区在洪湖建立,随着2003年“洪湖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工程”的启动,洪湖开始大规模的生态重建。2004年7月,世界自然基金会与洪湖市人民政府签署《洪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立江湖联系项目合作备忘录》,计划在3年时间内,彻底改善洪湖的自然环境。

  2004年11月,当时的湖北省省委书记俞正声和省长罗清泉,率省直机关主要负责人和24个职能部门的厅(局)长,就加强洪湖生态建设工作,在洪湖召开现场办公会。2005年7月专门成立了荆州市洪湖湿地管理局。

  2005年起,省政府投入7000多万元拆围(围网简称),将一部分符合条件的渔民迁移上岸,保留下来的2535户渔民,由政府安置,每户分配20亩水域,统一规划好养殖区,发放捕捞证,禁止过度捕捞。采取人工栽植水生植物、修复候鸟栖息地,人工投放鱼苗和灌江纳苗,清除外来有害物种等方式,逐渐恢复洪湖的生态环境。

  洪湖湿地管理局湿地保护科科长温峰介绍,这些措施极大地增强了洪湖的自我修复功能。2010年夏天,洪湖市发生洪涝灾害,上游各处抽排的洪水通过沟渠向洪湖湿地汇聚,为了确保下游安全,洪湖充当了“天然蓄洪区”。2011 年夏天,70年一遇的大旱灾袭击荆州,洪湖湿地一变又成了“天然蓄水池”,为洪湖和监利沿湖共60 多万人提供饮用水源、农业生产灌溉用水,有力缓解了灾情。但因此而带来的蓄水量不足也让洪湖湖域干涸见底,鱼类绝收,水草枯死。“即便连遭这种近乎毁灭性的自然灾害,洪湖依然快速复原。如今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我们巡逻时常常直接喝湖里的水,清甜得很。”温峰说。

  鸟类天堂八卦洲保护区

  洪湖湿地保护区内,专门开辟了一片候鸟栖息地——八卦洲保护区。

  帮我们开船的张圣元,以前是捕鸟大军中的一员,因捕鸟被处罚后,经过教育,竟然一变成了保护鸟类的土专家。沿着巡湖水道深入八卦洲保护区,张圣元一路给我们讲解鸟类的趣事。

  “这里可以看到中白鹭,那边可以看到大雁。”说着话,小船突然惊起左侧约10米远处的一只野鸭,“扑棱棱”飞往远处的水草中,不见了踪影。

  我们刚上到护堤边上,大约200米远处的湖面上,300多只大雁被惊动了,纷纷往远处飞行,在水面上荡起一片涟漪,场面甚是壮观。

  张圣元说,鸟儿们都精得很,如果要拍它们,必须先选择好拍摄角度,还要穿上专门的迷彩服,在早上5点多钟悄悄匍匐潜行藏好,相机拍照时不能有声音,一般都要等两三个小时才可以拍到好照片。“去年我陪一位摄影师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在草丛中匍匐了3个多小时,才拍到。”

  上岸的时候,我们以每斤5元的价格,买了一条5斤多重的野生鲤鱼,以每斤35元的价格,买了3斤多3两半一个的母螃蟹,回到驻地,简单地烧煮后,美美地吃了一顿晚饭。蟹肉清甜,鱼汤鲜美。温峰科长说,吃湖里的东西,不需要什么调料,简单的油盐姜就可以了,“好的水质当然产出好的品质,这是包括洪湖清水蟹在内的水产品近年卖得越来越好的主要原因。”

  特派记者赵家新

(作者:  编辑:张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