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追寻千里烟波 叩问苍茫楚天


发布时间:2014-11-28 09:14:36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易建新 本版摄影记者 曲河 杨平


刚刚和你告别,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舒婷《双桅船》

  千湖蓝水千湖月,万顷碧波万里情。时序更迭,一晃两年过去了,是该说再见的时候了。有不舍,有伤感。感谢那些默默喜欢“千湖新记”的读者们,是你们的关注、关爱、鼓励,点燃我们的激情,激发我们的使命感,让我们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变革时代,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为湖北的湖泊保护工作,为世世代代滋养我们的生命之湖,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这个时代深深的印记。

  纵观两年的“千湖新记”报道,可概括为九个关键词:足迹、现状、消失、追问、难点、沉思、欣慰、行动、畅想。

  足迹

  2013年1月21日,一个初雪绵绵的冬日,记者来到千湖之旅的第一站——洪湖,湖北第一大湖。乘一叶帆船,记者穿行在“年家渔船”和厚重的围网中,任深冬的凛冽寒风和激起的冰冷浪花,濡湿我们的镜头和采访本……

  此后,东湖、梁子湖、斧头湖、龙感湖、大九湖……一路走来,风雨无阻。湖泊变迁、历史掌故、民间传说、生态保护、地方风情、旅游开发、特色产品……聆听湖泊的呼吸,感受湖泊的脉动,寻找每个湖泊的个性。我们在广大读者的陪同下,开始了长达两年的马拉松。

  我省湖泊虽多,分布却不均匀,具有密集成片分布的特点。除大九湖位于神农架林区西北部的大巴山外,其余湖泊全部集中在江汉平原上。据统计,至今,“千湖新记”共发稿91篇,所写湖泊92个(其中两篇写湖群)。除武汉市外,其他市州湖泊10平方公里以上的,全部在列。十堰、襄阳、恩施等地没有天然湖,考虑到地域因素,报道中适当穿插了十几个人工湖,以填补空白。92个湖中,天然湖76个,人工湖16个,其中跨省湖泊4个。

  现状

  我省湖泊和全国的湖泊一样,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经济车轮的辗压和城镇化的日益迫近,单纯的天然湖泊,难以再独守清静,成了逐利者的乐园。湖泊不堪重负,遍体鳞伤。

  面积缩减。我省湖泊面积减少20%至30%是常态,且多半被围网遮蔽。洪湖,上世纪50年代,面积114万亩,现在53万亩,围网养殖一度达37万亩,占湖面70%以上;西凉湖,围网面积达60%,老百姓戏言“不见湖,可见一口塘”;太白湖60年水面缩减一半;大冶湖50年水面减少六成……

  水质下降。近几年,湖边“滨海新城”、“水岸新城”、“度假村”,扑入眼帘。伴随着大规模的开发和围网养殖,我省湖泊生态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以大冶湖为例,10年中劣五类水体高达六成。长期对我省湖泊进行调研的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栾丽娜透露,2013年,省环保厅对我省第一批湖泊保护名录上的295个湖,进行环境监测,结论是总体重度污染,劣五类水质达到40%。这是多么让人痛心疾首的数据!

  物种减少。湖泊生态的破坏,必将带来物种的减少。咸宁市西凉湖从2000年开始,湖里水位越来越低,水生动物、植物资源越来越少,连螺蛳都难以看到。大冶湖近几十年鱼类减少50种。采访中发现,一半以上的湖泊,物种减少都在30%左右。

  体制不顺。我省湖泊管理混乱,职能交叉,“九龙治水”现象普遍。涉及到湖泊管理的部门有水利局(或水务局)、湿地局、林业局、农业局、水产局、渔政局、环保局、旅游局、卫生局、土地局、城建局等10多个。跨区域的湖、跨省的湖,涉及部门更多,如黄盖湖、牛浪湖、东西汊湖。

  消失

  省水文水资源局总工程师朱志龙介绍,上世纪80年代,我省湖泊为843个。“一湖一勘”后,虽有299个湖泊没有进入名录,第一批公布的湖泊名录仍上榜755个——有些湖,大湖变成了小湖,一湖变成了多湖。他估计,真正消亡的湖泊在150个到160个之间。这些湖消亡的地方,现在只能看到高楼大厦了。“原来汉口火车站那一带全是湖,现在一滴水也看不到了。”

  以1980年登记的湖泊计,湖泊彻底消失最多的为荆州市,消失48个,其次为武汉市,消失35个,再依次是黄冈市17个、黄石市16个、咸宁市15个、天门市12个、荆门市11个、鄂州市10个、仙桃市4个、潜江市和宜昌市各3个、孝感市1个。

  其实,以记者采访所见,我省消失或行将消失的湖泊远不止这个数,只是由于统计口径的原因,一部分消失的湖泊还未上册。

  追问

  全社会倡导知湖、惜湖、爱湖,应该说已经蔚然成风,但落实到具体的湖泊和管理单位,却未见成效。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有关部门的漠视,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心无力,各种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潜流暗涌,一些从中牟利的人藏在背后。“主要是行政首长的问题,他们的认识还不到位。”栾丽娜说,“政府部门也缺乏具体考核。”

  哪些湖泊中围网至今不能拆除?谁在阻挠?哪些湖泊还在承包经营,每年收取丰厚的承包费?哪些人表面上口口声声保护湖泊,背后却在坐地分赃?湖泊保护条例明确行政首长负责制,实施两年多来,有哪个行政首长被问责,给予相应的处分?

  松滋市小南海湖养殖场一名书记称,“不可能不投肥”,“投肥的鱼可以吃”。谁给他的权力?为什么如此有底气?可以这样无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枝江东湖,5000亩水面被芡实全覆盖,承包人一年上交200万,这笔钱用在什么地方?谁在从中渔利?近10年来,武汉市内环唯一湖泊沙湖,一半水面被开发的楼盘所填,谁来负责?

  难点

  专业渔民上岸难。最有代表性的是洪湖,斧头湖、西凉湖等大湖,专业渔民数目不小。新洲区涨渡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买下渔民的生活用船和作业用船,给他们在其他地方建房,安置相应工作,甚至子女上学、就业……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涨渡湖做到了。黄梅县大源湖,是另一个特例,以前的4800多名专业渔民,经多管其下、多处分流,当然更多的是走出去打工,如今专业渔民绝大部分已自动消失。

  栾丽娜提醒,本省的专业渔民基本上岸,上不了岸的是外省的。如洪湖的专业渔民分别来自安徽、江苏、山东、浙江等全国17个省市。“这些渔民上岸难度最大。”

  生态补偿机制难建立。如何才能请出承包者,这些承包者绝大部分都和水产部门签订了合同,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甚至更长。没有相应的补偿,要请出这些承包者,是个大问题。如听之任之,等其合同期满,那我省湖泊生态在近10年中,不会有大的改变。等待无疑是消极的,必须筹建生态补偿机制,早解决早受益。大冶市保安湖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面有难色:“请出承包者,终止合同,意味着违约。不取消承包养殖,国家湿地公园通不过评审。这是两难选择。”龙感湖承包的村民,每年因候鸟吞食虾鳝,损失120万元。龙感湖负责人称:“养殖户要求补偿情有可原,但没有办法解决。”

  基层水务工作者待遇低。基层水务工作者不安心工作,带来的结果是乡镇水务工作没人管,湖泊泵站设施无人看护,维护湖泊生态更是谈不上。2013年,石首市基层水利站向社会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10个职位无一人报名。在其他地方,即使有人招聘上岗,往往也是不出三五个月,因条件差、待遇低,很快离开。这种情况在各县市水文站相当普遍。

  湖岸崩坍维护难。最有代表性的是监利县的老江湖、东港湖,后者因崩坍五年减少1.5万亩,严重危及湖边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此种现象虽然所涉湖泊不多,但如不及时整治,其后果会触目惊心。

  沉思

  缺乏顶层设计。这是我省湖泊的普遍现象,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带来的问题是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依然在恶化。也有做得很好的,如孝感市王母湖、野潴湖。孝感市委、市人大常委会请珠海勘测设计院和湖北省水利设计院制订的“两湖生态保护规划”,为孝感两湖的生态保护加上了安全锁,在水域蓝线、滨湖建设红线基础上,加设环湖林带绿线、30度护岸建设天线,增重防护砝码。

  但是全省绝大部分湖泊都缺乏这种长远的规划设计。很多是局部的规划,或是一个部门的规划,还有相当一部分根本就没有规划。

  近年,仙岛湖库区大搞旅游开发,各种旅游景点和设施,星罗棋布,各自为政。开发过程中,乱挖乱盖,污水随意排放,造成水土流失事件频发,水质由二类下降到三类。公安县与湖南澧县共管的牛浪湖,两省轮流坐庄,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谁也不干涉谁。

  城镇化加快带来隐忧。滨湖新城概念时尚动听,但值得商榷。采访所见,只要滨湖出现高楼大厦,湖泊必将受其伤害。所谓“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共生,水韵新城”,最后带来的大多是湖泊生态的倒退与破坏。豹澥湖、白潭湖,竹林塘湖、马昌湖、沧湖、洋澜湖等,周边都在建设开发,能否让这些湖泊在喧嚣的包裹中独善其身,可以拭目以待。

  事实证明,不开发是最好的保护。朱志龙介绍,我省湖泊分为三类:一部分沿汉江边上,主要承担蓄水防洪任务;一部分沿平原到丘陵50米等高线上;一部分在江汉平原上,为全封闭独立性湖泊。“调研发现,第二部分保护得最好。”主要在孝感、应城、天门一线。记者采访的情况也佐证了这一点。事实证明,还湖泊以清净,是湖泊之福。

  值得一提的是,罗田县曾欲斥巨资在天堂湖边建“凤凰水城”,最后被否决。天堂湖管理处负责人称:“短期效益,或许要让天堂湖付出50年的修复代价,这个账不划算。”认识多么深刻,决策多么英明!

  欣慰

  专家学者倾心参与。两年来的采访,最大的欣慰来自社会各界对湖泊的关注和支持,其中特别让人钦佩的是我省专家、学者、教授对湖泊工作的关心与投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于丹,至今已在梁子岛上度过了他21个春节;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其仁、武汉大学教授胡鸿兴、湖北大学教授汪正祥长年在涨渡湖调研……

  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民众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记者在采访中,沿湖村民积极配合采访,历数近几年湖泊所蒙之难。在黄梅县太白湖万丈湖农场三分场,记者一到,村民闻讯蜂拥而来,热情地把记者请至家中介绍情况。很多湖泊都有义务护湖人。应城市龙赛湖边成立了20人的义务护湖队,漳河水库沿村有30多人的义务护水员。

  行动

  我省湖泊资源和现状,催生了全国第一个省湖泊局的建立。省湖泊局成立以来,围绕“五保”(保面积、保水质、保功能、保生态、保可持续利用)目标,积极争取省直部门和市、县党委政府的支持,强化措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完善机制。强化各级政府目标责任状的落实,推动涉湖各市(县)建立湖泊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省湖泊局专职副局长熊春茂介绍,全省有6个市、15个县市区明确了湖泊保护主管部门。在全省范围推广武汉市“湖长”、“湖段长”制的作法。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编发《湖北省湖泊保护白皮书》。

  加强执法。为确保湖泊“数量不减少、面积不萎缩、水质不下降”,建立湖泊巡查月报制度。两年来,累计开展巡查5300余次,查案76起,39名责任人被问责。

  规划先行。熊春茂介绍,全省18个30平方公里以上湖泊水利综合治理规划已编制完成17个。启动《湖北省湖泊保护总体规划》、《湖北省湖泊水利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将全省湖泊综合治理工程纳入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

  探索湖泊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在洪湖、梁子湖通过种植水草等生物措施,强化湖泊的自净功能;在武汉内沙湖、鲩子湖、黄石磁湖开展生态修复试点,取得良好示范效应。

  畅想

  筹建千湖博物馆。湖光水色之美,令人倾倒与痴迷,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大多喜欢追寻湖泊美的足迹,行吟泽畔,留下诗文词赋和书画墨宝。这些由湖泊而产生的诗文词赋、楹联碑刻、神话传说,千百年融合、积淀成我国独特的湖泊文化。

  作为千湖之省,如何留住这样一份厚重的历史记录?筹建千湖博物馆,不失为一个最好的方法。如实现,它将成为我省湖泊保护的实物名录、提供各种湖泊生态修复的样本,成为湖泊文化与历史、民俗与特产、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大全,成为湖泊科普教育的基地。千湖之省,有必要,也有义务,更要有气魄,打造这一座属于荆楚儿女的湖泊殿堂!其入馆的湖泊,将打上铁印,如果再消失,从馆中撤离,我们该当何罪?还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

  “渺渺细雨径巷深,与君邂逅互倾心:今日离散挥雨泪,此情再诉与谁听?”亲爱的读者,我们一路走来,只是为了告别往事,去走入下一段风景。而深沉的爱,总是想像比现实美丽,相逢如是,告别亦如是。我们之间最深最重的爱,必须和时日一起成长。总有一段情,一直住在心里,却告别在生活里。忘不掉的是回忆,继续的是梦想。

(作者:记者易建新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