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湖畔野菊花。
图为:游人陶醉于大九湖。
几度风雨涅槃重生
岁月如烟云散去,为世人留下了水丰草美的大九湖。
大九湖也曾伤痕累累,甚至徘徊在生死边缘。
谈起大九湖的昨与今,曾在此工作多年的神农架林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均学不胜感慨:
上世纪60年代,神农架是华中地区重要的林木采伐区,大九湖也被轰鸣的伐木机械惊醒,众多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轰然倒下。
20多年后,大九湖着力发展高山牧场。1986年至1992年期间,开挖深沟大渠,大面积开垦人工草场,兴建了梅花鹿场和细毛羊场。但畜牧业也未能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支撑起大九湖的经济发展。
2001年,当地又开挖人工排水渠,围湖造田,建起万亩高山蔬菜基地。粗放式的农业生产,再一次重创了大九湖的湿地生态。
无序的掠取导致生态恶化。作为汉江一级支流堵河的发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大九湖湿地水面竟一度消失殆尽,各类珍稀植物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湿地功能退化加剧。
痛定思痛。我省将大九湖湿地保护与利用纳入重要日程,确立了“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方针。
2006年9月,神农架大九湖通过国家林业局审批,成为全国第四个、华中地区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次年5月,省委、省政府在大九湖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湿地保护问题,启动了一系列重大措施。2010年6月,省政府正式下文,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将人为活动回归自然规律,浅水湖泊得以恢复,湿地原生态风貌初步重现。黑鹳、金雕、灰鹤等季节性珍稀候鸟频频造访。
历经7年努力,大九湖涅槃重生,蝶变为湖北旅游的一张新名片。2009年,在“全国最美六大湿地公园”评选活动中,大九湖捧回桂冠。去年,大九湖湿地公园的旅游门票年收入从过去的10万元,增加到1130万元;旅游综合年收入从过去的50万元,增加到5600多万元。
大九湖湿地管理局副局长吴昌寿介绍,为排除人为活动对湿地的污染和干扰,大九湖周边的居民多要搬迁,几十公里外的坪阡将兴建一座文化旅游新镇。
Copyright © 2001-2019 婵犫偓閺嵮冾嚚闁艰棄妫欓〃鐔虹磾閹寸姷鎹曠紒澶嬪灦婵⊙囨嚃閳ユ彃鏁滈柡鍫濐樀濡炬椽宕楅鈧锟� All Rights Reserved
闁解偓閵夈倗鐟归柟绗涘懎寮� 闁挎冻鎷� 濠⒀呭仜閳ь剝鍋愰弫鍛婄┍閳ヨ尙鐟归柛鏂呫値鍟呴柛娆樺灥閻︼拷 闁挎冻鎷� 濞存粍甯熸禒鍫㈢磾閹存繂姣夐柣妤€鐗婂┃鈧柡瀣舵嫹 闁挎冻鎷� 缂傚啯鍨圭划鍓佹喆閸℃鍎旈柤鍝勫€诲ú鎵媼缁嬪灝璁查悹鍥锋嫹 闁挎冻鎷� 妤犵偞瀵ч幐閬嶆偨娴e喚娼掗柤鍝勫€诲ú鎵媼缁嬪灝璁查悹鍥锋嫹
闂侇垰鍊搁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2010602000206闁告瑱鎷�
闁绘鐗婂ḿ鍫熺▔閿燂拷 闁艰棄妫欓〃鐔虹磾閿燂拷 www.cnhubei.com 闁圭鍋撻柡鍫嫹 闁哄牜浜炵划锟犲触鐏炴儳澹堝☉鎾崇Т缁惰鲸寰勫鍛厬闁瑰瓨鐗犻弳鍛村磽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