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971年知青修的排水闸,仍在服役。
野性湖泊边的人们
除了李家汊、淤家汊等几个小汊子外,68岁的尹春阳承包了张家大湖的大部分面积。
去年,张家大湖的产权所有者天门市水产局,派人持GPS定位仪沿湖岸走了一圈,从早8点一直走到晚7点,实测老尹承包的湖面实有8363亩。而老尹与张店渔场租赁的合同面积仅为4300亩,承包费20万元,承包费平均每亩不足50元。
天门市水产局相关人士表示,这预示着,2015年元旦,新一轮承包期到来时,一场激烈的竞标将要发生。
也许有人会觉得,老尹占了便宜。知道内情的人说,对在湖上讨了一辈子生活的老尹来说,这是应得的,或许是上天的一种回报。
在柳河中学校长张红莲带领下,我们来到湖边的张庙村,听86岁的张金柱回忆张尹两姓充满了仇杀暴戾的往事。在上世纪30年代,张金柱耳闻目睹张尹两姓为争夺捕捞权互相械斗,死人是常事,死人的一方拖血衣划界,大湖时而姓张,时而姓尹。那时,野性的张家大湖似乎也让湖区的人们野性十足。
那时,张家庙还在,仿佛战斗时的桥头堡,可以监视湖面的一举一动。往事随风而逝,张家庙早已被拆,在他地做了学校,如今占地约两亩的台基上长满杂树。
庙的台基前,是刚刚插完秧的稻田,秧苗青青。张金柱回忆,小时候,这里碧波荡漾,长满芦苇,被称为柴山。如今车水马龙的天门至武荆高速的连接线,也是湖水。据此推算,数十年来,湖脚已后退三四公里。
死了人,打官司,花钱息事宁人,钱则摊派到各家各户。因为摊派太重,一些农户不堪负担,或将家业挑了、或摇起小舟,迁往石河等地。前年,张家修族谱,天门市石河镇、干驿镇等地均有张姓人前来续谱,祭拜共同的祖先。
张金柱说,尹春阳是个苦命人,父母从汉川沿汈汊湖来张家大湖讨业事(即以捕捞为生),才出生几个月,尹春阳遭遇父亲病死。母亲带着他和长他7岁的姐姐尹望生落户尹家咀。稍长,尹春阳就随母亲和姐姐在湖里讨业事。捕鱼、贩鱼中,尹望生结识了在九真镇开渔行的张家。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宣传感化下,尹望生率先响应婚姻自由号召,第一个从尹家咀嫁入张家,用爱情抹平仇恨。在她的带动下,尹张世仇,从此开始通婚。
跨越世仇成姻亲。尹望生的儿子、如今张庙村的党支部书记张克义和其舅尹春阳,对此均津津乐道,颇有几分自豪。
从小由母亲带着下湖讨业事,成年后,尹春阳带着五儿一女下湖,长年与张店渔场管理员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后来,尹春阳成了渔场员工,到1993年,尹春阳带领长成排的五个儿子,“出高价”承包了年年亏损的张店渔场。如今,尹春阳不时独自摇船下湖,名为巡湖,实为追怀。
去年,尹春阳投下四大家鱼鱼苗30万斤,张家大湖首次迎来人工增殖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