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的南昌“航空城”厂房。
据了解,洪都公司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奠基企业之一,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牢记航空报国的历史使命,坚持自主创新,先后研制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创下了中国航空工业史上“十个第一”的辉煌业绩。洪都公司累计研制生产了5000余架飞机,是我国教练机、强击机等航空产品器的科研生产基地,也是我国航空工业外贸出口基地。近年来,洪都公司认真贯彻中航工业“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国际航空产业链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军贸方面,走国际化合作道路研制的K8基础教练机,已销往国外数百架飞机,占同类型教练机国际市场75%的份额,不仅实现了项目的经济价值,更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伟大成就。在民机项目上,先后与众多国内知名航空制造企业开展了项目合作和开发,承担了波音747-8飞机尾段等转包生产项目。在非航空民品领域,已成功进入了GE、米其林等世界500强企业的供应链。
江西省航空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航空产业体系,同时具有参与研发、制造国产大飞机独特的区位优势。江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航空产业的发展,将航空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给予重点扶持。
2007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大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立项。同年6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原中航二集团就支持洪都公司参与大飞机研制项目任务向国务院行文,得到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高度重视。 2008年8月,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由省长挂帅、多位副省长任副组长、省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集团负责人参加的大飞机项目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同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支持洪都集团大飞机项目建设及发展意见的通知》,明确支持以洪都公司为主体参与大飞机项目,建设南昌航空城。2009年3月,江西省代表团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向李克强副总理进行了专题汇报,表达了江西省为中国大飞机争做贡献的强烈意愿和决心。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5月,洪都公司与中国商飞签署了“C919大型客机机体结构供应商理解备忘录”,成为大飞机项目前机身/中后机身唯一供应商,约占机体份额的25%,与沈飞、成飞、西飞等一起共居大飞机主供应商地位。在大飞机产业布局上,江西省搭上了首趟航班。
高标准的南昌“航空城”厂房全景图。
2009年12月23日,江西省与中航工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备忘录,双方决定共同合作,积极参与大飞机研制项目,高起点规划建设南昌航空城,支持洪都公司自用机场(青云谱机场)及生产区搬迁至航空城。
2009年12月31日,以南昌航空城为核心的南昌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2010年2月,江西省发改委备案批复了南昌航空城北区建设项目。2010年8月16日,江西省、中航工业参与大飞机项目的重要载体——洪都商飞公司注册成立,洪都商飞公司注册资本12亿元,其中江西省出资5.88亿元(占股49%)、中航工业出资6.12亿元(占股51%)。2011年元月,洪都商飞公司竞拍获取南昌航空城北区首块824亩建设用地。同年6月,建筑面积40542㎡、总投资超3亿元(其中自动化装配生产线2300万美元)的洪都商飞大部件装配厂房正式开工,拉开了南昌航空城建设的序幕。
杨力平表示,参与大飞机项目、建设南昌航空城的重要意义。参与大飞机项目、建设南昌航空城,将对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的江西省产生强有力的拉动作用,有望打造江西在中部乃至全国的又一核心竞争力。通过这一项目,可以为江西省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突破口,还将带动新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领域的整体突破,建立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链,从而进一步优化江西省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
高起点规划建设南昌航空城,将在基础条件、科研生产能力、管理创新水平以及工艺技术水平等方面加强洪都公司基础能力,使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后发先至”的优势将使洪都公司从总体规划、流程再造到厂房设备等最大程度的支撑企业“十二五”战略目标的实现,使洪都公司在行业中进位赶超,为保障大飞机研制任务的完成和江西省航空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规划建设南昌航空城,实现洪都公司生产线、试飞区整体搬迁,洪都老厂区近4000亩腾退土地将融入现代城市规划,进行综合开发,在商业价值的需求拉动下,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