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抗战口证大抢救]淞沪会战亲历者鲁鋆:难忘那段历史
发布时间:2014-09-12 07:51:18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淞沪会战亲历者鲁鋆讲述抗战故事

  记者赵秀琳 刘申 通讯员李敏 殷其红

  鲁鋆,1919年6月19日生,孝感城关人,黄埔军校第十期军官班学员,原国民革命军。9月5日,记者在孝感市孝南区电力宿舍见到鲁鋆。鲁鋆老人思维清晰、敏捷。据鲁鋆的女婿介绍,鲁鋆现在除了手有些发抖、眼睛有轻微白内障外,身体很硬朗。

  鲁鋆1936年参军,在从军经历中,淞沪会战给鲁鋆的影响最为深刻。

  1937年8月13日下午5时许,两名日本军人擅自驾车持枪强闯虹桥机场警戒线。当时,中日双方关系非常紧张,日本军人的挑衅行为,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线。

  8月13日下午,中日双方开会谈判,但交涉与谈判极端困难。当日,日军遂以虹桥机场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略战争,大举进攻上海。

  8月14日,中国政府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明确表示了“抵抗暴力,抗战自卫”的立场和决心,“八·一三淞沪会战” 爆发,中日两国全面战争开始。 

  当时的鲁鋆,正在陆军炮兵学校重炮兵团学无线电通信,对前线的情况比较清楚。

  “那时候日本的飞机日夜在头顶盘旋,我所在的部队是中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打仗都用重炮打击日本战舰,让日本人不能登陆上海。”鲁鋆介绍,因为自己处在战争前线中的第四道防线,所以有幸生存了下来。

  “那次战争持续3个多月,我们死伤30多万人,遍地都是尸体。” 鲁鋆说,淞沪会战是一场惨烈的保国战,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的抗战英雄将领黄梅兴,率领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以及千千万万的抗战英烈,他们为保卫大上海抛头颅、洒热血。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重炮兵团10月份三炮击沉日舰一艘,上海各报宣扬胜绩。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鲁鋆唱起唱遍全国的《八百壮士》,豪情悲壮溢于言表。

  淞沪会战轰动全国,老百姓都被抗战将士们的英勇无畏所感动。上海郊区、镇江、苏州、昆山等地群众自发购买慰问品慰问士兵、将领。

  “为了保卫祖国,中国的士兵不怕死。”鲁鋆建议大家去上海的时候一定要去参观淞沪会战纪念馆,那里的一切能见证那段难忘的历史。

  淞沪会战结束后,鲁鋆转入步兵,辗转河南、湖北、重庆等地军界供职。

  1939年,正值国共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已逾二周年之际,在宜昌任荆宜师管区第三团中尉连的鲁鋆在参加“国父”纪念周活动时,认识了地下党员张传心。经过数月的交往,鲁鋆携带张传心的亲笔信拟谒见董必武,前往陕北入抗大学习。因川江水涨,行程延误,鲁鋆错过入抗机会。

  恰逢黄埔军校军官班第十期招考学员,鲁鋆以第三名的成绩考上黄埔军校,1941年被分到黄埔军校陆军第九师部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鲁鋆离开重庆到武汉工作。解放后,鲁鋆回到家乡,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因历史变革,鲁鋆留存的很多抗战时期的重要物证及史料被遗失。

  退休后,鲁鋆笔耕不辍,将自己多年的所见所闻一一付诸笔端,他收藏的文史资料和手稿多次捐赠给大学图书馆,很多重要手稿被收藏采用。1995年,鲁鋆撰写的《八·一三上海抗战》被上海“淞沪会战纪念馆”收藏。

  如今,年近百岁的鲁鋆仍坚持看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抗战的那段难忘历史,已深深植根在鲁鋆的血脉中。

鲁鋆保存的淞沪抗战纪念馆文史资料收集收据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