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闻发布会
专题
荆楚网视
电影风向标
播客
访谈
金融
房产
汽车
旅游
女性
彩票
手机荆楚网
食品
媒介
襄阳
宜昌
亮盾网
视界
网上湖北
楚天都市网
金网
东湖评论
东湖社区
微博
科教
文化
企业
健康
IT
English
法治
新闻中心 > 绿满荆楚-荆楚网专题
更多

桂花林场

全人工造林林场

发布时间: 2015-05-05 18:35 来源: 湖北日报 进入电子报手机看新闻

图为:鸟瞰桂花林场。

图为:198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桂花林场。

图为:杜鹃花廊。

图为:记者采访护林老人熊学军。

图为:候鸟天堂

  湖北日报讯(记者 姜月波 胡琼瑶 通讯员 汪淑琴)造访桂花林场,撞上了2015年的第一场大雪,银装素裹之下,这个全国三大示范林场之一的绿色天堂,被装扮得分外妖娆。登高望远,林海摩天,或许这里没有黄山的俊秀,也难攀泰岳的霸气,但它的自然与朴实无从替代。一穷二白,从无到有,咬定荒山不放松,半个世纪的筚路蓝缕,桂花林场再次演绎了从荒山秃岭到林海碧波的跨越。绿色,在这里的内涵丰满,它是一种色彩,一道风景,更是一种意志,一种精神追求。

  “红旗渠”般的绿色奇迹

  “全国有一万个这样的林场就好了。”1984年冬,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桂花林场时倍加赞赏,如此感慨道。

  总书记春风般的话语犹在耳边,是对桂花林场的肯定和赞美,也是对全国林业的指点和期盼。

  多么珍贵的记忆,党的领导人曾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来到这里,这是一份何等厚重的关怀。直到如今,胡耀邦曾经下榻的林场洪家岭宾馆,依然保存完好,以其简朴和纯真的仪态笑迎四方来客。

  一片林一道风景,脚下的这片绵延百里的茂密森林,曲径通幽,沟壑纵横,漫石穿涧。随行的桂花林场管理局局长黄威告诉我们,桂花林场不是自然鬼斧神工之作,是半个世纪以来,一代一代林业工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锄一棵造出来的。

  曾经,满目疮痍,树竹难寻,杂草丛生,没有路,没有车,更没有机械,只有一群激情的造林汉子,携着“红旗渠”般的士气,誓将荒山变绿海,我们不知他们的名字,却知道他们步履坚定。

  林海作证,万木霜天竞自由,15万亩绿场,近3亿元资源总值,铸刻着47个春秋、几代林业工人的艰辛与付出。

  置身其中,凝视着拓荒者的业绩,我们在头脑里仔细描绘着这片林海的模样: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繁多,200多种珍稀动植物,260万支楠竹,48万立方米的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高达90%,这片绿色的海洋成了鄂南一道天然屏障。

  风雨沧桑,桂花林场铸就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上世纪七十年代,林场带动了所在的桂花泉镇就业和经济,最鼎盛时期被称为“崇阳的小香港”,2003年更名为湖北省桂花林场管理局。1986年桂花林场被国家林业局定为全国三大示范林场之一,蜚声国内外,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和日本、法国、加拿大等41个国家和地区的林业专家前来参观考察,观摩学习,赞叹为“中国奇迹”!

  沐浴这绿,品味这绿,追溯着这绿。树与竹构成的世界,挺立出一座没有文字的纪念碑,一部改造旧山河的编年史。

  绿了青山白了头

  40余年来,66岁的老人熊学军只倾心两件事:种树、守山。一双布满厚茧的双手,竟在这片荒山上栽下了近10万棵树。

  为了探访老人,我们的车在茂密的竹林迂回蜿蜒近半个钟头,突然车头一转,几间护林工棚出现在眼前。老人刚巡山回来,准备生火做饭。房间简陋至极,一张床、一张桌、一团柴火,墙角放置着砍刀、斧头、挑箕、水壶等巡山“四件套”。老人说,每天从早6点到晚5点是巡山时间,行程20多公里,一年365天,除了初一回家吃顿团圆饭,其余的时间全部交付给了这片林子。

  夜幕降临时,是老人最寂寞的时段,唯一相伴的是一台老旧收音机,这也是老人连通外界的唯一工具。

  深居茫茫林海,独享一份宁静。但熟知的人都知道老人有个爱树如命的脾气。有一次,他哥哥想做几件家具,便开着车上山砍树,正碰上熊学军巡山。他二话没说,上前夺下哥哥手上的斧子,并厉声警告。为这桩小事,两兄弟三年没讲话。从那以后,再没人敢打树的主意。“这些树都是我看着长大的,不亚于我的儿女。”从27岁第一次踏进这片林子,熊学军便眷恋上了这里,虽已到了退休年纪,却因难舍这片林子,主动要求不拿工资回来看林。无私的林场精神、坚韧的珍贵本色,在一任一任的传棒接力中发扬光大。

  全场有100多名像熊学军这样的森林卫士,他们把青春留给了青山绿水,在与世隔绝的生存环境中,摸索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育苗和造林技术。如今,1000多公顷的树木已进入中龄期,最高的达20多米,胸径达两三米,被誉为江汉平原的生态屏障,所产生的生态价值更远远超过其经济价值。

  绿了青山白了头,护林人大多数都步入晚年,身影渐渐蹒跚,他们心中依然牵挂这山、这林……黄威局长告诉我们,护林工人的平均年龄达到47岁,由于条件艰苦、待遇较低,难以招到人,从接管这片林场开始,“后继无人”的忧虑便久久地困扰着这位林场当家人。

  “编织长城”隔火患

  桂花林场地理位置特殊,与周边乡镇田地犬牙交错,民居绕山而建,人为活动频繁,尤为要命的是,山脚下布满了一点即着的芭茅草,可谓“危机四伏”。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万顷森林毁于星火。1963年一场大火,无情地将桂花油茶场烧为灰烬,漫山遍野的滚滚浓烟至今让老一辈林场人无法忘怀。

  火灾,成了桂花林场最危险的敌人,防火手段也逐渐从被动转向主动。桂花林场有一套独特的“防火秘诀”——生物防火隔离,通俗一点讲,就是利用木荷、油茶等植物的抗火、耐火特性,在容易起火的田林交界以及山脊营造防护林带,可将火源阻隔,不致蔓延。

  在桂花森林公园的半山腰脊上,我们一睹了森林“卫士”的真容——一排排“皮肤”呈深褐色、高大威猛的荷木,叶冠彼此衔接,构建了一张强大的森林生物防火网,为了确保荷木下面不长草和其他植物,林场工人每隔一段时间会对荷木地面作一次全面清理。

  在现场,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试验,用打火机去烧木荷树叶,试了几次,都无法点着。黄威告诉我们,木荷易于栽植,生长较快,只要科学管护,也可成林成带,同时木荷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树冠优美,花香素雅,每到夏天,森林里便多出了一片白色的花海。

  这条400多公里生物“编织长城”,是我省乃至全国最长的生物防火隔离带之一,引得全国各地的林场纷纷前来学习考察。

  如果说,森林“卫士”是静态的防火墙,而森林扑火队员则是动态的救火墙,桂花林场有扑火队员40多名,他们装备齐全,随时待命,执行着一项又一项紧急任务。

  动静相宜,防患未然,50多年来,桂花林场从未发生过一次火灾,堪称奇迹。

  变“卖山头”为“卖生态”

  事物的发展总是波澜曲折,桂花林场先后走过了起步、创业、快速发展时期,然而,跟所有国有林场一样,一道“全面禁伐”指令让原本靠砍树生存的

  桂花林场瞬间“断粮”,财政补贴寥寥无几,100多名林场职工吃饭都成问题。

  不转型就没出路,不改革就没饭吃。桂花林场寻找属于自己的转型方式,大力发展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率先走出了一条改革的路子。隐隐约约中,林场人逐渐意识到,这些或许只能起到辅助性作用,而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必须来一场更深刻的改革。

  恰逢此时,一些地方的森林旅游业异军突起,深深地撞击着桂花林场人,黄威坚定地认准:国有林场要想生存,必须将森林资源转换成观赏资源,发展旅游业,变“砍树”为“看树”,变“卖山头”为“卖生态”。

  看树,怎么看?领导迷茫,职工疑惑。在多次调研后,他们申报国家3A级森林公园,在华中旅游博览会上设立专区,开发相应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重金打造包装、重磅宣传推介,一系列举措紧锣密鼓地付诸实施,这片半梦半醒的鄂南沃土渐渐苏醒,在喧闹中开始舒展筋骨。

  让人沉醉山水不思归,是每个桂花人最务实的梦。再次创造一个新时代的奇迹,桂花人一定能!“这里充满了神奇,这里是绿色天地,我愿把生命和你紧紧连在一起……”嘹亮的桂花林场之歌响彻山谷,久久不息。

  面积

  10000公顷

  前世今生

  桂花林场前身为桂花油茶场,1964年改建为国营桂花林场,1970年7月,国营双泉林场并入桂花林场。1970年3月,洪山林场并入,组建“湖北省国营崇阳县桂花林场”。

  2003年,更名湖北省桂花林场管理局,下辖南山、百花、洪下、江泉四家林场。

  特色名片

  桂花林场是我国少有的全人工造林林场,曾被确定为全国三大示范林场之一。

  胡耀邦总书记视察过的我省唯一林场,曾经是林业部直管林场。

  有楠竹1952亩,是全省森林公园中面积最大的。拥有1100亩原生苦槠树群落。

  咏桂花林场

  赵辛初

  一叶轻舟踏浪来,青山环水水环山;茂林修竹如沧海,世外桃园只等闲。

  (作者黄梅人,曾任湖北省委书记。)

(本文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杨威)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收藏本文]
精彩新闻随手看,订《湖北早晚报》,每天0.1元
电信手机用户输入手机号直接订阅:  
多媒体报纸:桂花林场
更多关于 桂花林场;楠竹 的新闻
手机报

移动: 湖北手机报:发送 HBSJB 到 10658000
楚天都市手机报:发送 CTDSB 到 10658000
湖北惠农手机报:发送 HBHN 到 10658365

电信: 湖北早晚报:发送 CZW 到 1065970107
湖北早晚报短信版:发送 88 到 1065970100
天翼健康生活手机报:发送TYJK到1065926858

联通: 联通手机报-湖北日报:发送 HB 到 106558666
联通手机报-楚天都市报:发送 Z 到 106558226
联通手机报-楚天金报:CT 88 到 1065970100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 广告、合作联系:(027)
  • 3C:18971218899食品:88568405法治:88568409
  • 健康:13554152788产经:88568401教育:88568415
  • 汽车:88568172女性:88569477金融:87130299
  • 旅游:88569468文化:88569462网上湖北:88568400
  • 无线新媒体:88567715视频:88569476企业:88568456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视觉
更多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湖北楚天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版权为 湖北日报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员招聘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采购中心 - 2001-2006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