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闻发布会
专题
荆楚网视
电影风向标
播客
访谈
金融
房产
汽车
旅游
女性
彩票
手机荆楚网
食品
媒介
襄阳
宜昌
亮盾网
视界
网上湖北
楚天都市网
金网
东湖评论
东湖社区
微博
科教
文化
企业
健康
IT
English
法治
新闻中心 > 绿满荆楚-荆楚网专题
更多

大口国家森林公园

小武当

发布时间: 2015-05-05 18:53 来源: 湖北日报 进入电子报手机看新闻

身后的这一片林子,就是由他们亲手栽种、抚育成长起来的。

 

他们是拓荒者代表(由左至右):张德志71岁、马德运80岁、张思华72岁、蒋文祥66岁、李伦安63岁。

 

云台观夫妻瞭望哨(汪洋与妻子刘兴忠)。

 

泡桐树

 

对节白腊群落

  湖北日报讯(记者 张鸿)“石城春雨润,大口烟树多”。今日大口,在诗人的眼中,是个山色迷离、充满诗情的所在。然而50多年前的大口,却是另一番景象。林场元老级职工、80岁马德运回忆,上世纪50年代建石门水库,大口山上的树木全部砍伐光了,尽是些茅草和杂灌。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大口如今由荒山秃岭变得郁郁葱葱,无山不绿,成为江汉平原上首个国家森林公园。

  奉献终生的知青们

  71岁的张德志,来自汉口万松园,首批知青。50多年过去,他仍然记得到达林场的准确日期:1963年6月12日。那时他19岁,初中毕业。“从城里下来,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生活也不适应。”他主动向老工人学习,从工人、事务长、副队长到1966年当上生产队长,天天挖窝栽树。

  老伴魏仁学,也来自武汉。为了与相爱的姑娘厮守在一起,张德志放弃了次年保送到林校学习的机会。1985年,已经当上副场长的他和妻子又有机会调回城里,但林场需要他们。他们便愉快地留下来了,一直在林场干到退休。

  如今,儿子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姑娘在广州工作,条件都很好,但他们两老选择留在林场安度晚年,“林场是我们的归宿!”

  不愿离场,不只张德志夫妇,黄少清也是再也没有走出大口林场的知青。

  1964年刚刚中学毕业的黄少清,就报名到了大口林场。那年他只有17岁,怕父母不同意,自己悄悄地跑到派出所下了户口。

  肩扛一把挖锄,手拿一把镰刀,背挎一个装树苗的篓子,每天早上5点吃完饭就上山。黄少清成为造林大军的一员,割草,挖窝,栽树,一天下来,手上全是血泡,痛得钻心。一冬一春下来,一双稚嫩的手全是硬梆梆的老茧。

  40多年来,他亲手栽种、抚育了各类树木10万余株。

  70年代,知青返城。妹妹来信说,你还守在林场干什么?黄少清思前想后,还是舍不得离开大口!

  1998年,已是50开外的黄少清主动请缨,到无人愿去的云台观瞭望哨当防火护林员。没有水源,不通电,米菜都要自己扛上山。

  2004年春节,儿子从外地回家过年,母子俩等他下山吃团圆饭。饭菜都凉了,他却打来电话说:今天火险等级高,不能下山……

  没有一丝懈怠,他换来了整个林场森林资源的安全,连续6年被评为林业局先进工作者。

  让我们记下将一生奉献给大口林场的知青们,他们是蒋文祥、张德志、魏仁学、袁玉珍、黄少清、沈重汉、陈世雄、李亭华、李朝惠、李福鹏、熊泽忠(去世)、陈孝忠(去世)。

  对节白腊的拯救者

  来到九级天溪,由于连年干旱,这里已经看不到瀑布倒挂、天池盈溢,只有涓涓细流从石缝中溢出,天池已变成了小水潭,但泉水依旧清澈透明,可喝可鉴。嶙峋岩石之中长出的森林浓密而苍劲。

  徐洪成场长指着一处高大的树丛说,这就是对节白腊,原生种群。

  1975年,湖北农学院副教授苏丕林率林校学生来此实习,在乌龙台龟山下发现了这种树,将其枝、叶、花、果标本分别寄到中国林科院等科研单位,经反复鉴定,确认其为木犀科白腊树属新种。因其枝条对称生长,将其命名为对节白腊。对节白腊只在钟祥市和京山县海拔200米至500米的低山地带分布,非常珍稀,1989年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被称为植物活化石。

  据勘测,大口林场有原生对节白腊2200亩,其中集中连片的105亩,200年以上的大树50余株,50年以上1000余株,30年以上的2500株,林内更新良好。

  该树木材坚韧,防虫防腐,是制作家具的优质材料;树形典雅,枝盘俊逸,是绿化美化环境的优良树种;树桩耐修剪,易造型,是制作盆景的上品。

  1990年,大口林场采用无性繁殖扦插育苗,成功率达90%以上。2002年,建立对节白腊采种基地7公顷。

  如今,对节白腊繁殖技术被当地普通人掌握。在钟祥、京山两地,到处可以看到那独茎向上、密密麻麻的对节白腊苗圃。

  对节白腊人工繁育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原生树种的盗取。弥足珍贵的原生对节白腊免遭灭绝,大口林场功不可没。

  松毛虫逼出来的混交林

  上世纪60年代,林场大力引种马尾松,发展到4万多亩,绿化荒山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那就是松毛病虫害。“一棵树上几千只,将马尾松针吃个精光。每年用飞机喷洒666、敌敌畏,但作用不大。”

  73岁的原场支书、高级工程师张思华回忆说,“马尾松枯死后,周边村民用板车拉回去当柴火烧,驴子都拉死了。林场损失8000多亩森林。”“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鸟治虫”。1973年林场成立白僵菌厂,在吕昌仁教授指导下,攻克了二级液体菌种培养技术难关,使生产成本由每吨800元降到350元以下。1976年,工人们首创室外露地大床生产白僵菌技术。1977年,技术员何乃昌发现石灰能抑制杂菌生长而促进白僵菌生长,提高了白僵菌产量和质量。1979年,林业部专家鉴定,菌孢子含量由原来每克120亿,上升到190亿,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983年,林场又开始研究灰喜鹊防治。次年工程师马庆祥、职工张振海研究获得成功,60多只人工驯养的灰喜鹊受信号指挥,到指定地点放飞和收回。据观测,一只灰喜鹊一天可捕食松毛虫50多条。

  长期猖獗的松毛虫病到80年代末期基本得到了控制。

  但树木有病不如无病。从60年代末开始,林场从美国引进抗松毛虫的湿地松、火炬松;又从湖南引进湘杉更换马尾松。湘杉成活率高达95%以上,成为林场当家树种。经过6年四次杉树种植大会战,湘杉发展到2万多亩。

  至此,林场植树造林、消灭荒山的任务全部完成,森林也从单一的马尾松转变为针叶、阔叶混交林,病虫害发生率大幅降低。

  大口史上并无楠竹,1975年从石首引进,在乌龙洞、白鹿寺、尖山地带多水处科学种植,发展到近千亩。高大葱郁的楠竹林如今成为林场美景之一。“湘杉、楠竹北移成功,打破了江南树种不能在江北种植的神话,这也是大口林业史上的亮点。大口林场试验成功后,其它地方才开始陆续引种推广。”工作了43年的“林二代”李伦安说。

  打造全新的生态旅游

  年还没有过完,大口林场长岭村的农田里已经机声隆隆,数辆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为汇源果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铺垫”。

  大口林场将下属长岭村1万多亩土地整体流转,价格每亩1000元。村民除了土地流转费外,还可以在汇源果业打工挣钱。

  汇源果业与荆门市签订协议,经营生态旅游休闲农业,总投资达到142亿元,其中在大口林场投资50亿元。

  徐洪成带我们来到石门水库边,参观汇源公司正在建设的五星级大酒店。他说,下半年就可以正式营业。汇源果业还将在此经营生态养殖、水上旅游等项目。

  林场场部600亩土地不久将变身为风情小镇,今年动工。徐洪成说,规划实现后,这里将是大口最有魅力的地方。

  大口林场数万亩森林资源,汇源果业不砍一棵树,以年每亩30元价格补偿,经营50年,林场仅此年收入就在300万元,还有森林资源管护费,暂定每年120万元。“先有云台观,后有武当山”,云台观是钟祥人引以为豪的所在。汇源果业计划今年开始恢复云台观建设工程。“体制不变,牌子不摘,职工收入只增不减。”大口林场迎来历史上第二次转型:从森林资源管护升级为生态旅游经营。

  大口林场,走好!

  面积

  6333公顷

  前世今生

  大口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钟祥市东南。1957年,省国营太子山林场在此建立刘家石门分场。1958年分场先后归荆州、钟祥管辖,一度改为独立林场,旋即归属盘石岭林场。1959年改名为国营大口林场,面积6.3万亩,直属钟祥县领导。1995年7月成立大口国家森林公园。

  特色名片

  云台观,位于大口林场聊崛山(撩崛山)主峰至高处,唐代贞观初年启建道观,据诗“雾锁云台”而命名。明代达到鼎盛,为道教圣地,有“小武当”之称,嘉靖皇帝登基之前曾在此修道。至清代衰落,今剩残墙、石碑。

  对节白腊原生地,面积有 2200亩,1975年被发现,1979年命名,1989年作为国家保护珍稀植物载入《中国植物白皮书》。

  引种湘杉、楠竹成功,打破了江南树种不能北移到北纬30度以外栽种的神话。

  诗吟云台观

  明代户部尚书 孙文

  撩崛山高锁翠烟,名从左氏至今传。兵屯楚伯雄风远,运起兴藩王气先。倦鸟知还搜古木,神龙或跃在深渊。春游未尽登临兴,还拟中秋看月园。

(本文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杨威)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收藏本文]
精彩新闻随手看,订《湖北早晚报》,每天0.1元
电信手机用户输入手机号直接订阅:  
多媒体报纸:大口国家森林公园
更多关于 大口国家森林公园;钟祥 的新闻
手机报

移动: 湖北手机报:发送 HBSJB 到 10658000
楚天都市手机报:发送 CTDSB 到 10658000
湖北惠农手机报:发送 HBHN 到 10658365

电信: 湖北早晚报:发送 CZW 到 1065970107
湖北早晚报短信版:发送 88 到 1065970100
天翼健康生活手机报:发送TYJK到1065926858

联通: 联通手机报-湖北日报:发送 HB 到 106558666
联通手机报-楚天都市报:发送 Z 到 106558226
联通手机报-楚天金报:CT 88 到 1065970100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 广告、合作联系:(027)
  • 3C:18971218899食品:88568405法治:88568409
  • 健康:13554152788产经:88568401教育:88568415
  • 汽车:88568172女性:88569477金融:87130299
  • 旅游:88569468文化:88569462网上湖北:88568400
  • 无线新媒体:88567715视频:88569476企业:88568456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视觉
更多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湖北楚天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版权为 湖北日报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员招聘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采购中心 - 2001-2006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