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省驻农村工作队(扶贫工作队)工作交流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第70期]黄州区:坚持精准发力 推进产业扶贫
发布时间:2016-07-18 17:32:06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省驻农村工作队(扶贫工作队)

  第70期(总第94期)

  湖北省驻农村工作队(扶贫工作队)办公室        2016年6月28日

  ○ 黄州区:坚持精准发力  推进产业扶贫

  ○ 夷陵区:以信息化引领新一轮“三万”活动

  ★ 简  讯

  黄州区:坚持精准发力 推进产业扶贫

  自第六轮“三万”活动启动以来,黄州区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坚持科学规划引领,精准发力推进,促进精准扶贫与第六轮“三万”活动相结合,涵养“造血”功能,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路子。当前,全区已培育主导产业50多个,带动2858个贫困户、7853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一、坚持规划当头,推进精准定位。一是规划产业方向。黄州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突出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品种优势、市场优势、生态优势,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锁定五大业态,即服务市民休闲旅游的休闲观光业态,包括观光农业、采摘农业、体验农业等;服务市民生活消费的有机农业业态,包括有机蔬菜、水产养殖等;服务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业态,包括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种养基地、农业物流等;服务个性消费需求的特色农业业态,包括特色水产、特色林果等;服务保护环境的生态农业业态,包括林地、湿地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二是规划发展模式。重点推广三种模式,即“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互联网+”模式,做到有市场主体牵引、有知名品牌推广、有产业基地支撑、有产业链条发展、有资金政策保障。全区发展千亩蔬菜基地12个,年蔬菜种植面积10万多亩;水产养殖面积10万多亩,幸福鱼苗孵化是全省最大的专业鱼苗孵化基地之一,被列为全省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建成千头牧场4个,存栏奶牛3000头;建设了千叶湖、东方园林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绿福湾”牌有机蔬菜、“楚福园”牌虫草鸡蛋、“蜂三宝”牌蜂蜜等特色农业品牌;支持黄商集团搭建电商平台,建设黄冈电子商务科技创业园,实现电子商务立足本土、深耕乡村、覆盖全省的目标。三是规划空间布局。坚持城乡统筹,突出重点项目,推进“一片三带”,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一片”即叶路洲,“三带”即黄上公路、江北公路、城东公路现代农业示范带。总体思路是以都市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为基础,植入环境、文化、景观等资源,增加创意,农旅结合,促进休闲观光农业成长壮大。已委托北京龙安华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整体规划城东公路生态经济带,全长22.3公里,面积3万亩,总投资24亿元,沿巴河进行布局,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建成后将是鄂东地区最大的生态观光旅游基地;委托中国农大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华科本立道生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博克景观艺术设计工程、武汉五化合一等公司对全区14个乡村进行规划设计,做好示范先行、以点带面,全区域、全方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坚持业主当家,壮大市场主体。一是“引”。全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实行专班招商,分工精细、责任明确、任务具体,先后引进投资300亿元的晨鸣纸业、投资20亿元的海吉星农产品物流、投资10亿元的伊利酸奶、索菲亚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工建设,索菲亚去年底投产生产。二是“育”。大力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和现代职业农民。种养殖业是黄州区的传统产业,今年立足于提升传统农民,引入新型农民,着力培育一批骨干农民,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化,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扩大生产规模。全区在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机服务业选聘了51名技术指导员,遴选了710户科技示范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人。同时,不断加强对现有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选派14名技术骨干到华中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知识更新培训。三是“联”。有力串联农民及专业合作组织抱团发展。引导确立“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支持农业、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扶持农民”的指导思想,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来抓,引导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全覆盖工程”,实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功转型。当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0多个,成为产业扶贫的排头兵。第六轮“三万”活动开展以来,黄州区陈策楼镇陈家寨、阮家湾、雨山寺、李家湾、豹子垴等村集体发展了林果和湘莲专业合作社,莲子合作社种植莲子近1万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坚持基地当道,夯实发展载体。一是建立种养殖基地。围绕农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十大类种养殖基地,推广标准化种植模式。即:粮棉油高产基地建设,共建立粮棉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6个,示范片区面积达到 6.6万亩,涉及1.5万户;黄州萝卜和叶路苏蒜良种繁育基地,提纯复壮恢复种性;蔬菜新品种示范基地,在袁家铺百蔬源蔬菜基地引进多种示范新品种,推广面积达2000亩以上;油菜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示范和超早熟直播棉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基地;玉米主导品种春播覆膜栽培示范和青贮玉米一年三熟制种植基地;“籼改粳”示范及开展中稻、棉花、油菜、玉米品种的试验示范基地,面积1400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已发展“150”养猪、153”蛋鸡养殖、“1235”养羊等模式31栋,“165”肉牛、“156”肉鸡、“168”肉鸭等300多家,创建部级、省市级畜牧业示范场50多家;莲虾鳅、稻虾鱼鳖共生基地;千亩对虾养殖基地;幸福鱼苗孵化基地,面积5000亩;苗木花卉基地,面积2万多亩;东方园林建成4000亩苗木种植基地、2000平方米交易展示中心;引导和扶持全区建成林果、林苗基地7000多亩,林业育苗面积超过1.2万亩。二是建立工业加工基地。按照“两转四用”的思路,推进建设“个十百千”、“四个一批”工程,以南湖工业园、禹王工业园二大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基地。争取省委财经办(农办)支持,安排4000万元省级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周转资金,锁定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牵住“牛鼻子”,形成了粮食、油料、饲料、森工、纺织、水产、食品、牛奶等涵盖种植、畜禽水产养殖、林木、农产品加工及流通等产业,带动农户2万多户。三是建立休闲旅游基地。抓好陈潭秋故居旅游综合开发、农家乐以及特色种养基地项目,丰富休闲旅游资源。在陈潭秋故居旅游综合开发片区方面,将陈潭秋故居建成省内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鄂东地区“红色旅游”品牌,今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完善陈策楼村“红色飘带”规划蓝图,打造农业旅游示范点,正在推进之中。在兴办农家乐方面,充分利用本地山水自然资源、农业规模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和民俗人文资源,推进长耀明科普旅游区、春阳农业观光园、千叶湖农业生态园等乡村旅游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服务质量,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还开发出万亩莲花、蔬菜基地,百家农家乐基地,以及桃、杏、李、柿、草莓、葡萄和猕猴桃等小果园基地。

  四、坚持机制支撑,凝聚扶贫合力。一是建立“三万”工作队员“联帮问到”工作机制。“三联”机制即区直单位联系企业(项目)、党员干部联系村组(社区)、普通党员联系居民群众;实现“三帮”目标,即帮助村(社区)实施一个普遍关心的民生项目、帮助每户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帮助每家发展一个主导产业;开展“三问”走访,即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推进“三到”行动,即群众路线做到底、群众工作做到家、群众服务做到户。全区召开会议500多次,“三万”工作队员走访农户18339户近5万人,发放宣传资料3万多份,宣传政策近100条,为群众释疑解惑5万多件,发放慰问金157.56万元,慰问物资折合143.70万元。二是建立产业精准扶贫“五位一体”机制。即政府引导、市场带动、农户受益、银行支持、保险参与,共同推进。全区参与脱贫攻坚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达到 200多个,带动贫困户800多户、4000多人增收脱贫。对“三万”活动拟办实事项目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群众需求,进行总体策划,实行民主决策。对决定实施的项目围绕“五个一点”的办法全力破解资金瓶颈,拓宽筹资渠道,全面筹措建设资金。在第六轮“三万”活动中,黄州区委、区政府共整合水利、林业、旅游、发改等涉农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为产业扶贫提供了坚实保障。三是建立各项长效机制。完善了农村环境保洁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产权到户、挂牌定责、利益共生、包保存活的林木管护机制;建立精准帮扶机制,精准确定扶贫对象,落实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保证进退有据、应扶尽扶,推动帮扶措施精准,推动责任落实精准,推动驻村干部真正驻扎在村、下沉到户,不脱贫不撤组,引导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围绕稳定脱贫的刚性承诺,按照“一事一主体、一主体一责任人”的原则,规划到村、落实到人,做到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到“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确保全区第六轮“三万”活动扎实推进。

  (黄州区“三万”办供稿)

(作者:  编辑:何鹏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