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新时代湖北讲习所

立政德让政治生态清风常在

发布时间:2018-03-20 07:08:38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讲习嘉宾

  洪向华 中央党校督学组督学、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政党、领导科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人民日报》《求是》《党建研究》等权威报刊发表论文、译文200余篇,主编《复兴之路》《聚焦中国经济社会大转型》《领导干部三严三实读本》等30余部著作。2013年获“全国优秀中青年领导科学专家”称号。2014年被中宣部理论局推荐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宣讲专家。

  提要

  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政德建设对政治生态形成至关重要

  记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一直是党中央常抓不懈的大事。新的起点上,再次强调“政德”,有怎样的深意?

  洪向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的“德”,一直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强调政德,用意颇深,给新时代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政德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政德如何,对政治生态的形成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促进了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但是也要看到,影响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的消极因素尚未根除,一些地方和部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然多发,“四风”问题反弹回潮隐患仍然存在。政治生态的形成决非一日之功,需要久久为功,才能善作善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德,说明了政德建设在修复政治生态,维护政治生态长久清明中的重要作用。

  良好的政德是领导干部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完成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创造新时代的新业绩。“德不配位,必有灾殃”。领导干部只有自觉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德,才能真正干出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政绩。政德影响民德,政风引领民风。“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最终形成国泰民安、河清海晏的盛世景象。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鲜明指向性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分别针对什么提出的?有怎样的现实指向?

  洪向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在大德、公德、私德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党的形象,必须予以揭露和抨击。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党员干部最大的德。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大德缺失。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甚至故意模糊立场、耍滑头;等等。党员干部在大德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如果不克服就会政治上迷茫,经济上贪婪,作风上堕落。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明大德,这就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公德就是宗旨意识。目前,有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突出表现为: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既没爱心又没耐心,对苦难群众的疾苦更是不闻不问;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不尊重群众的感情和人格;有的甚至与民争利,侵犯群众利益。老百姓说,以前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在是“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不办”。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守公德,这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私德就是领导干部的个人操守。目前,有些领导干部在个人操守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在物质生活方面追求奢侈豪华,追求个人享受;在精神生活上追求低级趣味,沉溺于灯红酒绿,迷恋于声色犬马;品行不端、生活奢靡、道德败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严私德,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

  从小事做起,多积尺寸之功

  记者:在“严私德”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再强调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并强调官员要从小事做起,“多积尺寸之功”,看似只是领导干部个人的小事小节,为何如此重要?

  洪向华:有人认为,人都有七情六欲,领导干部也是人。他们在生活问题上出点事不应该大惊小怪、紧抓不放。殊不知,小事与大事是辩证的,小事可以变成大事,小洞不补,大洞就会吃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从大量被查处的领导干部犯罪的案例来看,一些领导干部的堕落都是从生活不检点开始的。有的领导干部认为自己有能力,也干了很多事,吃点喝点拿点,算不了什么。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和“老板”“大腕”称兄道弟、吃喝玩乐,一步一步被这些人拖下水,逐步丧失了原则,丧失了人格,丧失了党性,被他人操纵,拿自己手中掌握的资源和权力与居心叵测的人做交易,逐步走向罪恶的深渊。

  越是隐藏的东西越能看出人的品质,越是细微的情节越能显出人的灵魂。小事当慎,小节当拘。领导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领导干部为人处事一定要谨慎细致,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切实做到慎独、慎欲、慎微、慎交友。要慎独,不仅在公开场合、集体活动和有人监督的时候,要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在远离组织、其他场合和无人监督的时候,也要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要慎欲,领导干部要着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千万不要做欲望的奴隶,最终为欲所害。要慎微,谨防小恶积大恶。要慎交友,善于交益友、诤友,择善而交,闻过则喜,而不是交一些利友、损友、酒肉朋友。领导干部还要学会拒绝,该狠的时候就狠一点,不要被人情和面子所累,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避免制度沦为“稻草人”

  记者:在强调全面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背景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建设越织越密,为何还如此重视“德治”的重要作用?

  洪向华:“徒法不足以自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制定了大量的党内法规,有力地推进了全面从严治党。但是,这些制度要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主体的素质、人们的法律意识等。这其中主要的就是道德律令。政德是从政之魂,如果领导干部没有好的政德,不去执行规章制度,制度就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政德问题,认为治党治国之要,在于“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这就是说,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促进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

  领导干部要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加强自律最重要的是要有敬畏之心。既要敬畏人生、敬畏权力,又要敬畏法纪、敬畏人民。静坐常思己过,经常检视自己思想是否和党员干部的要求相符合,自己的行为是否逾矩,是否做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党章党规、宪法法律是最重要的外在约束机制,党员干部加强他律就要既遵守党章党规,又遵守宪法法律,努力做到遵守党纪国法不动摇,执行党纪国法不走样。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艾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