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新时代湖北讲习所

脱贫攻坚不能“小马拉大车”

发布时间:2018-04-21 14:00:57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提要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咬定总攻目标,严格坚持现行扶贫标准,不能擅自拔高标准,也不能降低标准。要整合创新扶持政策,引导资源要素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精准施策,有效帮扶特殊贫困群体。

——2018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

既要下决心消除绝对贫困,又不能把胃口吊得太高,使大家期望值太高,力不从心。小马拉大车,你拉不动,拉不动的结果是好心没办成好事。

——2018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讲习嘉宾

张琦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书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农村土地房地产、扶贫脱贫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是我国知名土地政策和扶贫研究专家。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树立可持续的扶贫观

记者: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攻坚拔寨的重要关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路上不能“小马拉大车”有何深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对脱贫攻坚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张琦: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已到后半程,更是冲刺期。难度不断升级、任务更加艰巨,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扶贫观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内在要求。尤其是面对年均千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的既有成绩,切不可沾沾自喜,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正确的扶贫观指导实践。

要始终坚持精准扶贫标准不变,准确把握精准扶贫内涵,树立精准的扶贫观。“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步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期,领导干部应该紧紧遵循精准扶贫的要求,在供给侧“定制化”,做到“对症下药”,踏实走好精准扶贫的每一步,保证每一个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防止吊高胃口,随意提高标准,互相攀比等造成新矛盾。“治乱绳,不可急”,如果求成心切,操之过急,也容易违背科学,脱离实际。贫困县和脱贫标准是综合多项指标进行测度而确定的,有其科学性和可行性,考虑了一定的未来发展因素。扶贫减贫任务越往后复杂程度越高、民众的期望也越高。这个关键时候千万不能“把胃口吊得太高”,要克服急躁毛病,要符合标准和质量。坚决防止扶贫脱贫走向过度福利的另一个极端,避免把脱贫搞成“大锅饭”和“养懒汉”。

解非常之困,当用非常之力。深度贫困村是打赢攻坚战最薄弱的环节,要不断创新扶贫脱贫模式,树立可持续的扶贫观。各地根据自身实际,通过发展产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保兜底等开展精准扶贫,要注重扶贫脱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坚决摒弃“等靠要”的思维,扶贫是干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以往那种只靠“输血”式扶贫,贫困虽然可以短时间内得到缓解,却并不能根除。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更要授之以渔,为脱贫攻坚提供不竭的动力。

把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记者: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已到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强调,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系数也越大,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将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张琦:防止返贫就是要防止脱贫效果出现短期性和脆弱性,从而影响扶贫效果和目标实现。返贫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一方面可能因贫困自身天然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即受到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原本脱贫的农户可能因天灾或大病而返贫。这就需要将防灾减灾与扶贫脱贫相结合,建立防灾减灾与减贫相融合的机制,继续做好和加大灾害易发区的易地搬迁扶贫力度,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保险对灾害损害的影响程度,减少返贫情况发生。

其次,是主观原因造成的返贫。由于扶贫工作中急功近利、目光短视,有的地方出现了虚假脱贫或数字脱贫等乱象。扶贫不是脱贫后就撒手不管了,还要让群众有稳定的致富产业。但有些地区存在的短期化扶贫项目,只有两到三年的扶贫效果,现在收入水平超过贫困线,但到2020年后又重新返贫;有些地区为了应对规定时间内的脱贫目标任务,直接采取发钱发物等简单做法,一旦验收评估合格后,这些脱贫户将会面临重新返贫。这就要求更加注重产业扶贫和帮扶项目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避免“用金钱代替宗旨,用实惠代替理想”倾向,防止人为造成扶贫短期化。

缺乏自身努力,“等靠要”的贫困户也容易返贫。思想观念上的革命与产业结构上的革命同等重要。对这类群体,要进行能力提升的帮扶,加大教育、技术技能培训,提升自身生计、发展能力提升。要激活贫困户在产业发展、帮扶项目等方面的参与性,思想上、行动上能够将扶贫脱贫作为自身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指出,“脱贫致富从直观上说,是贫困地区创造物质文明的实践活动。但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如果说,物质文明建设是“硬劳动”,精神文明建设是“软劳动”,则要避免“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加大思想和精神扶贫,也是构建贫困地区扶贫脱贫内在动力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克服自身惰性化和动力机能退化的根本。

从继续攻坚来看,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成本越高。经过几轮的扶贫开发,容易帮扶的那部分对象已经实现脱贫,下一步继续攻坚的贫困对象大多是不容易扶不容易脱的。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人口,往往由于特殊的致贫原因,靠传统的扶贫方式难以实现脱贫,成为下一阶段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绝不能因为赶工期,就降低扶贫要求,甚至搞些扶贫盆景,“扶贫60分万岁”也是一种懈怠思想。截至2020年,扶贫脱贫的目标是必须确保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绝不让一个人掉队。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完成既定任务和实现预期目标的艰巨性、复杂性。从深度贫困群体分布看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时间紧、任务重,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等重要,扶贫效率和效果越好,返贫就会越少,脱贫质量才会越高。

脱贫攻坚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理解共同参与

记者:现在,有基层干部和群众反映,给予贫困户的优惠政策不断叠加,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基层平衡,致使部分非贫困户心理不平衡。脱贫攻坚中的这类问题该如何化解?

张琦:为实现到2020年的脱贫目标,各地分别制定了脱贫的年度计划,并为了保证年度计划高质量完成,在国家的考核评估中获得好评,有些地区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加上贫困村可能获得多个部门的帮扶,就出现了帮扶优惠政策的叠加现象,导致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公共服务好于非贫困村,贫困户的住房就业各种扶贫帮扶获得大大超过了非贫困户。尤其是对于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差异不大的边缘户和边缘村之间,巨大的帮扶差异和政策落差,造成了心理上的巨大不平衡,甚至一些地方出现了隐藏资产、谎报收入等“争当贫困户”现象,滋生出新矛盾和新冲突。

我们需要认识到,贫困县、贫困人口按照标准和程序严格识别出来,贫困群体确实更困难,给予更多帮助,社会各界都能理解。脱贫攻坚大量投入,改善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客观上也使得非贫困人群受益。现阶段对贫困县、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给予更多帮扶,这个原则不能变,不能动摇,还要继续坚持。

针对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不平衡问题,要清查是否存在错评、漏评、错退等情况。弄清矛盾根源,错评清退、漏评补上、错退的继续帮扶。对于贫困县的贫困户与非贫困户、非贫困县的贫困户和贫困县的非贫困户要予以区别对待;对于家庭确实存在一定问题又未及时纳入贫困系统的进行信息收集,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脱贫攻坚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理解、共同参与。脱贫要先立志,立志必脱贫。这个贫,不只是经济上的,同样也是精神上的。要继续做好扶贫开发资源统筹协调、综合平衡,尽量减少差距过大,防止帮扶中产生不公平现象。各方要一起努力,同舟共济,为形成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不断增添亮色。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磊)

学思践悟:激发内生动力,留下永不走的“工作队”

湖北日报讯 我于2015年11月入驻团风县总路咀镇双河口村,先后参加“三万”活动、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2017年1月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省委办公厅的正处级干部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我丝毫没有感觉到“大材小用”。相反,两年多的驻村工作经历,我认识到这是锤炼党性的最好岗位,是提升实际能力的最广天地,是建功立业的最佳位置。每每遇到困惑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讲话总是适时而来,特别解渴、特别管用。每每碰到困难时,《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籍里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理念,成为我们攻坚克难的巨大精神支撑和理论力量。

我所驻的双河口村,前几年,通过改造水、电、路、网、林、塘、厕等硬件设施,达到了省级“宜居村庄”标准;通过引项目、找岗位、送猪羊等措施,帮助绝大多数贫困户脱了贫,有的还走上了致富路。但还是听到有村民议论:工作队一走,贫困会回潮。

对此,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回顾反思,感到过去的帮扶存在“三多三少”:物质支持多、精神扶持少;算经济账多、算文化账少;短期措施多、长远规划少。为此,我们决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注重激发内生动力的要求,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扶真贫、真扶贫,不仅经济脱贫,思想和能力也脱贫;不仅现在脱贫,而且永远脱贫,留下永不走的“工作队”。

确立经济、思想、能力三脱贫的目标。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47户,在已脱贫的141户中,有16户存在较明显的“等靠要”思想,“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缺乏主动自觉、自立自强脱贫的观念和务工经商能力。为此,在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的标准上,我们对思想和能力脱贫提出了具体标准,通过镇村和工作队的帮扶,全村每个贫困人口都树立起积极学习提升谋生能力、自觉劳动早日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个收入稳定的生产发展项目;每户贫困户家中至少有1人掌握1门技术类的务工经商本领。现在,我们改变了过去直接送钱、给物的做法,通过讲政策、明路子,定目标、树信心,教方法、施良策,树典型、立标杆来调动和激发贫困村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一律以生产奖补、学习补贴、劳务工资等方法,帮助贫困户通过劳动增收、通过学习提能。

村民反映,早些年村里驻有工作队时,发展就好一点,一旦离开就停滞不前甚至退步。重要原因是村干部人变事变,随意性大。这就要求,工作队既要抓好阶段性工作,但根本的还是要帮助建立起上合党规国法、下得村民认同的稳定机制,确保不因换人变调、时过事非。因此,我们着力抓好两项工作,推进两个机制。一是组好村“两委”,建坚强堡垒。这问题、那问题,选准配强了支书和班子,其他的事都不算问题。换届时,坚持在县、镇党委的领导下,按村民自治法选举,既看选票数,但又不唯票数,把支书选准、班子配强。明确村“两委”处理村内重大人、财、物的变更,均须“五议五公开”,否则无效。二是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内秩序。在法律法规之下,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10条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村规民约,并组织开展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组)活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不仅要帮助村集体和贫困村民摘掉贫困帽子,还要帮助他们制定宏伟蓝图。一方面,采取建村民微信群、召开户主大会、进组入户宣讲等形式,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好形势,让中国梦、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战略入脑入心。另一方面,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方面,与村民一起谋划双河口村至2049年振兴战略,谱写中国梦的双河口篇章。

(整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