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新闻频道 > 喜迎党代会 荆楚新跨越

湖北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 GDP比重五年提高7%

发布时间:2017-06-24 07:11:30 来源: 楚天金报

图为:双臂机器人摆出人机互动游戏———21点纸牌擂台,吸引众多观众参与

 图为:2016年度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陈孝平院士

楚天金报讯 □文/本报记者周萍英 通讯员丘剑山 王以豪 图/本报记者曹大鹏

大国崛起,科技为先;大省腾飞,创新者强。“快舟小型运载火箭”首创星箭一体化技术、“单模光纤超大容量光传输”一再刷新纪录、“广域实时精密定位关键技术”实现全国范围分米级及重点区域厘米级的定位服务、“高速铁路500m长焊接钢轨生产系统集成创新与应用”助力中国高铁跨越发展、“可定位可控制高清胶囊内窥镜机器人系统”率先在全球实现商业化应用……

在过去的五年,在湖北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一项又一项纪录被刷新,一个又一个高点被超越。高新技术,成为我省经济发展强大的“助推器”!

湖北省政府一项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占GDP比重由“十一五”末的10.77%提升到17.02%。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在孵企业4500多家,总数超过16000家,中部第一。

湖北,科技巨人发出了铿锵足音。

“世界光谷”在形成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39件

2017年3月,武汉东湖高新开发区引起全国瞩目:格林美、航天激光院、精立电子、瑞声科技、天风证券、武钢华工激光、中原电子等7个重大项目集中启动开工,总投资近50亿元。更难得的是,这些项目的产业含金量都很高,涉及资源循环利用、激光设备研发及制造、半导体封装、平板显示检测、金融服务等领域,围绕新兴产业布局,具有技术水平高、处于产业发展中高端等特点。

事实上,武汉的光谷早已成为世界焦点。

中国的第一根光纤、中国第一个光传输系统就是诞生在这里。如今,光谷是我国最大的光通信研发基地、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坐落于东湖高新区的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是我国光电子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

此外,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和光电子产业一样,成为光谷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规模均突破千亿大关,光谷企业总收入是2010年的3.88倍。

光谷正成为“世界光谷”,也正是湖北省科技领域几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郭跃进在2017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披露了一组数字:

2016年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574.54亿元,较上年增长13.9%,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761.62亿元,增长13%,高于同期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实现三年翻番,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在孵企业4500多家,总数超过16000家,保持中部第一;登记技术合同24248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 927.73亿元,较上年增长11.76%;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9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13项,较上年增长2项,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9.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去年的4.3件提高至5.39件。

30余项政策驱动 为科技创新注入“催长剂”

为推动科技发展,湖北省成立了科技体制改革专项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30余项政策文件。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出现:国家在鄂布局建设技术转移中部中心、武汉市被列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武汉、襄阳、宜昌三市先后跻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孝感荆门随州仙桃晋升为国家高新区,我省科技十条、新九条、黄金十条、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湖北省最大的优势是科教资源优势。为跳出大量科技成果束之高阁的怪圈,2013年底,湖北省政府出台“科技十条”,按照“实惠归个人,荣誉归学校,利益归社会”的原则,大胆碰触体制“天花板”,率先在全国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三权改革”。2014年6月,“科技十条”实施细则发布,应用型科技成果不再作为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取消成果转化中的行政审批程序,研发团队可获77%-99%的收益。改革步伐之大,引发全国关注。“科技十条”实施的第一年,湖北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数和转化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增幅接近50%,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出30个百分点。“新九条”是继“科技十条”之后,湖北省针对促进湖北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又一项重要的专项政策,旨在针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对经济发展贡献不足的问题,进一步破除高校、院所体制机制束缚、激励科技人员增强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去年,湖北省制定《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奖补性补助组织方案》,着力调动各地组织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首次采取后补助方式,对高校产学研合作项目按照10%的比例给予补助,共支持31所高校的699个项目,安排补贴经费1228.6万元;充分发挥“科惠网”的作用,精选100项重大科技成果开展首让成果挂牌交易,创造性地采取科技成果视频推介方式,并通过电话、邮件、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对成果转化进度进行实时跟踪,精准服务成果承接方的使用需求,有效提高了成果推介和对接的成功率。

2016年,全省省市县三级科技部门共组织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55项,其中,武汉光电工研院的金属零部件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以1000万元的价格完成转让,武汉奋进公司和湖北航特公司合作实施的“轻合金重力铸造自动化浇注示范项目”多项指标媲美进口产品。

种种政策利好,无疑成为湖北科技发展强有力的“催长剂”。

借力科研机构全省科技类孵化器超500家

2013年9月25日,在鄂央企航天科工四院研制的快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将“快舟一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首次采用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航天器,首创星箭一体化技术,具备了“太空快速响应”能力,一旦需要,可以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将卫星发射上天。而就在本月15日,同样由航天科工主导的首颗X射线卫星“慧眼”成功发射,同样有湖北科研力量的身影。

为了让高端科研力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排头兵”,2008年3月,湖北省与中科院续签了最新一轮科技合作协议(《湖北省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书》)。

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中科院各单位在湖北省转移转化科技项目达211项,使地方企业新增销售收入343.2亿元,新增利税54.86亿元。

2016年,湖北新支持组建3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9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认定6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也得到完善。

同时,以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建设为主线,我省加快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全面启动襄阳、宜昌两个分中心实体平台建设,新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0家,众创空间26家,全省各级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超过500家,建筑面积突破1200万平方米,位居中部第一。

为争取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万人计划等人才工程的支持,湖北省重点围绕企业组织实施“省双创战略团队计划”和“省百人计划(企业类)”等省级重大人才工程,有效整合了各类创新资源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2016年,我省39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首次超越江苏位列全国第三;66人入选国家第二批“万人计划”,位居全国前列。

科技兴国,科技强省,湖北,正在大步前行!

【纠错】编辑:张依

Copyright © 2001-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