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2018全国两会-湖北日报大型融媒体专题

呵护“绿意”长江 推进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18-03-09 08:10:03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实习生 范译丹

湖北地处长江之“腰”,是长江干流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万里长江奔流不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代表委员们感同身受,有话要说——

理念 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长江生态

行业也好,园区也好,布局都要进入环评。环评没过,不讲情面,一票否决。

建议按照生态优先要求,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当前,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加大对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力度迫在眉睫,需要进一步优化长江沿线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确保生态保护红线既划得实、能落地,又守得住、有权威。

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长江跨界断面考核,出台《湖北省长江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办法》,明确监测考核断面70个,实现长江干、支流跨市界和一级支流河口断面监测考核的全覆盖。

有一个断面,才能分析各类指标,便于考核这个区域长江水质的变化。每年定期考核,对社会公布,没达标的,通报批评、约谈,甚至有的限批项目,各种措施都跟进。

断面考核的好处是,各市州各管一段,每个市州把自己那一段管好,整个就都好了。建议从国家层面推进长江全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考核,以省为单位,用考核的手段倒逼长江水域环境质量改善,形成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格局。

——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吕文艳代表

湖北是长江岸线最长省份,其中约有一半在荆州。荆州在湖北的长江大保护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

要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长江生态,跳出“一城一池”的视角,融入长江大保护的“大棋局”,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形成流域性的保护合力。

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要坚定不移地把绿水青山摆在金山银山之前,摆脱“速度情结”,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切实把长江流域的生态维护好。

要厚植绿色优势,探索绿色路径,发挥绿色效益。尤其是,要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民生效益紧密结合,尽早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消费模式,以此推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去年,荆州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时,痛下决心、刀刃向内,化解了钢铁产能80万吨、煤炭产能24万吨,清理环保违法违规企业1360家。

我们深切地认识到,粗放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竭泽而渔必然付出惨痛代价。虽然当前面临转型阵痛,但只有阵痛之后,才能涅槃重生。

——荆州市市长崔永辉代表

转型 壮士断腕,“关改搬”沿江化工企业

宜昌,我省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主战场。

化工是宜昌的重要支柱产业,该市化工产业产值占全省石化行业的1/3、占该市工业的1/3。

2017年,宜昌一年内关掉化工企业25家。化工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16年的30.6%降到2017年的19.8%。宜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计划到2020年,长江沿线一公里内化工企业全部“清零”。“关”只是“前奏”,如何让化工企业“搬出质量、转出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才是硬道理。

今年,我们设立1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实施“三年技改行动计划”,引导、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确保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幅高于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

前不久,总投资100亿元的三宁化工搬迁转型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为宜昌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做出了示范。

——宜昌市市长张家胜代表

坚持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沿江化工企业面临艰难抉择。

作为化工企业负责人,企业压力确实很大。但长江大保护是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再难也要坚定不移往前走。

关改搬,都需要真金白银的巨大投入,短期内,对经济发展速度会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既改善环境,又优化经济结构。

不容回避,涉及“关改搬”的沿江化工企业,存在低端过剩产能。搬迁过程也是企业提档升级的过程。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化工企业需要提升科技含量,向高附加值领域迈进。不要以老眼光来看化工产业,随着时代进步,这个产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面对未来才能不忐忑,不迷茫。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生态环保是一道必答题,不是选择题。很多企业家已认识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发展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宜昌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代表

保护 齐抓共管一盘棋

搞好长江大保护,必须坚持一盘棋思想,在共字上做文章。齐抓共管,既治标又治本。

建议尽快出台长江流域绿色开发的综合性法律法规,建立长江流域统一管理体制,明确跨流域管理机构的定位和职能,以保证战略的实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设立国家级协调机构,专门统筹协调指导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工作,确保全国“一盘棋”。

同时,还要加强模式创新,支持建立生态保护与绿色金融、互联网+、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的模式,设立国家级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产业合作基金,将大数据引入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监控体系。

加快建立完善绿色GDP考评体系,建立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考评制度,将绿色GDP考评结果作为地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湖北应率先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试验区,布局实施一批生态保护的重大项目,推动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快速落实落地。

——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大春代表

从水利的角度,应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用水计划管理制度,有效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

加强农业、工业、城市节约用水。建立健全节水激励约束机制,鼓励节水产业发展,推动用水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明确各类水域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用途管制措施,以水定需、因水制宜、量水而行,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加快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强化水功能区分级分类管理,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

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生态保护,扎实推进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促进河流休养生息。

——孝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院长许方盛代表

仲志余委员呼吁——

在湖北建设生态保护补偿示范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江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编制实施相关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同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也被写入报告。

对此,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仲志余委员呼吁,建立有效协作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他建议,依托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保护补偿示范区。建议考虑湖北实际、不同区域生态功能因素和支出成本差异,通过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系数等方式,逐步增加对“两库四山”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汉江中下游流域的转移支付,对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给予倾斜。

长江流域湖北段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决定了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必要性。他建议,国家将长江流域湖北段纳入国家生态保护补偿试点范围先行先试,在湖北探索建立长江上中下游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搭建上下游联动、合作共治的政策机制。

同时,建议将国家支持资金、地方政府资金及民间资本集中起来,打造流域生态保护补偿专项资金,支持湖北在长江流域开展跨地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持续保障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加强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的绩效考核,实现资金统一管理。对实施的各项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逐步实现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的统一管理和专款专用,保证资金主要用于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脆弱地区的植被、退耕还林、替代能源以及发展污染密集度低的替代产业等项目;构建基于绩效的生态保护补偿政策调整机制,为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补偿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