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
    张重坤 上海市松江区

    在上海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部,张重坤的工作是装箱打包。凭着一双巧手,月收入7000元,这在他的老家湖北鹤峰山区,是不可想象的。28岁的张重坤很珍惜这份工作,希望在这座国际大都市扎下根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张重坤在鹤峰“一个春节过了两个多月”。离鄂通道重启后,3月30日,他取得复工许可,乘飞机返岗。

    上海3月下旬与湖北互认健康码后,该公司业务开展十分顺利,全公司相处就像一家人,从来没有因为湖北同事来自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产生距离感。

  • 上海
    李团生、周承文 上海闵行区

    李团生和同样在沪打拼的嘉鱼老乡周承文一起,创办了上海先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为外企提供监控设备安装。公司员工中5人来自湖北孝感、咸宁,5月初返岗。员工们都回来后,公司全面恢复正常经营。受疫情影响,企业信息化管理需求猛增,上月订单同比增加50%。

    李团生表示,员工返岗后都不求特别照顾,上海也做到了一视同仁。今年4月周承文返岗回到上海时,凭绿码通行无阻,一切如常,也深感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上海城市精神,展现海的胸怀与气度。

  • 上海
    程宪盛 上海市奉贤区

    3月13日,程宪盛与同乡“拼车”,返沪复工。程宪盛表示:“晚来一个月,就少一个月收入。”疫情中上海泰司商贸有限公司订单猛增,大部分员工因疫情影响不能及时返岗,人手十分短缺。老员工分批返岗的同时,该公司新招了不少人员,包括湖北籍来沪务工人员。

    无数来自他乡的奋斗者融入上海这座具有强大包容性的城市,洒下拼搏的汗水。无论来自湖北,或是其他地方,大家都是中国人。把进入上海的湖北人当成自己人,也展现出上海特大城市治理能力的自信。

  • 上海
    江慧 湖北武汉人

    前段时间,武汉籍姑娘江慧返沪复工,刚进办公室就收到了同事们送的一束太阳花,寓意以后的每一天都阳光健康。江慧说,因为自己刚从武汉回来,特别担心同事们会有顾虑,所以上班前就计划着在办公室随时戴口罩,与同事保持安全距离。结果同事们不但丝毫没有避开她,还很热情主动地和她坐在一起,喊她一起吃饭。

  • 上海
    姚启明

    前不久,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汽车运动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姚启明刚刚接待了一波来自武汉的客人。姚启明被誉为“中国赛道设计第一人”,是国际汽联认可的唯一一位中国赛道设计师,曾为武汉“铁马”等赛事设计赛道。和武汉已经合作了十年的姚启明,对武汉非常有感情。

    为照顾客人情绪,她特意将接待地点改在了办公区,中午大家还一起吃了工作餐。姚启明表示,武汉人真不容易,换成自己是武汉人也不希望被戴上有色眼镜看待。等到有机会,一定要去武汉看看。

1/5
  • 北京
    罗文娟 湖北武汉人

    28岁的罗文娟是位武汉姑娘,疫情发生后滞留在鄂两个多月。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她第一时间向公司提出复工申请,5天后顺利返京。罗文娟表示,返京路上自己心里很忐忑,在看到火车站出站口的“欢迎回家”四个大字时,瞬间泪奔。

    返岗第一天,同事们手捧花束,为罗文娟准备了简单又温暖的欢迎仪式。公司还为湖北籍员工发放了一个587元的红包,取其谐音“我霸气”,以此为大家加油打气。罗文娟说,同事们的善意与包容,让她深感温暖。

  • 北京
    向爱良、官建中 湖北孝感人

    在北京市朝阳区东坝国际商业中心施工现场,58岁的向爱良熟练地处理裸露在地面的钢筋。他是干这行的老手,1984年就开始在北京各处工地上打拼。向爱良是湖北孝感人,儿女皆已成家。尽管没有经济压力,但他不愿闲在家里,4月中旬接到返工通知就奔赴北京。

    50岁的官建中是向爱良的同乡,他18岁来到北京,从搬砖起步,后来独立承包工程,成立劳务公司,每年向国内外派遣大量建筑工人。“北京是一个开放包容、机遇均等的城市。每年,在北京工地上有十多万湖北人务工。现在,我还没听说有项目用工不招湖北人的情况。”官建中说。

  • 北京
    向晋鹤 湖北仙桃人

    向晋鹤的老家在仙桃。15年前,他在北京开办红菜苔酒店,如今已设有两家分店。为给湖北助力,向晋鹤在大厅陈列了一批湖北土特产,通过线下展示和网络推广,在北京以成本价销售。疫情期间向晋鹤做好了亏损400万元的思想准备,后来北京落实减免房租、税费等一系列措施,对湖北人开办的企业也一视同仁,基本弥补了损失。目前酒店经营情况良好,日均营业额已基本恢复到疫前水平。

    48岁的大厨蔡新国也来自仙桃。他表示,受疫情影响,上班员工比往年少了一半,但大家加班加点干,都很拼。他希望能有更多懂湖北菜、愿意学做湖北菜的老乡加入进来,一起奋斗。

1/3
  • 广东
    朱敏 湖北荆州人

    荆州女孩朱敏大学毕业后在东莞市公司卖场内从事广告设计。3月19日晚10时半她抵达东莞虎门高铁站时,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拿着扩音喇叭,向走下专列的湖北人喊话:“欢迎大家!你们回来了,我们的力量更强了!”那一刻,她感受到了广东人对湖北人的真诚和关爱。

  • 广东
    陈长军 湖北松滋人

    来自湖北省松滋市的陈长军一家,常年在东莞市工作生活。疫情期间一家三口不能返岗上班,心里很是焦急。3月初,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广东省人社厅主动对接湖北省,首趟由湖北始发的赴粤返岗务工专列顺利开行。随后陈长军一家都顺利抵达东莞,陈长军公司还专门给他提供了一套约60平米的两居室,租金全免。

  • 广东
    胡小雪 湖北荆州人

    在东莞市金锡路梧桐里美食一条街上,有一家名叫“醉美小龙虾”的湖北餐厅。5月4日至6日,该店对三类顾客免单3天:一类是医护人员,一类是湖北老乡,一类是进店高喊一声“湖北加油”的人。店主胡小雪是荆州人,她表示疫情期间,广东援鄂医疗队就住在荆州,他们为湖北拼过命,这份情无以为报。

  • 广东
    18名来自荆州务工人员安全抵达江门

    4月3日上午,历经20多个小时跨越1000多公里后,载着持有健康绿码的18名来自湖北省荆州市区和公安县的务工人员返岗专车缓缓驶入江门市人力资源市场,本批次务工人员是江门市人社局联合江门湖北商会与荆州市人社部门协调组织开出的首趟荆州务工人员返岗专车。江门市人社局还为返岗人员送上爱心小礼包,里面有口罩、免洗洗手液、手套等防护物资和日用小礼品,大家纷纷表示十分贴心。

    江门市人社局不仅助力湖北人返岗,还助力务工人员解决找工作难的问题,优先安排到商会会员企业就业,或推荐到各用工企业。让湖北务工人民倍感温暖。

1/4
  • 深圳
    吴菲 湖北武汉人

    90后姑娘吴菲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疫情期间一直留在武汉。5月上旬,她从武汉出发,坐高铁前往深圳找工作。

    找工作时吴菲一直担心自己是从武汉来的,怕影响面试结果。令她感动的是,几轮面试下来,面试官们的态度都十分友好,还表示武汉是全国最安全的城市。面试官的话让吴菲感受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包容。在参加公司的新人培训时,吴菲一句“我来自武汉”得到了全场的掌声。搬新家时,房东的主动关心也令吴菲暖心不已。

1/1
  • 山东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山东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

    山东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是九州通医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集团总部在湖北省武汉市。该公司有1500名员工,大多数来自山东省。为响应山东省人社部门号召,他们新吸纳了28名湖北籍务工人员。

    考虑到湖北人爱吃大米饭和辣椒酱,该公司还在食堂开设了“香辣窗口”,并安排辅导老师帮助湖北籍务工人员融入当地工作和生活。公司还组织员工到大明湖等景点开展团建活动,感受山东文化。未来该公司还将主动对接湖北院校,招募更多湖北学子。

  • 山东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山东亿尚同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因扩大产能,亿尚同颜新招聘了一批员工,其中有30多名湖北籍务工人员。此前,该公司员工全是本地人。随着湖北籍员工入职,该公司技术部主管刘功明感受到他们身上的“不一样”,“有干劲,聪明好学,敢想敢问”。

    新进公司的余祥霖来自麻城市顺河镇桥上村,他表示:“吃住免费,同事们也很友好,经常主动帮助我,我准备在这里长期干下去。”另一位新进员工胡佐攀因为疫情滞留在家数月没有收入,看到山东省招聘湖北籍务工人员便在第一时间报名过来了,表示“在这里干有奔头”。

  • 山东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济南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

    240名湖北籍务工人员抵达济南市后,董林平的电话就成了湖北工友们的“热线电话”,帮助不少湖北籍务工人员解决问题。他的办公桌上,放着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的《关于实施“6+1”劳务协作行动支持湖北贫困劳动力来鲁就业的通知》。

    人社部门为促成240名湖北籍务工人员赴济南市就业,山东省人社厅、济南市人社局反复筛选用工企业,先决条件就是包吃包住。董林平表示,人社部门将加大力度推进湖北籍人员来鲁务工,做好精准对接,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 山东
    张胜 湖北黄冈人

    5月14日,随着山东与湖北率先签订《鄂鲁支持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暨劳务协作帮扶协议》,人社部和国务院扶贫办部署的“6+1”劳务协作支持湖北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行动开花结果。湖北首批240名黄冈籍外出务工人员乘坐“点对点”专车,集中赴济南务工,其中有132名贫困人员。

    坐在专车上的张胜激动不已,在村干部和人社局人员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工作。疫情发生以来,黄冈市共有75万人返岗务工受阻,该市通过“集中输出一批、本地吸纳一批、开拓新岗位一批、托底安置一批”等措施,将70多万人送上岗位。

1/4
  • 重庆
    郭峰 湖北武穴人

    28岁的郭峰在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工作,年前回到老家武穴。3月中旬,他通过社区报备了自己返渝复工的需求,很快就收到了通知:武穴和重庆两地人社部门联动组织了3辆大巴车,专程送务工人员前往重庆。

    3月20日下午,载着116名返渝务工人员的专车在警车护送下驶上高速。在两地人社部门的关心下,专车于3月21日下午顺利抵达重庆。返回重庆后,郭峰可以自由进出社区,社区还派人送来生活物资,告诉他湖北籍人员出入没有限制,不需要隔离。

  • 重庆
    李昌林 湖北恩施人

    李昌林3月30日从恩施出发,31日到达山东威海。到达后没有隔离,做了健康检查,4月1日便正式上班。

    李昌林所在的威海鑫弘重工有限公司,有25名恩施人。复工的第一天,公司的管理人员都在门口迎接湖北籍返岗人员,还说有需求随时跟厂里说,随叫随送。“吃住都在厂里,一切都很顺利。”现在,李昌林和恩施老乡们都一心努力工作,“要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1/2
  • 浙江
    吴又仿 湖北天门人 曹明明 湖北赤壁人

    3月23日,吴又仿乘坐绍兴和天门人社部门组织的大巴专车,回到绍兴返岗。专车开到人社局,公司的车子再直接把他们接到公司。吴又仿表示,3月23日抵达,3月24日上班,没有阻碍。

    曹明明也在同一天乘坐赤壁市的返岗大巴车回厂。他给记者详细介绍了返岗流程:在家时,每天通过微信群,发送绿码到公司;公司发给绍兴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部开具复工证明;他们拿着绍兴方面开具的复工证明,在家乡办理返岗相关手续。

    公司人力资源副总监表示,公司有110位湖北籍员工,湖北人聪明、肯干,对湖北人印象很好,希望能再招一批湖北人。

  • 浙江
    王鑫 湖北恩施人

    王鑫在绍兴佳宝新纤维有限公司上班,经过多年打拼,已成为技术科科长。3月18日,经过湖北省、浙江省两地人社部门协调,“绍兴—恩施”返岗专列开通,547名恩施务工人员搭乘这趟专列抵达绍兴。王鑫从湖北返岗后,以前的球友照样约他打球,本来他还有点顾虑,但是球友们却表示没关系。王鑫说,一场充满信任和温情的篮球赛,让他彻底放下了思想包袱。疫情发生后,该公司对于无法返岗的湖北籍员工照发工资。

  • 浙江
    温国奇 湖北襄阳人

    温国奇是公司人力资源副总监,湖北襄阳人。因为疫情,130多名湖北籍员工滞留在了绍兴。温国奇首先给大家分析利弊:第一,各地都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即使回去,不一定能很快到家;第二,即使到了家,也只能自我隔离,不如留下来,不但有工资,还有春节补助和加班补贴。

    随后,温国奇又带着同事,给留在公司的湖北籍员工逐个登记,列出各人的“困难清单”。公司把清单发给绍兴市人社部门,请求联系湖北人社部门尽力帮忙,并表示“如果需要钱,公司来出”。最终,这130多名湖北老乡都留在了公司,全心投入工作。

  • 浙江
    驻温州维权工作站

    2007年,黄石市总工会和阳新县总工会在温州设置了驻温州维权工作站,这成了外出务工湖北人的“家”。疫情期间,驻温维权站协调湖北在温企业复工复产,为湖北老乡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

    除了帮助湖北老乡返岗,维权站还为他们搭建更宽的就业渠道。5月为湖北老乡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还发动温州商会向家乡阳新捐赠价值23万余元的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提出湖北在温企业减免房租等优待湖北人政策等。

     

     

1/4
  • 江苏
    丁晓益 湖北麻城人

    3月21日,昆山市派出11辆大巴车,前往麻城接回216名返岗务工人员。这也是江苏首次发出的大规模湖北籍务工人员返岗复工专车。丁晓益乘坐其中的5号车。第二天上午10时30分左右,丁晓益顺利抵达昆山,并被直接送达公司宿舍。“没想到!江苏省人社厅厅长到现场迎接,叮嘱大家在第二故乡安心工作、舒心生活。”丁晓益回忆说。

    该公司湖北籍员工有1168人,为减轻员工负担,公司也为自驾返岗的员工全额报销路费。

  • 江苏
    柯学锋 湖北麻城人

    监控生产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做生产状况日报表、分析停机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这是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混炼工程股长柯学锋的工作日常,保障5个车间、24条生产线的所有生产设备正常运行。

    3月22日,柯学锋夫妇带着15岁的儿子搭乘返岗复工专车抵达昆山。公司人力资源课课长包彩红专程前往客运站,迎接72名麻城籍员工“回家”。疫情期间,公司生产本部副工程师周德永主动申请统筹225名湖北籍员工的安全保障和复工事宜,还给每个达到20年工龄的老员工颁发了‘金轮胎’奖。

  • 江苏
    李顺和 湖北麻城人

    “1000元不多,1元钱不少,我们希望通过捐款表达膳魔师对战斗在最前线医务工作者的崇高敬意,表达我们对疫情严重地区群众的支持和鼓励……”2月11日,一份关于向湖北地区捐款的倡议书在膳魔师(中国)家庭制品有限公司员工中传播。公司生产部门经理、工会主任李顺和是倡议书的起草者,他带头捐款200元。

    今年春节,李顺和没有返回老家麻城,在公司承担保供工作。随着疫情暴发,他又申请做公司网格员长,保障网格内职工的身心健康与有序生活。

1/3
  • 海南
    高晶 湖北荆门人

    滞留在荆门老家的两个多月里,高晶每天都记挂着小区里的机电设备。这些设备,关系着800多户居民的用水用电。3月25日,海南省宣布,湖北低风险区域人员可自行前往海南。高晶第一时间买票,先乘动车到长沙,再坐飞机来到海口。一路上,高晶都是凭借绿码通行,到了海口后也是一样。

    早在3月初,就开始有湖北人员陆续返琼。按照当时的规定,返琼人员需持有“接收证明”,部分社区开具证明时“有些犹豫”。海南省果断精简审批,放开权限,湖北务工人员只要持有健康码,各地在琼商会均可开具接收证明。

  • 海南
    杨维旭 湖北天门人

    3月28日,杨维旭乘坐“点对点”返岗专车来到海口。在家休息两天后,他回到公司上班。两个多月来,他辗转海南省10多个县市出差,凭借健康码绿码,畅行无阻。滞留老家期间,公司还为两名湖北员工发了3000元的“战疫补贴”。

  • 海南
    王小伟 湖北武汉人

    4月9日,武汉“解封”第二天,王小伟就乘飞机返回海口。王小伟是一个创业团队的成员,他们8个人组建的公司,在海南数据谷一间开放式办公室里,与20多家公司联合办公。王小伟负责公司的行政工作,经常要去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业务。疫情期间滞留在武汉,一些跑腿的活儿,同事们都主动帮他分担。

    他在公司附近租住的单身宿舍,房东也表示“只要出示健康码,房子就继续租”。回到海南的这两个月,王小伟无论是在单位办公,还是去外面办事,从未因湖北人的身份被人另眼相看。

1/3
  • 河南
    刘秋华 湖北黄石人

    在华新水泥河南信阳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刘秋华戴着头盔,穿着厚厚的安全服,仔细检查各类设备。汗水湿透了衣服,刘秋华说:“失去的时间,要用更多努力补回来。”作为一家湖北企业的分公司,华新信阳公司270名员工中,有35人来自湖北,主要集中在管理岗位。

    今年1月20日,刘秋华回黄石过年。受疫情影响,直到3月18日才自驾车返岗。上班后,刘秋华每天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生怕同事们“嫌弃”。后来同事们与他开玩笑,说他总把自己包起来,大家反而因为距离感到尴尬,这才让他解开心锁。

  • 河南
    周锋 湖北仙桃人

    1月19日,周锋从信阳回到仙桃。原定2月1日返岗复工,但因疫情滞留老家,直到3月21日才在公司协调下返回信阳。在公司的协调下,3月21日,周锋从仙桃包车到湖南岳阳,再从岳阳坐高铁抵达信阳。根据当时的防控要求,周锋需要隔离14天。公司向当地防控指挥部请示后,周锋在宿舍自我隔离,“住宿条件好些,饮食直接从食堂送过来,我挺安心的。”

    隔离结束后,周锋上班的第一天就得到了好朋友叶常青的拥抱,令他深受感动。疫情发生后,该公司一直关心湖北员工的生活状况,工资照发。

  • 河南
    宋碧舟 湖北孝昌人

    孝昌人宋碧舟,在信阳打拼6年多,成立了行行家居有限公司,主要做木门生意。十几名员工里,8人有亲戚关系,都来自孝昌。“3月26日开车回信阳。”宋碧舟说,一路畅通无阻,直接开到公司,3月27日开工。宋碧舟说,刚开始和客户打交道,心里比较虚,“有时候别人问,还不好意思说自己来自湖北。”

    4月上旬,宋碧舟和两名员工应邀来到客户家里,怕对方介意自己湖北人的身份,口罩戴得严严实实。对方表示信阳湖北就是一家人,让宋碧舟不用怕。

  • 河南
    方义春 湖北荆门人

    信阳超亿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老板方义春,荆门人,3月15日来到信阳。“向社区报备后,我准备在公司自行隔离14天。”方义春说,只把回来的信息告诉了几个客户,“其实就是让他们心里有底,我们准备开工了。”

    没想到,方义春一到信阳就接到公司客户老郑的电话,对方邀请他去家里吃饭,说给他洗尘。到老郑家后,两人吃饭、喝酒,和以前毫无两样。老郑说,湖北人民为全国疫情防控牺牲很多,“作为老朋友,不只敬你,也是敬可敬的湖北人。”

1/4
  • 福建
    余佩 湖北团风县人

    疫情暴发后,余佩在老家湖北省团风县滞留66天。4月1日,她重返公司。下午快下班时,公司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惊喜。在大家精心布置的一张长条桌上,摆放有专门为她准备的生日蛋糕。点上蜡烛,同事们纷纷送上祝福:“生日快乐!”

    余佩生日本来是3月3日,但同事们表示疫情耽误了她的生日,所以现在给她补上。在“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余佩眼里泛出泪花。

  • 福建
    黄文涛 湖北大冶人

    高大宽敞的轧钢车间,火红的钢锭流水线般穿梭。新提拔的车间主任、32岁的湖北人黄文涛正仔细检查轧钢设备运行状态

    疫情期间,黄文涛一直滞留在老家大冶市保安镇。4月4日,返岗第一天,他就被公司领导提拔为车间主任。同公司的29岁湖北籍女员工汪婷从武汉返岗的第一天,就收到通知,每月工资涨500元。疫情发生后,研究院建了一个“湖北老乡微信群”,每天关心了解湖北籍员工是否有困难,还分享抗疫歌曲《武汉伢》,为湖北籍员工加油打气。

  • 福建
    小李 湖北孝感人

    香喷喷的热干面,一碗只要5元。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区食堂三楼热干面窗口前,员工们正排队购买。3月25日,漫画“热干面醒了”在网上发布后,该公司为让湖北籍员工体验到“家的味道”,4月初专门推出热干面窗口,受到千余名湖北籍员工欢迎。

    爱吃热干面的小李因疫情在孝感滞留两个月,没吃上一口热干面,回到公司后这个小小的心愿实现了。公司还特意为没有返岗的湖北籍员工寄去防疫物资,确保他们在家中及返岗路上有防护保障。

1/3
  • 湖南
    黄凡 湖北监利人

    33岁的黄凡因疫情在老家监利滞留了两个月,公司照常发放工资。清明节后,黄凡回公司上班。久别重逢,湖南“好兄弟”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黄凡热泪盈眶。同事们还陪黄凡去吃了顿火锅,为他接风洗尘。

  • 湖南
    孙其斌 湖北广水人

    同公司的27岁孙其斌,老家在湖北广水。由于妻子怀孕,1月22日,孙其斌独自返乡,准备和父母过完除夕,就回湖南。可他的妻子一个人在长沙,到了产检时间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医院。后来在公司部门主管的帮助下,妻子得以顺利产检。对孙其斌来说,长沙就是他的第二故乡。

  • 湖南
    吴勇生 湖北襄阳人

    2月9日公司复工,吴勇生暂时没法返岗,心头着急。3月25日,湖南各市州纷纷派出专车赴湖北接滞留人员返岗。两天后,吴勇生在襄阳坐上了“湘鄂一家亲,‘点对点’接湖北员工返岗”的大巴车。到达望城后,吴勇生和所有湖北籍员工收到了“大礼包”,牙膏、牙刷、毛巾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 湖南
    刘明 湖北随州人

    刘明表示,公司共有36名湖北籍员工,其中今年新入职的18位。3月底,刘明从随州回到宁乡,无论在社区还是公司,不仅没有歧视的眼光,而且生活非常愉快。他说:“湖南兄弟把湖北兄弟当作自己人。”

  • 湖南
    刘琪 武汉江夏人

    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当天早上,刘琪就开着鄂A牌照的车返回长沙,一路上畅通无阻。公司园区的超市老板看到他回来后,还大喊“英雄回来了”。

  • 湖南
    司然 湖北襄阳人

     21岁的司然是今年4月新入职的员工,来到公司后同事们都对她十分热情,让性格内向的司然十分感动。她表示:公司氛围也很好,湖南湖北一家亲。

1/6
  • 安徽
    安徽

    为促进湖北籍毕业生就业,安徽省专门为在皖就学的湖北籍高校毕业生,每人普发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1500元。安徽小微企业每吸纳一名高校毕业生,给予1000元一次性就业补贴。4月底前,安徽已为1335名湖北籍2020届高校毕业生发放200多万元。

1/1
  • 哈尔滨
    哈尔滨

    6月初,哈尔滨市启动黑龙江省内湖北籍2020届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工作。此次补贴发放自愿申请、公开公正、属地管理、专款专用,对象是哈尔滨市内湖北籍2020届高校毕业生(已申领过求职创业补贴的不再重复发放)。

1/1